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概述
在网络资产攻击面管理能力建设中,资产数据源对接是核心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系统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在实际落地中,厂商产品API字段命名混乱、类型错乱等问题时有发生,因客户业务的差异性催生出的大量定制化需求涌现,SOC、SIEM、漏管、态感等平台已完成的厂商产品对接持续“带病上岗”,API接口想修不敢动,厂商不得不“缝补式”的开发,接口的合理性规划早已不复存在,产品接口最终成了众矢之的。
反观当前行业内同一类型的产品API接口缺乏标准化,缺少API接口的最佳实践,间接制约了生态的发展,以攻击面管理为例,企业本是想靠数据整合提升资产安全管理效率,结果反而被这些数据源接口问题拖慢了脚步,再好的技术引擎如果没有数据源源头的处理,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一次性把接口做对做好,加强产品API质量把控是行业的基线。针对这些问题华顺信安在网络资产攻击面管理领域打磨出了“FuseCore引擎”专门来解决数据源的标准化问题,使得资产数据能够更好地应用在ASM场景下。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那些“看似能用”的接口,是如何一步步拖慢了资产管理的进程。
02
网络资产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坑”
*本文所提到的数据源接口泛指如CMDB、全流量、堡垒机、漏洞扫描、资产测绘等网络与安全产品对外提供服务的OpenAPI。
产品API接口混乱这件事,很多人都经历过,但很少有人认真梳理过它到底“乱”在哪里。字段命名没有规范、接口文档缺失、数据结构不统一,这些听起来像老生常谈的问题,在项目落地时却依然反复上演,让本该简单的系统对接变得异常艰难。
来看看FOBrain网络资产攻击面管理平台在数据源对接中的真实案例:
同一台服务器:
云平台:host_ip (全小写性冷淡风)
漏洞扫描器:HostIP (突然驼峰精神分裂)
CMDB:叫我Asset.ConnectInfo.Address.IPV4[0] (甲方领导画PPT式命名)
CAASM翻译官:“你们搁这儿玩三体文明呢?‘IP’的100种表达?!”
分页失踪之谜:
程序员:(虔诚敲API)GET /api/assets
某厂商API:(傲娇甩回)
程序员:“剩下15000条呢?!”
某厂商客服:(自嘲)“一次全拉会爆炸,超出10000算违规,建议您按照时间范围手动拆成多次查询~”
程序员怒敲键盘:“我司三年资产变三十万,你让我拆成三十次?”
程序员:“那怎么查资产时间范围?”
某厂商API:(装死)……
把伪ID焊死在耻辱柱上
CAASM 1.0:(请求API)GET /api/vuln
某厂商API:(简单描述)漏洞A "vulnid": 888 漏洞B "vulnid": 888 漏洞C "vulnid": 888
CAASM 1.0系统:执行漏洞合并去重中……同一漏洞在多次同步时,数据被异常删除或合并,数据产生混乱。漏洞数据融合失败,漏洞焦虑依然存在。
安全人员问:“这漏洞ID为啥不唯一?”
某厂商客服:“设计时想着…反正你们会加工呀~”
有些接口虽然带了 id 字段,但它并不是唯一标识。一旦将它当成主键去做去重或更新,就可能出现误删数据或错误融合的情况。结果是数据记录错乱,这种“字段设计偷懒”,最后演变成了系统的数据污染。CAASM翻译官:当ID不唯一时,每个伪ID都是复仇的比尔,迟早血洗数据!
统一认证接口的花式呈现
程序员对接统一认证平台结果发现:
系统 A:文档写 token 有效期 24 小时,实则凌晨自动失效。(我们只好提前刷新,默认“文档仅供参考”。)
系统 B:上线时对接正常,几周后突然开始状态码401。(厂商悄悄改了鉴权,连通知都没有。)
系统 C:接口新增了必传参数,文档没更新,上线后一周才被“友情提醒”。我们只好边骂边改代码。
系统 D:白名单没配,DNS 没解析,token 请求直接超时。对方客服还说:“我们这边看着都正常。”
程序员抱头崩溃:“统一一下就这么难吗?”
