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一词来源于尼葛洛庞帝于 1996 年出版的著作《数字化生存》。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进行生产生活的生存方式,即数字化生存。县域医共体,是针对镇乡基层医疗水平低、资源差的现状,把县级医院、镇乡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整合到一个组织框架中,实现医疗水平从县级强到县域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战略性举措。作为国家基层医改的一个重要实践,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在“健康中国”系统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研究县域“医共体”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对数字化改革理论和建设优质高效的县域医共体医疗卫生体系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县域医共体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及其要素
1.县域医共体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
数字化生存能力研究一般是从生活在高度数字化社会中的个体角度出发,讨论个体的数字化行为。
和以往医共体研究多从管理学、组织学和医学角度讨论不同的是,本文将县域医共体这一组织放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视域中,通过考察县域医共体的数字化发展现状,采用“4+1”结构框架来考察县域医共体这一组织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即数字化意识、技术、知识、文化四个层面作用于数字化行为层面并与后者一起构成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
2.县域医共体数字化生存能力的要素
县域医共体数字化意识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医共体组织的意识,数据共享至关重要,而共享正是数字化时代最基本的特征医疗水平。D市为县级市,拥有1家综合三甲、1家中医二甲、2家综合二甲、3家综合二乙医院、16家基层医疗机构,构建医共体虽然是政府提出的,但是却需要县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共同参与,医疗水平才有可能从 “县级强”转变为“县域强”。知识层面包含的能力要素主要体现在是否了解数字化在医共体组织建设中的应用情况,就医作为浙江数字化改革的民生板块,在就医流程、医疗资源整合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数字化经验可供D市参考 ;技术层面指的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能力,D市人民医院为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设有专门的信息中心,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文化层面主要指的是医疗领域数字化行为所需要遵守的规则和伦理,跟其他领域数字化一样,良好的数字生态和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还有待加强;行为层面指的就是县域医共体在构建和运行过程中展开的涉及数字化技术的行为,主要指的是医疗机构与医疗服务对象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
意识、知识以及文化层面的因素与数字化改革其他领域所涵盖的能力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且可以用语言简洁的概括。而数字化技术和行为层面在医共体领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二者是医共体数字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如表1所示。
数字化技术与D市县域医共体数字化医疗行为
根据互动主体和主要业务的不同,本文将县域医共体的数字化医疗行为分为三个内容:医疗服务、医疗协同、医疗管理。详细讨论数字化技术在县域医共体的构建和运行过程中起到的支持作用。
1.医疗服务与数字化
数字化医疗服务行为主要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围绕医疗机构与医疗服务对象展开的医疗行为,D市医共体的数字化医疗服务行为主要表现在慢病管理、健康管理、门诊医疗等方面。
依托集成了电子病历、人口数据库和健康档案的卫生健康信息平台,D市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实现了由识别、筛选到全程跟踪的闭环管理。慢病患者只要在系统中建立了档案,便能实现居家血糖监测,实时更新健康数据。同时,所签约的家庭医生也能更准确的撑握患者的情况。在该平台中,患者的诊疗方案能够在县域范围的医疗机构间共享,上级医院就诊后,患者的基层所在医疗机构也能查看到就诊信息,在基层就能拿药,减少了患者来回奔波的麻烦,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保障了患者治疗的连续性。
除慢病管理外,为了将居民健康档案做实做活,利用信息系统整合方式,将门诊医疗和健康管理有机结合。只要35岁以上患者来门诊区域进行了血压监测,他的相关检测信息就会自动采集进入个人的健康电子档案。既完善了电子档案,也为医疗数据共享提供了方便。
2.医疗协同与数字化
各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合作是医共体组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数据平台共享、远程诊断医疗等数字化技术在医疗协同方面的运用,能够提升医共体内部各医疗组织之间协同的效率,最大限度的利用医疗资源,方便健康管理对象的就诊。
D市依托数字化技术,建立了中医、危重症儿童和新生儿救治、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胸痛、脑卒中和创伤六大诊疗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和上下级医疗机构间构建了互联互通的共享网络平台。在运行过程中,相关学科技术较强的上级牵头医院为主要负责医院,医共体内部其他医疗组织共体参与其中,构建起联系紧密的诊疗网络。同时,依托微信、钉钉等建立网络联系平台,方便诊疗中心相关人员培训和日常工作联系。通过诊疗中心网络的建立,能够实现相关患者的线上咨询、诊断和转诊,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也能迅速响应,方便各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合作。
此外,D市还建立了影像诊断、临床检验、病理诊断、心电诊断和消毒供应五大共享中心,用数字化技术一定程度的打破了市域范围各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壁垒,让基层医疗机构也能在线上享受到牵头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以五大共享中心为载体,实现了医共体内由市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间数据的互联共享,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方便居民基层就诊,也为患者来院救治和回社区康复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医疗管理与数字化
构建县域医共体,除了需要实现各医疗组织间的协同合作外,也需要加强医共体的管理,让医共体的运行真正的活起来。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医共体的管理中来,能优化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的提升。
D市将数字化运用到医共体的管理过程中,组建了病历、药事、院感、护理和放射等八大质控团队,对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进行统一的质量控制。在质量管理中,借助基层医院与牵头医院间医疗信息的共享,由牵头医院的专家定期对基层医院进行处方、病历等方面的线上、线下点评和培训。质控团队的建立,实现了医共体内部统一质控标准、评价方法,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提供了保障。
除对医共体内部各医疗机构的管理外,D市在疫情期间也将数字化运用到了对发热病人的管理中来。通过将公卫系统和医疗系统互联互通,建立了发热病人跟踪管理系统。系统涵盖了发热门诊、社区医生参与工作以及病人体温的相关信息,不管发热病人在乡镇还是市级医院进行诊疗,都会被得到跟踪,并将诊疗信息通过数据平台推送到病人所在乡镇卫生院和乡镇政府,实现了对发热病人的集中动态管理。
县域医共体数字化能力的思考
D市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对数字化的应用是其医共体建设较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数字化技术有利于医疗机构之间打破数据孤岛,整合分配区域内医疗资源,最终形成一种全新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也正是有了数字技术的支持,医共体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才可以更好的贯彻落实。本文强调了数字化能力结构中技术的重要性,组织内部设置数字技术部门是关键,对于县域医共体这么庞大的组织来讲,数字化的各个层面都缺一不可。数字化意识是行为前期的倾向因素,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知识是行为促成因素,数字化文化则为行为提供规则保障从而起到强化行为的作用。
D市医共体数字化能力还有待完善。医疗服务过程中对医疗服务对象的数字化参与感重视不够,即数字化行为层面的能力还需改进。比如,县域内就医App不统一,医疗服务对象需要到各个医疗机构自己的客户端挂号就诊,医共体组织可以从经济利益分配的角度出发改变这一现状。另外,个人医疗信息安全问题即数字化文化层面的能力还需加强,医共体内部培训可以加上信息安全知识的培训。
来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杂志
作者:浙江省东阳市东阳市委党校 高敏
(本文不涉密)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