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市网信部门通报了一起典型网络安全事件。某医疗机构因所属 IP 疑似被黑客远程控制,并频繁与恶意域名进行通信,被立案调查。经技术勘验和调查取证,发现该机构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未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导致网络感染木马病毒并与境外恶意网站通信。最终,该机构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被依法予以警告的行政处罚。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境外黑客远程控制的威胁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医疗、金融、能源等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单位而言,更需要强化安全意识和技术防护。
01
远程控制常见方式
要防范远控,首先要知道黑客是如何渗透并控制目标系统的。常见方式包括:
钓鱼邮件与恶意附件
通过伪装成业务往来的邮件,诱导受害者下载并打开带有木马的文档或压缩包。
利用系统或应用漏洞
对未及时打补丁的操作系统、Web组件、VPN、OA系统等进行漏洞扫描和攻击,植入后门程序。常见的漏洞包括是文件上传、远程命令或脚本执行。
弱口令或默认密码攻击
暴力破解或扫描远程桌面(RDP)、SSH 等服务的弱口令,获取系统控制权。
供应链攻击
通过被入侵的上游厂商、服务商的系统或软件,间接入侵目标单位网络。一旦入侵成功,黑客会部署远控木马(RAT),实现文件窃取、屏幕监控、键盘记录、摄像头开启、横向移动等操作,并与境外控制服务器通信。
02
境外远控的危害
数据泄露:医疗机构可能泄露病历、个人信息等敏感数据。
系统瘫痪:黑客可远程关闭关键系统,影响业务运行。
网络跳板:被控服务器可能被用作攻击其他目标的跳板,扩大影响范围。
法律责任:根据《网络安全法》,未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将面临行政处罚,严重者甚至刑事追责。
03
技术防范措施
针对远程控制威胁,单位应建立多层次的技术防御体系:
及时更新补丁
统一的漏洞管理机制,确保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时更新。
对高危漏洞进行应急修复,缩短暴露窗口期。
部署防病毒与EDR(终端检测与响应)
实时监测可疑进程、注册表、文件行为。
对木马、RAT工具实现自动隔离与清除。
强化边界防护
关闭不必要的端口与远程管理服务。
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阻断恶意流量。
域名与流量监测
部署DNS安全网关,拦截与已知恶意域名的通信。
对异常流量模式进行行为分析,及时阻断可疑外联。
账号与权限管理
禁用默认账户,强制使用强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换。
按需授权,最小化账户权限,防止横向渗透。
监管部门介入
由监管部门做好辖区内企业的监测管理,定期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摸排。
04
管理防范措施
技术防护只是第一道防线,管理制度才是长期有效的保障:
制定网络安全责任制
明确网络安全分管领导、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的职责,确保落实到人。
定期安全检查
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安全体检,包括漏洞扫描、配置核查、木马查杀等。
应急预案与演练
建立远控入侵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发现、隔离、调查、恢复等步骤,并定期演练。
供应链安全审查
对引入的外包服务、第三方软件进行安全评估,防止供应链攻击。
05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很多远控事件的入口都在员工端,人是最大的漏洞:
定期开展钓鱼邮件演练,提高识别能力。
培训员工不随意插入不明U盘、不下载来历不明的文件。
强调发现电脑异常(卡顿、风扇狂转、文件丢失、杀软被关闭等)要立即上报。
06
建立长效机制
引入零信任架构,从身份验证、设备验证、动态授权多方面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结合威胁情报平台,及时获取境外恶意IP、域名、木马特征库,提前阻断。
建立安全运营中心(SOC),实现7×24小时监测与响应。
07
结语
境外黑客远控并非高不可攀的黑科技,大多数入侵都利用了已知漏洞、弱密码或员工失误。医疗机构等重要单位必须将网络安全当作核心业务的一部分,从技术、管理、人员三个维度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安全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持续投入、不断优化,才能真正把黑客挡在门外。
来源:网信南昌公众号
2025-08-10
2025-08-09
2025-08-08
2025-08-07
2025-08-06
2025-08-04
2025-08-03
2025-08-02
2025-08-01
2025-07-31
THE END
欢迎关注和设为星标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兰花豆说网络安全】已开通第6群,诚邀广大网络安全同行进群指导。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