同样的问题还有:
· 某厂商:文档中是int,接口返回是string类型,结果在程序里类型不匹配,数据入库失败。
· 某扫描器:漏洞时间字段突然为空字符,导致原始数据入库失败,造成任务数据与总数据对不上。
· 某CMDB:早期 "biz" 字段返回业务信息,接口稳定运行,某天突然“断供”,业务字段被悄然移至另一字段,且无文档更新和变更通知。
· 某厂商:数据中IP、端口、域名等关键资产信息无关联性。对接时要从三个子接口中提取数据再拼接,极为低效。
“文档版本不一致”“接口规则口口相传”“字段含义靠问群”的尴尬局面比比皆是,问题虽小但解决过程却长得离谱,往往要靠人工进行推理,靠经验补充和预测潜在风险。
这些案例揭示了同一个问题:接口的不规范与不可控,已经成了网络资产统一管理过程中难被提前预知,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令人困惑的是,在行业内并不缺乏“接口要规范化”的共识。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研发,在设计系统阶段都不否认这个原则,但一到实际开发场景,接口却常常被当作临时应付的工程,既无文档标准,也无落地流程。接口规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巨大。
03
产品API接口“无人负责”,协同问题难避免
为什么产品供应商不把产品API接口规范当回事儿?
表面看,产品API混乱的原因似乎很常见,没人写接口文档、字段名称乱七八糟、字段类型与实际的返回类型不符等。这些问题的确真实地存在,但它们只是结果,并不是根源。要说“接口为什么总是乱”,我们得先承认一件事:这根本不是代码写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背后谁来做、怎么做、值不值得做的问题。
在 FOBrain 网络资产攻击面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接口不规范的表象之下,是治理责任、设计机制、协同流程的长期缺失,而这一缺失,正在导致企业网络资产安全运营管理“像一盘散沙”。
· 没人愿意接这个锅:接口治理成了“脏活”
接口治理,从来不是光鲜的工作。写业务代码有成就感,提产品需求能见成果,但要整理、补全、维护接口文档、字段标准、权限边界这些“灰色地带”,就成了没人愿意接手的“夹缝活”。明明是资产运营的第一环,治理责任却最模糊。
· 行业缺标准,系统自缝合
FOBrain 构建统一攻击面视图需接入众多外部系统接口,但这些接口因供应商各异、缺乏行业标准而极度混乱:命名、缺省值、格式不统一,文档与字段定义随意。迫使系统承建方承担额外“接口自适应”成本,手工解析规则、字段映射、问题排查,本应由规范解决的负担转嫁给了上联平台。
· 只求上线快,不求后期稳
产品发布之初仅求“能跑”,忽视长远维护。接口只求打通不管结构逻辑;文档能不写就不写,字段谁先定义就谁说了算,人员流动后谁也说不清这个参数为什么这样定义。接口无版本控制、结构抽象,字段调整极易引发连锁反应,这些技术债只要系统不崩就无人问津。
别让资产清单布满“断点”,掏空攻击面管理
字段定义模糊、格式各异,当进行资产穿透管理和追踪漏洞闭环时简直像“蒙着眼拼图”,漏洞连不上责任人、连不上责任部门,更何谈业务管理。因此对于聚焦“网络资产攻击面管理”的系统来说,每一个接口的不规范,都是一处资产清单的断点,易让原本应当高效连通的资产信息体系,变成了一张“资产坏账”。资产发现与整合、风险优先级评估、攻击面可视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伟大目标正在被一点点掏空。
04
FOBrain如何缝合混乱数据源?
