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文末,iLaw团队精心准备《企业合规指导清单》《企业合规法规及案例汇编》内容详实充分,如有需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iLaw小助理,发送本文链接进行领取~
1. 上诉状向谁递交?
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2. 上诉状提交多少份?
上诉状一般提交正本1份,副本N份,副本提交份数一般与被告人人数等相关。一审判决会写明上诉状正本X份,副本XX份。
3. 上诉期限及时间起算日?
不服刑事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接到”是指当事人本人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时间。
4. 上诉期间,节假日是否计算在内?
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
5. 上诉后能否撤回上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分为三种情况:
(1)上诉人在上诉期限内要求撤回上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2)上诉人在上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准许;认为原判确有错误的,应当不予准许,继续按照上诉案件审理;
(3)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提出上诉,在第二审开庭后宣告裁判前申请撤回上诉的,应当不予准许,继续按照上诉案件审理。
6. 上诉状有何要求?
上诉状内容一般包括:第一审判决书、裁定书的文号和上诉人收到的时间,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名称,上诉的请求和理由,提出上诉的时间。被告人的辩护人、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诉的,还应当写明其与被告人的关系,并应当以被告人作为上诉人。上诉状并无严格的内容要求,对罪名、刑期等不服均可以成为上诉理由。尽量将上诉理由清晰地向法院陈述,以便二审法院查明争议焦点。
7. 上诉状必须为被告人本人签署吗?家属是否可以签署上诉状?
一般情况下,如被告人本人在押,仅需通过律师会见,由被告人本人签署上诉状即可。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也可以提起上诉,但前提是经过被告人本人同意。如被告人本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亲自签署上诉状,为避免引发争议、确保被告人的真实意愿,近亲属、辩护人代为签署的行为应基于被告人的明确授权,并注明与被告人的关系,提供身份证明。
8. 从一审结束到二审正式立案要多长时间?
按照刑诉法规定,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人民法院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但实践中,一审法院有结案与移送流程,且各法院情况不一致。
9. 上诉会不会加重刑期?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简单来讲,“上诉不加刑”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原则,但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除外。
10. 什么是抗诉?哪些情况下检察院会抗诉?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要求的诉讼活动,分为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二审抗诉有以下情形:
(一)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或者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的;
(二)有确实、充分证据证明有罪判无罪,或者无罪判有罪的;
(三)重罪轻判,轻罪重判,适用刑罚明显不当的;
(四)认定罪名不正确,一罪判数罪、数罪判一罪,影响量刑或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五)免除刑事处罚或者适用缓刑、禁止令、限制减刑等错误的;
(六)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
11. 抗诉是哪个检察院抗诉?
二审抗诉与再审抗诉的主体不同。二审抗诉是作出一审判决的法院同级检察院抗诉,再审抗诉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
关于二审抗诉:根据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有误时,应提出抗诉。即,与一审法院同级的一审公诉机关是抗诉的主体。比如,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案件,如检察机关对该一审判决抗诉,是由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抗诉。
12. 二审是否开庭?
刑事二审案件不必然开庭审理,且二审开率整体不高:2023年,全国法院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为33.76%,较2022年提高了16.48个百分点。
如二审不开庭审理,法官仅凭书面材料可能无法了解案件全貌与争议焦点。当事人如对一审结果不满,对事实、证据等有异议,律师应配合当事人梳理案件核心争议,向二审法院阐明开庭的必要性,申请二审开庭。
有以下四类二审案件必须开庭: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有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13. 同案未上诉也未被抗诉的被告人量刑是否会有影响?
首先,刑事案件二审是全面审理,如果全案量刑幅度调低(比如全案涉案金额在二审中变低),未上诉当事人的量刑也会相应调整。
其次,同案未上诉也未被抗诉的被告人量刑不会在二审中加重,同案未上诉被告人同样受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影响(自诉人上诉或检察院抗诉的除外)。即使发回重审,如无新证据、事实,未上诉被告人的量刑也一般没有变化。
14. 同案未上诉被告人是否出庭?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二审中对同案未上诉的被告人,未被申请出庭或者法院认为没有必要到庭的,可以不再传唤到庭。未上诉且未被抗诉的原审被告人要求出庭的,应当准许,出庭的被告人可以参加法庭调查与辩论。
如有事实需要同案未上诉被告人对质、核实,辩护人可以帮助当事人申请同案未上诉被告人出庭。
15. 二审可以认罪认罚吗?
可以。根据《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被告人在第一审程序中未认罪认罚,在第二审程序中认罪认罚的,审理程序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进行。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其认罪认罚的价值、作用决定是否从宽,并依法作出裁判。确定从宽幅度时应当与第一审程序认罪认罚有所区别。
16. 一审认罪认罚的案件可以上诉吗?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一审认罪认罚的案件上诉可能面临被抗诉风险。一旦被抗诉,二审存在刑期加重的可能性。但一审审理中若遗漏重要事实、当事人,有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证据尚未调取,程序有重大错误等问题,仍建议提起上诉。
17. 二审是不是终审结果?如果二审判决结果不好有什么救济手段?
