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乌克兰“蜘蛛网行动”是智能化战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典型战例,它集中体现了以体系破击为核心的新型作战样式,深刻揭示了人工智能、无人蜂群等前沿技术对战争形态的颠覆性影响。对我军而言,深入复盘剖析该战例的作战机理与制胜之道,对于加速推进我军智能化转型、掌握未来军事竞争主动权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凝练相关研究报告的核心要点,阐述其作战特点、制胜机理及对我军建设的关键启示。
“蜘蛛网行动”的核心本质,是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无人智能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敌作战体系关键节点的精确、快速、饱和打击,实现对敌作战能力的“功能性瘫痪”,从而以非对称的优势夺取战争胜利。它标志着战争的重心,正从物理域的平台对抗和能量摧毁,转向信息域、认知域的体系对抗和决策瘫痪。
从此战例可以预见,未来战争将呈现以下鲜明特征:
1.无人主导。大量低成本、智能化的无人系统将成为战场的主导力量,执行从侦察、打击到保障的全方位任务。
2.算法为王。战争的胜负将越来越取决于算法的优劣,即信息处理、决策规划和自主协同的效率。
3.网络中心。分布式、网络化的“杀伤网”将取代线性的“杀伤链”,成为作战体系的基本形态。
4.决策竞速。 在OODA循环的对抗中,夺取并保持决策速度优势,将成为制胜的核心。
5.多域融合。 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电磁域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跨域协同将成为作战的常态。
《乌克兰“蜘蛛网行动”战例复盘及对我启示》共3.2万字,15张表格,15个流程图,如需咨询更多报告及情报数据库,请联系微信:lanjunqingbao2081。
这是蓝军开源情报的第 426 期分享
编译 l 所长007
来源 l 蓝军开源情报(ID:Lanjunqingbao)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Lanjunqingbao2081)
一、作战过程与主要特点
“蜘蛛网行动”摒弃了传统的线性平推和火力消耗的作战模式,转而实施以瘫痪敌作战体系为目的的“体系破击战”。其作战过程体现出高度的计划性与协同性,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
(一)先期信息与认知域塑造
行动发起前,乌军首先在信息域、网络域、认知域展开多维一体的先期行动。通过网络攻击致瘫敌指挥与后勤信息系统,运用电子战手段压制并欺骗敌态势感知网络,并利用认知域工具扰乱敌军心士气、制造决策混乱,为后续军事打击创造了信息单向透明和敌方指挥失灵的有利条件。
(二)无人机蜂群实施体系破击
作战核心阶段,乌军大规模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调度的异构无人机蜂群,对俄军防御纵深内的指挥所、防空系统、通信枢纽、后勤节点等高价值目标进行自主、协同、饱和式精确打击。此阶段作战体现了“蜂群智能”的涌现效应,实现了对敌作战体系关键节点的快速清除与功能解构。
(三)多域力量协同扩展战果
在敌指挥与感知网络陷入瘫痪后,乌军远程炮兵、特种作战、地面机动等力量,依据无人系统提供的实时情报,对被孤立的敌军部队进行精确清剿与穿插分割,快速巩固战果,达成战役目的。
总体而言,“蜘蛛网行动”呈现出非对称、无人化、高效率、低战损的显著特点,是信息主导、算法驱动下的一次成功实践。
表1:流程图3-1:“蜘蛛网行动”跨部门联合作战规划流程图
二、制胜机理
该行动的成功根植于作战思想、关键技术、指挥控制与作战保障四个方面的系统性创新与突破。
(一)作战思想创新:从“平台中心战”向“蜂群体系战”跃迁
该行动的核心作战思想,是从依赖少数高性能作战平台转变为运用大量低成本、网络化、智能化的无人作战单元。通过分布式自主协同,实现作战效能的聚合与涌现,体现了“去中心化”和“体系对抗”的战争哲学。
(二)技术深度赋能:人工智能重塑作战全流程
人工智能算法是行动的“大脑”,深度贯穿于情报处理、任务规划、指挥决策和自主攻击的全过程。通过AI极大压缩“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循环周期,在与敌方的决策速度对抗中取得了降维打击优势,夺取并保持了“决策优势权”。
