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医会”会务组正在全国挖掘、报道基层好案例,上至地方卫健委基层政策实施落地,下至基层卫生院发展建设,但凡在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中体现出创新思维、取得显著成果的,都是我们的报道范围。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广东佛山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案例分享。他们做了什么,有什么可取之处?请往下读。
丹灶镇,是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经济与科技重镇,其辖区总面积达143.5平方千米,拥有28个村居和1个管理处,常住人口达25万,流动人口超过30万人。作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以及全国经济百强镇之一,丹灶镇202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80.75亿元。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个经济强省的经济强镇,其基层医疗体系也曾一度面临着“小、弱、散”的困境。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辖15个卫生服务站点及预防保健科、妇幼保健科、卫生监督协管等,直至2021年,这些站点、科室之间尚未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基本都处于连年亏损,靠地方政府补贴的状态。
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何立华“临危受命”,决心对社卫中心进行一场彻头彻尾的“物联网+智慧医疗”升级。改革推行3年来,医院实现了诊疗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双重飞跃。2024年上半年,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量较去年同比增长了32.74%,较前年同比增长了65.7%,患者满意度也从原本的82.35%升至了91.7%。那么,他们具体是如何实现的?走进本文以及第六届“基医会”一探究竟吧。
面临“小、弱、散”困境,
基层人力与辖区人口比不足万分之七
在来到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前,何立华曾是一名在临床领域深耕了30年的儿科主任。2020年年底,由于工作需要,何立华来到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一把手。然而,真正来到基层后,他才发现,彼时南海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2021年初,我曾参加了南海区智库的专家学者组织的一次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我们整个南海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都面临着‘小、弱、散’的困境。”
体量小、基础薄弱、布局分散,是丹灶镇乃至整个南海区的基层医疗所面临的最大“病灶”,而这个“病灶”的第一个“病因”便是基层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据何立华介绍,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共有167人,平时却要服务辖区25万人口,辖区专业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仅为0.00067,比国家要求的万分之八要低很多。人口飞速增长,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工作压力大、强度高……何立华谈到,诸如南海区这类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大都面临着这样的现状。
第二个“病因”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不足”,具体体现在辖区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认可度不高,基层留不住患者。
在2021年的调研中,何立华发现,整个南海区仅有两成居民愿意接受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大部分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普遍较低,更倾向于去二、三级医院接受诊疗。这就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时将面临着很大压力。
何立华指出,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在诊疗量占比上应该呈现出一种金字塔结构,当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量占比最高时,这个结构才能稳定运行。因此,彼时南海区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占比“是既不正常也不健康的”。
三年走访全国数十个省市,
完成基层医疗数字化初探
那么,究竟缘何产生这些“病因”呢?通过深入地思考以及不断地实践、调研,何立华发现,信息系统与工作模式的落后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一大元凶,而想要改变现状,则需在基层进行一场彻头彻尾的数字化改革与升级。
作为南海区乃至整个佛山市基层医疗机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推行改革之前,何立华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与走访调查。在2021年-2023年的三年时间里,他身体力行地走访了全国上下几十个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盐城、厦门、深圳等等。
何立华在苏州昆山的社卫中心进行探访(右一为何立华)
“只要是在智慧医疗方面做得好的地区,我基本上都进行了观摩与学习,并且,我每次都会着重考察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调研结束后,我心中已经有了改革方案大体的雏形。”
