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分子随时准备利用全球关注的事件谋利,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到新冠疫情都曾出现此类情况。Check Point研究团队将这种现象称为"网络威胁机会主义",并指出疫情期间谷歌每日拦截超1800万份病毒相关诈骗邮件的类似高峰。
这些牵动公众情绪的时刻,恰恰成为数字犯罪的温床。用户的情感脆弱性使其成为攻击者窃取点击量、个人数据或财务信息的主要目标。
教皇方济各逝世事件再次印证,网络罪犯会利用任何机会实施恶意活动。严格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意识是抵御此类风险的关键。
■ 虚假信息:犯罪的敲门砖与此类事件相关的最危险犯罪手段之一就是虚假信息。脸书、TikTok和Instagram等平台上,假新闻如野火般蔓延。AI生成的图像视频助长阴谋论——有人坚称教皇仍在世,也有人刻意渲染其死亡细节。
【教皇诈骗案例】来源:CheckPoint2025年2月首次出现的AI伪造图片,正通过所谓新闻网站链接在各大社交平台重新传播。这些诱导点击分享的帖子往往暗藏跳转至欺诈网站的链接。
CheckPoint发现某诈骗案例中,虚假新闻链接将用户导向伪造的谷歌礼品卡页面,诱骗受害者提交包括支付信息在内的个人数据。
■ 隐蔽恶意软件与数据窃取部分恶意网站运行隐蔽脚本,悄无声息地收集设备名称、操作系统、地理位置等信息,这些数据随后会被暗网出售或用于钓鱼攻击。
黑客通过恶意软件窃取登录凭证、财务信息及个人文件。专家警告,即便看似无害的浏览行为,若不加甄别也可能陷入风险。
■ SEO投毒陷阱网络罪犯利用"教皇方济各逝世"等热搜词实施SEO投毒,将恶意网站推至搜索结果前列。当用户搜索权威信息时,可能误入这些与真实新闻网站几乎一模假的钓鱼页面,陷入恶意软件或凭证窃取陷阱,形成信任度持续崩塌的恶性循环。
■ 难以侦测的原因此类攻击的核心难点在于:犯罪分子使用全新或休眠域名,缺乏恶意历史记录,能轻易绕过传统威胁检测系统。
"网络罪犯在混乱与好奇中滋长。每次重大国际事件都会立即引发利用公众关注的诈骗激增。"Check Point软件技术公司安全工程师拉法·洛佩兹指出。
■ 高风险时期的自我防护指南
及时更新浏览器及操作系统补丁常修复可被利用的漏洞,建议养成定期检查并立即安装更新的习惯
使用可信网页防护工具如Check Point Harmony Browse等浏览器扩展能实时验证网站,在危险页面加载前予以拦截
警惕煽动性标题过分耸动的消息多半不实,转发前务必通过权威媒体交叉验证
勿点击可疑链接特别是声称含"独家"内容的邮件或社媒帖子,应手动输入网址直达官网
检测可疑链接及文件使用VirusTotal或Check Point ThreatCloud等服务进行预先扫描
部署综合安全套件选择具备反钓鱼、威胁检测和自动更新功能的杀毒软件
在重大事件引发的集体关注或悲痛时刻,请保持清醒认知,勿让好奇心成为网络犯罪的突破口。未雨绸缪,方得安全。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