(三)指挥控制变革:构建扁平化分布式作战网络
依托弹性、抗毁的卫星通信网络,乌军构建了扁平化的指挥结构,将态势感知能力与火力打击权限直接赋能给一线作战单元,实现了“发现即摧毁”的高效闭环,颠覆了传统的树状层级指挥模式。
(四)作战保障转型: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后勤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无人平台配送,实现了由“被动申领”向“主动预测”的后勤保障模式转变,确保了高强度、快节奏作战行动的持续进行。
流程图1:传统作战与“蜘蛛网”智能化作战OODA循环对比
* 传统作战OODA循环(时间单位:分钟/小时)
* “蜘蛛网”智能化作战OODA循环(时间单位:秒/亚秒)
三、对我启示
“蜘蛛网行动”是未来战争形态的一次预演,对我军加速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带来深刻启示。
(一)必须将智能化战争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基点
需深刻认识到,未来战争的制胜机理正从能量主导转向信息和算法主导。必须加紧推动我军作战思想与理论的现代化,将智能化思维贯穿于军事战略、作战条令、部队训练的全过程。
(二)必须加速发展非对称优势的无人作战体系
应将无人化、智能化装备作为我军装备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适应不同作战环境的无人系统谱系,并着力突破自主协同、蜂群智能、人机融合等核心技术。同时,必须构建强有力的反无人系统攻防能力,形成非对称制衡。
(三)必须加快培养适应未来战争的指技融合型人才
智能化战争对军事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专业壁垒,大力培养既精通军事指挥又掌握前沿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为打赢未来战争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综上所述,“蜘蛛网行动”所展现的战争新范式,对我军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战略清醒,加强对智能化战争的研究与探索,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与建设,确保在未来军事竞争中掌握主动。
流程图15-1:反“蜘蛛网”类作战综合防御体系构建图
《乌克兰“蜘蛛网行动”战例复盘及对我启示》
目录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部分 战例背景分析
第一章 战前战场总体态势
1.1 军事僵局下的作战新形态
1.1.1 战线固化与防御体系的强化
1.1.2 无人机攻防的常态化与对抗升级
1.2 深刻改变战局的技术因素
1.2.1 天基信息支援下的战场单向透明
1.2.2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频谱对抗
1.3 双方寻求战略破局的紧迫性
1.3.1 乌克兰面临的战争潜力与外部压力
1.3.2 俄罗斯的战略消耗与战争目标调整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1-1:战前双方OODA决策循环效率对比分析流程图
表格1-1:2025年第二季度双方关键技术装备战损与补充对比表
第二章 双方作战体系与临战部署
2.1 乌军作战体系特点分析
2.1.1 北约标准下的任务式指挥体系
2.1.2 新质作战力量的编组与运用
2.2 俄军作战体系的适应性调整
2.2.1 指挥层级的优化与火力协同加强
2.2.2 无人作战力量的规模化运用
2.3 战区临战兵力部署概况
2.3.1 乌军的战略欺骗与隐蔽集结
2.3.2 俄军防御体系的重点与薄弱点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2-1:乌克兰无人作战旅指挥控制与信息流转流程图
表格2-1:行动前战区双方团级以上单位战斗序列及装备配置表
第三章 “蜘蛛网行动”的决策与规划
3.1 作战构想的形成
3.1.1 作战目标的确立与打击重心选择
3.1.2 “体系破击”新作战思想的提出
3.2 行动的决策过程
3.2.1 乌军总参谋部的多方案推演
3.2.2 西方盟友的情报与技术支持评估
3.3 作战规划的主要内容