FuseCore引擎的资产数据对接解决之道
看似只是“调几个字段”“接一组接口”,背后却是一场复杂的清洗、转换过程。FOBrain 不是靠喊口号推动标准化,而是在每一个混乱、模糊、落地难的细节里,逐一打磨出治理能力。
· 多源数据格式混乱?自适应解析智能规整
FOBrain网络资产攻击面管理平台的基础引擎是FuseCore引擎,引擎采用多格式自适应解析技术,针对对接的异构数据源返回的多样化数据(含字符串、毫秒戳、中文日期等)会进行实时识别并将自动转储为标准化格式。在研发过程中,考虑到要确保原始数据的可用性,消除因字段异常导致的资产视图丢失风险,因此引擎中完整地封装了该技术模块。
例如对多种数据源的不同类型、格式的时间字段提取,系统封装了统一的方法来自解析自适应的处理,从而确保时间在系统内总是可用状态。
案例:基于时间的提取与自适应处理
· 数据无唯一键?清洗规则破局重构
对网络资产管理来说这一步尤其关键,一条资产记录如果因识别失败被误删或重复统计,最终呈现出的资产画像就会失真,影响整体的风险识别与处置判断。
有些接口压根没提供唯一标识,导致数据一多就分不清谁是谁、更新了还是重复了。FOBrain的处理方式不是强行依赖源系统“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修改清洗条件,调整识别和去重逻辑,确保数据能准确落库、不重复、不误删。
例如针对资产唯一标识,FOBrain 能够从数据源中自主提取设备唯一uuid,同时在无唯一id可提取的情况下,系统为每个资产分配唯一标识,并支持用户自定义标识生成方式,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系统支持多条件资产信息策略提取,来自动识别和判断是否为实体设备。
实体设备台账构建展示
· 凭证百态接口乱?多类型认证+凭证体系止乱归正
在多系统接入中,认证方式五花八门,凭证格式不统一、拼接方式各不相同,有的 token 永不过期,有的直接写死在代码里,既影响调用稳定性,也带来安全风险。
FuseCore引擎标准化了统一认证管理模块,支持通过配置auth类型选择不同认证方式并自动加载凭证完成请求封装。支持的认证方式包括标准token、header_token、basic_auth、api_key、query_token、jwt等,能够适应市面主流产品的认证方式,所有凭证集中管理、统一调用、按需更新,确保接口认证过程清晰、可控、不出错。
· 接口节奏失衡?限频感知+智能调度张弛有度
在多系统数据拉取过程中,分页调用看似稳定,实则极易触发接口限流:调用过密可能导致对接系统报错,系统崩溃接口断连、超时或空数据也时有发生。FuseCore引擎不依赖源系统“主动提示怎么调”,而是建立了以“感知调频”的控制策略,支持接口级节流调配。系统通过错误日志实时识别限流状态,引导用户按调用模式配置合理的请求间隔、分页策略与批量请求逻辑,保障数据拉取过程的稳定可控。
· IP资产迷雾重重?逐层追溯实现全链路可视
针对已经采集的IP资产数据,在资产安全运营管理过程中少不了要进行资产分析,如当出现了资产错误问题或需要进行安全应急响应时,IP的历史追溯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称作“数据血缘追溯体系”,FOBrain平台中通过记录原始数据与融合后的映射关系链,提供冲突数据的可视化仲裁界面。
IP资产数据溯源演示
FOBrain网络资产攻击面管理平台,还有一系列技术机制来解决接口标准化和资产准确性难题:
· 通过引入机制针对字段缺失、歧义等非理想数据状态的自适应处理;
· 通过智能决策机制,能够对提取的IP资产进行内外网智能判断、业务系统的自动判断提取、资产uuid判断提取、标签管理条件化等,解决数据整合过程中的自动提取、自主研判、自主归类问题;
· 通过阈值可调的数据提取策略,设置资产在线/离线状态提取策略、责任人唯一性关联策略等;
· 通过“字段级”数据源提取策略配置,提供对资产、漏洞、人员三大维度的数据源提取策略配置,覆盖到字段级能够通过数据自主运营思路解决资产台账的准确性难题。
05
结语
FOBrain对接数据从来不只是“接得上”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包括清洗、格式转换、数据融合的完整过程。它是在真实项目中面对各种不规范、无结构、无测试环境的数据时,一步步打磨出的最佳实践。在行业中理想的接口未出现前,我们通过把各种混乱、模糊、不规范的数据情况当成常态去应对。
所以,我们从敢于直面“接口之乱”开始,每一个接口都被当作网络资产管理中的重要数据源对待,逐步建立起一套字段清晰、结构统一、可控可查的资产数据地基,真正走向“资产管理、攻击面分析、风险感知”的未来。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