在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因此,二审结果即为最终结果,二审判决即为生效判决。如不服二审判决、裁定,只能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申诉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18. 二审作出对当事人有利的改判后,可能会被推翻吗?
二审判决为生效判决,如果要对二审结果进行推翻,需要经过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发现各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时,可以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或者指令作出生效判决、裁定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19. 什么是发回重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或抗诉案件时,经过审理后,如认为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发回重审后,原一审判决或裁定被撤销。
20. 上诉会不会失败(非结果意义上的失败,即没有成功提起二审)?
一般情况下,只要上诉人在上诉期间内上诉,且未撤回上诉,提交符合条件的上诉状,就可以成功进入二审。不要在上诉期间态度反复,否则可能会误导法官。
21. 二审在哪里开庭?
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也可以在本院进行。比如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法院一审原审的案件,可以在三台县法院二审,也可以在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
22. 二审的合议庭组成?
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或者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二审案件中没有人民陪审员。
23. 改判/发回重审概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2018年刑事二审改判率11.32%,发回重审率6.55%;2019年二审改判率10.21%,发回率6.2%;2020年二审改判率10.07%,发回率6.49%;2021年二审改判率9.19%,发回率6.99%;2022年二审改判率9.44%,发回率5.78%;2023年二审改判率10.88%,发回率4.96%。
24. 发回重审的合议庭组成?是否发回原审法院?
发回重审后,所有程序等同于一审程序。但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或者独任审判员,不得再参与本案发回重审的审判。发回重审一般情况下都是发回原审法院,但原审法院经过审委会讨论的案件是否应发回到其他法院,实务中存在争议。
25.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能不能只对附民部分/刑事部分上诉?
可以分别对附民和刑事部分上诉,但均需在上诉期内上诉。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如只对附民部分上诉,刑事部分生效:刑事部分正确,二审法院只处理附带民事部分;发现刑事部分错误,对刑事部分进行再审,并将附带民事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如只对刑事部分上诉,附民部分在上诉期满后生效:附带民事部分错误,对附带民事部分再审。但根据二审“全面审查”原则,无论是对哪一部分上诉,都要全面审查全案。
26. 刑事二审开庭程序与一审开庭程序有无变化?
一审二审开庭审理程序基本一致,有细微区别:
(1)质证: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二审法院应当对一审认定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刑事案件二审中存在质证环节,但质证的范围和方式更注重针对性和效率性。对于一审已经质证过的证据,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再次质证。但如果一审证据存在争议,或者对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二审法院可以重新质证。如果二审中出现新证据,法庭应当组织控辩双方对该证据进行质证。
(2)发言顺序: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在上诉(未被抗诉)案件中,在法庭调查阶段,上诉案件先由上诉人陈述上诉理由;法庭辩论阶段,先由上诉人、辩护人发言。
27. 不开庭的情况下,是否有可能改判或发回重审?
对于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有刑诉法第238条规定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比如违反公开审判规定、违反回避制度、审判组织不合法、剥夺限制当事人法定诉讼权利影响公正审判等),需要发回重新审判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刑事案件二审是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即使是书面(不开庭)审理,也可能在二审审理阶段通过审判机关发现、辩护律师提出辩点等情况下直接改判。
但是书面审理可能难以发现争议焦点,挖掘新证据等。作为辩护律师,要尽量争取二审开庭审理,使案件争议通过开庭的方式直截了当地呈现在法官面前。
28. 二审期间,一审判决的罚金是否执行?
二审审理期间,一审判决不生效,因此不立即执行。罚金以二审结果为准。
29. 二审的目标是什么?
当事人主动提起二审一定是因为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意。如果是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案件,在此种情况下,除维持原判外,不论是改判还是发回重审都是对当事人有利的裁决。
如果是被抗诉的案件,当事人没有提起上诉,如当事人对一审结果满意,则二审目标是维持原判。
30. 发回重审导致整个案件审理时间流程拉长,为什么也作为二审的目标?
第一,发回重审意味着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存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程序违法等问题,需要重新审理。通过发回重审,案件回到一审程序,当事人有机会重新提交证据、补充事实或纠正程序错误,从而争取更有利的判决结果;
第二,如果二审法院直接维持原判,当事人可能面临立即生效的不利结果,且无法再次上诉。而发回重审则将案件重新置于一审程序中,当事人有机会在重审中争取更有利的结果,此外,当事人如对发回重审一审结果不满意,还可以继续提起上诉,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
END.
免责. 本文及其内容并不代表iLaw对有关问题的法律意见,同时我们并不保证将会在载明日期之后继续对有关内容进行更新,我们不建议读者仅仅依赖于本文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进行任何决策,因此造成的后果将由行为人自行负责。如果您需要法律意见或其他专家意见,我们建议您向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寻求专业帮助。
文末福利
iLaw团队精心准备了《企业合规指导清单》《企业合规法规及案例汇编》内容详实充分,如有需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iLaw小助理,发送本文链接进行领取~~👇👇
■
1.
2.
3.
5.
6.
7.
8.
■
点亮爱心❤️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