3.3.1 行动阶段划分与时间节点控制
3.3.2 多域力量协同与信息共享机制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3-1:“蜘蛛网行动”跨部门联合作战规划流程图
表格3-1:行动主要阶段目标、配属力量与预期成果矩阵表
第二部分 “蜘蛛网行动”全程复盘
第四章 准备阶段的先期行动
4.1 实施网络空间攻击
4.1.1 针对指挥信息系统的渗透与致瘫
4.1.2 对后勤与交通网络的定向攻击
4.2 展开认知域攻防
4.2.1 运用生成式AI进行信息塑造
4.2.2 针对性心理影响行动的实施
4.3 争夺信息频谱优势
4.3.1 对敌通信枢纽的压制性干扰
4.3.2 对敌导航信号的区域性阻断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4-1:网电心一体化攻击的协同作业流程图
表格4-1:先期行动中俄军指挥通信链路受损情况评估表
第五章 突击阶段的体系破击
5.1 无人机蜂群瘫痪防空体系
5.1.1 异构无人机蜂群的编组与突防
5.1.2 对关键防空节点的饱和式攻击
5.2 巡飞弹集群打击关键节点
5.2.1 对指挥所与炮兵阵地的精确清除
5.2.2 对后勤枢纽与弹药库的重点打击
5.3 体系节点瘫痪效果评估
5.3.1 俄军指挥链中断情况分析
5.3.2 态势感知网络“破网”程度评估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5-1:无人机蜂群“察-控-打-评”杀伤链闭合流程图
表格5-1:被摧毁的俄军高价值目标类型、数量与影响分析表
第六章 扩展战果阶段的纵深作战
6.1 远程火力精确打击
6.1.1 基于实时情报的火力引导
6.1.2 对俄军预备队的压制与迟滞
6.2 地面力量快速穿插分割
6.2.1 轻型高机动部队的渗透路线
6.2.2 特种作战力量对要点的夺控
6.3 形成战役合围与阻击增援
6.3.1 对俄军补给与撤退路线的切断
6.3.2 监视并打击俄军增援梯队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6-1:多域协同穿插与合围战术执行流程图
表格6-1:行动中后期远程火力打击目标与战果统计表
第七章 结束阶段的战局稳定
7.1 清剿残敌与巩固防线
7.1.1 对被围俄军的处置
7.1.2 新防御地带的快速构建
7.2 应对敌军反扑行动
7.2.1 预判俄军反扑方向与规模
7.2.2 机动防御力量的部署
7.3 舆论与法律领域的斗争
7.3.1 行动合法性的国际宣传
7.3.2 对俄方虚假信息的反制
7.4 行动总体战果评估
7.4.1 双方兵力与装备损失对比
7.4.2 对战线与战场主动权的影响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7-1:战果巩固阶段指挥决策流程图
7-1:“蜘蛛网行动”前后战场态势(控制区、兵力对比)变化表
第三部分 “蜘蛛网行动”制胜机理分析
第八章 作战思想的创新与突破
8.1 “杀伤网”闭环效率的跃升
8.1.1 从“平台中心”到“网络中心”的转变
8.1.2 OODA循环的极限压缩
8.2 分布式自主协同作战模式
8.2.1 中心化筹划与去中心化执行
8.2.2 基于“蜂群智能”的自适应战术
8.3 夺取并保持决策速度优势
8.3.1 将决策优势转化为行动优势
8.3.2 在混乱与不确定性中高效作战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8-1:“蜘蛛网行动”中“杀伤网”信息与火力流转模型图
表格8-1:传统作战模式与“蜘蛛网”作战模式决策效率对比分析表
第九章 无人智能技术的深度赋能
9.1 人工智能对作战全流程的重塑
9.1.1 AI在情报处理与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9.1.2 AI在辅助决策与任务规划中的作用
9.2 低成本智能化装备体系的支撑
9.2.1 “可消耗”无人装备的规模优势
9.2.2 异构无人系统的集成与协同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9-1:AI赋能作战指挥决策全流程示意图
表格9-1:行动中运用的主要无人智能化装备性能参数与作用表
第十章 指挥控制体系的深刻变革
10.1 数据驱动的扁平化指挥结构
10.1.1 压缩指挥层级与信息传递损耗
10.1.2 建立共享的战场通用作战图像
10.2 作战单元的自主决策能力
10.2.1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协同”
10.2.2 对一线指挥官的赋权与赋能
