作者 | 万雪 钱建东
单位 | 乐山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钾离子是机体正常生理活动重要的阳离子,是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与酸碱平衡,以及细胞膜的应激性与心肌正常功能。钾的正常参考范围为3.5-5.5mmol/L,当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即为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轻者乏力、心悸,重者影响心脏、呼吸肌,导致心脏骤停与呼吸衰竭。
患者,男,29岁,因“反复四肢乏力4+年”,2024.04.30 09:21入院。2024.04.29于我院急诊科连续两次检测血清电解质,第一次钾:2.92mmol/L,氯:111.80mmol/L,第二次钾:2.46mmol/L,氯:114.10mmol/L,明确低钾血症,予补钾治疗后复查血钾为3.09momol/L,氯:116.00mmol/L。见图1。
图1 患者急诊科电解质检测结果
病史特点:青年男性,病史长,病情反复。既往史:平素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疾病与外伤;无饮酒及药物摄入。
入院后检查:体温:36.5℃;血压:112/75mmHg;患者慢性病容,扶入病房,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未见瘀斑瘀点。影像学检查:肝、胆、胰、肾、心脏及双肺正常。
辅助检查:
电解质:钾2.66mmol/L(3.5-5.3mmol/L),氯114.40mmol/L(99-110mmol/L);
血气分析:pH 7.30(7.35-7.45),HCO3- 18.2mmol/L(20-29mmol/L),TCO2 19.3mmol/L(22-29mmol/L),BE- 7.6mmol/L(-3-3mmol/L),钠139mmol/L(136-145mmol/L),钾2.3mmol/L(3.4-4.5mmol/L),游离钙1.07mmol/L(1.15-1.35mmol/L)。阴离子间隙(AG)=(Na++K+)-(Cl-+HCO3-) =(142.70+2.66)-(114.4 +18.2)=12.76(8-16mmol);
尿常规(随机尿):pH 6.0;
尿电解质:尿钾/尿肌酐3.45,尿钠/尿肌酐28.48,尿氯/尿肌酐31.60,尿钙/尿肌酐0.31;
24h尿电解质:总量4000mL,24h尿钾 67.12mmol/24h(25-100mmol/24h),24h尿钠553.6mmol/24h(130-260mmol/24h),24h尿氯616.4mmol/24h(170-250mmol/24h),24h尿钙6.08mmol/24h (2.5-8.0mmol/24h)。醛固酮:<14.50pg/mL;甲状腺功能三项、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脂血糖及肾功能均正常。见图2。
图2 入院后辅助检查结果
低钾血症,需鉴别:
(1)摄入减少:患者为青年男性,平素健康,饮食正常,可排除。
(2)药物性低钾:患者近期无药物史。
(3)消化道、皮肤丢失:患者无呕吐、腹泻,无皮肤损伤等症状。
(4)转移性低钾血症:患者无使用葡萄糖与胰岛素史,甲状腺功能三项正常。
(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无高血压、血醛固酮降低,可排除。
(6)库欣综合征:患者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正常,可排除。
(7)Bartter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血肾素、醛固酮增高但血压正常,肾小球旁器增生和肥大为特征[1]。
(8)Gitelman综合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以钠氯重吸收障碍导致低血容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低血钾和代谢性碱中毒等表现为主,往往有低镁血症和低尿钙[2, 3]。该患者为高氯代谢性酸中毒,且醛固酮降低,可排除二者。
(9)Liddle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假性醛固酮增高症,是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增加,钾离子与氢离子分泌增加,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同时高血容量与低钾会抑制RAAS系统[4, 5]。该患者血压正常,为代谢性酸中毒,血钠正常,血氯升高,24h尿钠与尿氯升高,可排除。
与临床医生反复沟通,认为患者反复血低钾,游离钙低,氯升高,血HCO3- 降低,为代谢性酸中毒,AG正常,且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高血压,无药物史,无饮酒史,24h尿钾正常,肾功能正常,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因血钾低导致血醛固酮降低,24h尿钠升高。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低钾血症临床诊疗思路[6]结合上述原因,我们考虑患者为肾小管酸中毒。见图3,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6]。
图3 低钾血症临床诊疗思路
肾小管酸中毒是一类肾脏酸化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原因是近端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障碍或(和)远端肾小管泌H+障碍。临床上以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为主,是临床上少见的低钾血症的原因之一[7]。
目前,肾小管酸中毒在临床上分为4型:
Ⅰ型:远端肾小管泌H+功能障碍发生。
Ⅱ型:近端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障碍。
Ⅲ型:同时具有Ⅰ型和Ⅱ型的特点。
Ⅳ型:远端肾小管泌H+和泌K+功能障碍,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8]。
诊断标准:
Ⅰ型:临床上有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肾结石与骨病等,尿pH>5.5;
Ⅱ型:临床上有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低血钙等,重碳酸盐再吸收试验阳性,HCO3-排量>15%;
Ⅲ型:具有Ⅰ型和Ⅱ型临床特征,尿可滴定酸及铵排除减少;
Ⅳ型:临床上有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血肾素及醛固酮降低[8]。
经临床医生对症治疗,患者血钾水平恢复到4.24mmol/L,血电解质、醛固酮恢复正常,尿钠与尿氯结果较之前明显下降,临床症状缓解(见图4)。由于患者未作进一步的肾小管酸中毒的原因分析,主动出院。因此,我们根据现有指标及RTA的诊断标准,考虑患者可能是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图4 治疗后实验室检测结果
本案例中患者因反复低血钾入院,患者平时身体健康,无药物、饮酒史,在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原因,结合低钾血症临床诊疗思路,多次与临床医生沟通,考虑患者可能是Ⅰ肾小管性酸中毒。对于检验人,通过对生化、激素等项目综合分析,探寻患者低钾血症的真正原因,并及时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做到真正的服务临床、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 单洪丽, 王欣, 连丽丽, 等. Bartter综合征1例.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2022, (01): E06466-E06466.
[2] Gitelman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协作组. Gitelman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 2017, (09): 712-716.
[3] 路荣梅, 李锦新, 李连涛, 等. 10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 福建医药杂志, 2020, 42(2): 24-29.
[4] 武倩琳, 田浩明. Liddle综合征.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05): 346-348.
[5] 刘吉羊. Liddle综合征疾病编码案例分析. 中国病案, 2019, 20(3): 20-22.
[6]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 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钾管理实践专家共识.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 (10): 781-792.
[7] 刘晓敏, 鲁宽亮, 赵剑波, 等.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2, 28(7): 1013-1017.
[8] 邵怡, 王安平, 王先令, 等. 肾小管酸中毒的诊疗进展.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7, (01): 56-58.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