在结束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后,何立华迅速找到了一家深圳的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为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下来的改革提供技术支持。紧接着,他为医院的数字化升级制定了详细的“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是信息采集智慧化。通过采买并安装健康管理一体机这一终端设备,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患者信息的实时自动录入。现如今,只需前来看病的患者刷一下自己的身份证,便可对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使便捷性与及时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第二步是信息整理分析智能化。想要实现这一步需要拥有一个智慧化的数据库,为此,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互联网公司联合开发了一个用于数据整合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医生可以直接共享患者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第三步是信息互联互通与共享。通过数字化升级,现如今,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一键上传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系统,实现数据收集、处理与传输真正的一条龙服务。
“我们之前在数据采集与处理上一直呈现出一种‘原始社会’的状态,然而,在引入‘智慧医疗’的模式后,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患者和职工的满意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谈及医院改革成果,何立华欣慰地说到。
人力节省一半,诊疗量增加65.7%,
智慧医疗创造社卫新飞跃
诊疗量增加65.7%,医疗收支结余大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升至91.7%,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7.23%......完成数字化升级后,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群众满意度、工作效率等方面实现了无数次重大突破。
一方面,在人力资源上,智慧医疗为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节省了大量人力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事实上,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慧医疗系统是从2023年开始投入使用的,而在此之前,所有老年人体检项目都是聘请第三方机构来执行的,每一年都要在这方面花费近300万元。而由于采用的体检方式较为“原始”,群众们的体验感也很差。
“我们之前的体检全程采用的都是手动的方式,每次都需要由二十几个工作人员来共同完成,后期进行数据录入时,录入每个病例又要花费5到10分钟,效率非常之低。”何立华坦言。
然而,引入智慧系统之后,现如今,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需要10个工作人员便可以完成一场体检,人力效率节约了50%左右。而人力上的节约也带来了资金上的节约,从2023年开始,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不再采用第三方机构进行老年人体检,而是由自己的职工全权负责。
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慧体检系统
“不用第三方之后,中心的经济效益变得非常可观,一年下来仅这一项就能省下300万元,省下来的钱还可以作为职工的增发奖励性绩效,职工们的获得感都增强了,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了。”何立华说到。
另一方面,在职工获得感增强的同时,群众们的体验感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过去,前来体检的居民通常需要排很久的队才能完成所有项目,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来说,空腹排队十分消耗精力。然而,现如今,居民们可以通过一站式、一体化的服务迅速完成体检流程,并通过线上渠道及时获得体检报告,这也使辖区居民的就医体验得到了普遍提升。
面向群众的一站式体检服务
据何立华介绍,从去年开始,辖区内居民对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便出现了显著的提高,“我们2022年的群众满意度是82.35%,2023年一下子达到了91.7%,目前,企业、职工与患者都很认可我们现在的做法,这一切要得益于中心的数字化升级。”
未来五年愿景:
建成统一、双向的智慧医疗平台
谈及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来的发展目标,何立华有着更加宏大的畅想。他希望,在未来五年里,一方面能使中心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另一方面能使中心的服务程度越来越深。
目前,南海区的基层医疗系统尚未建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各社区卫生中心仍需分别与上级各个不同的公卫平台进行单独对接,这也造成了运营管理上的诸多不便。因此,何立华希望,在未来,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乃至整个南海区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都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今年9月份,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建成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建成之后,中心将设置单独的数字化慢性病管理模块,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病防治上实现一站式检测与一体化服务。在“物联网+智慧医疗”的探索上,何立华以及丹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
“我们未来还计划建成一个统一的、社会化的智慧医疗系统,这个系统不只会应用在体检上,还将拓展到我们基层公卫的所有工作上,例如0-6岁儿童的管理以及医养结合等领域。”
此外,中心下一步还将采取机房托管的模式与中国移动进行合作,打造双向的智慧化医疗服务系统。该系统将通过公众号、App、短信等差异化的方式,对处于不同年龄段、拥有不同电子产品使用习惯的患者实现实时信息反馈。
“这样的话,我们的智慧医疗系统就变成了双向的,不仅医疗机构可以使用,患者也能够充分体验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数字化闭环。”
作为医学界的一名忠实“老粉”,何立华对本届“基医会”充满了期待:“我们基层医疗机构的蜕变、发展一直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希望借助‘基医会’这场大会以及医学界这个平台,可以组织更多基层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共商、共享、共建,让基层同行多交流、多分享,一起把国家基层卫生体系给建设好、发展好。”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