10.3 弹性抗毁的战场通信网络
10.3.1 多种通信手段的融合与备份
10.3.2 以“星链”为代表的商业卫星通信系统应用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10-1:新型扁平化指挥控制体系结构图
表格10-1:传统C2体系与新型C2体系信息传递效率与抗毁性对比表
第十一章 作战保障模式的转型重塑
11.1 无人化智能化后勤保障
11.1.1 无人机在“最后一公里”物资输送中的应用
11.1.2 智能化弹药管理与配送
11.2 基于数据分析的预测性保障
11.2.1 装备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故障预测
11.2.2 卫勤保障的智能化与前置化
11.3 外部支援体系的有效融合
11.3.1 对盟友情报与技术支持的吸收
11.3.2 开源情报的军事化应用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11-1:基于AI的智能化后勤保障响应流程图
表格11-1:行动中后勤保障响应时间与物资损耗率分析表
第四部分 对我军的启示与建议
第十二章 对我军作战理论发展的启示
12.1 深刻认识智能化战争新形态
12.1.1 把握“算法制胜”的战争新机理
12.1.2 认识无人力量由“辅助”到“主体”的转变
12.2 大力推动作战理论创新
12.2.1 发展我军的“体系破击”理论
12.2.2 探索“人机融合”新作战模式
12.3 加速构建智能化作战体系
12.3.1 体系设计的顶层规划
12.3.2 各军兵种的协同发展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12-1:我军智能化作战理论创新与验证循环流程图
表格12-1:智能化战争主要特征与对我军现有作战条令的挑战对照表
第十三章 对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启示
13.1 发展非对称无人作战体系
13.1.1 构建高低搭配的无人机装备族谱
13.1.2 发展水下、地面无人作战平台
13.2 构建新型无人系统攻防能力
13.2.1 发展反无人机蜂群的硬杀伤与软杀伤手段
13.2.2 强化关键目标的综合防护能力
13.3 夯实智能化技术基础
13.3.1 突破军用人工智能算法与芯片等核心技术
13.3.2 建立自主可控的卫星网络与数据链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13-1:我军反无人机蜂群作战“侦-扰-打-评”一体化流程图
表格13-1:我军无人作战装备体系建设优先发展领域建议表
第十四章 对我军练兵备战与人才培养的启示
14.1 深化实战化智能化训练改革
14.1.1 构建逼真的复杂电磁环境与网络对抗训练场
14.1.2 大力开展人机协同与无人系统对抗演练
14.2 创新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
14.2.1 设立指技融合的交叉学科专业
14.2.2 建立从院校到部队的人才成长路径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14-1:新型军事人才“院校-部队-再深造”螺旋式培养流程图
表格14-1:智能化作战对指挥员、参谋及技术军官能力素质要求表
第十五章 发展与反制相关作战的对策
15.1 制定我军无人智能作战发展路线
15.1.1 近期以战法创新为重点
15.1.2 中远期以技术突破与体系集成为目标
15.2 构建多维一体的综合反制体系
15.2.1 强化战略预警与伪装防护
15.2.2 发展分布式抗毁指挥控制能力
15.3 加强相关法规条令研究
15.3.1 完善智能化武器运用的交战规则
15.3.2 研究智能化战争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本章图表示例:
流程图15-1:反“蜘蛛网”类作战综合防御体系构建图
表格15-1:我军发展无人智能作战能力路线图(近期、中期、远期)
第十六章 结论
16.1行动的核心本质
16.2未来战争形态前瞻
16.3我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6.4几点总结性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
👇👇景》
👇👇
原价999元! 星球试运营期间199元! 试运营结束,恢复原价!
👇👇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