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0月28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网络安全法的决定,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网络安全法》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自2017年施行以来,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网络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网络安全工作不断加强,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技术取得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违法行为仍屡有发生,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此次网络安全法的修改,适应网络安全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强化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加强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协调。
回应人工智能治理和促进发展的需要,修改后的网络安全法明确,国家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算法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训练数据资源、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安全监管,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和健康发展。
2022年9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首次公布了对《网络安全法》进行修改的内容。
2024年5月,“网络安全法(修改)”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2025年3月,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再次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5年9月,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拟作以下主要修改:一是充实网络安全工作指导原则;二是增加促进人工智能安全与发展的内容;三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进一步做好与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衔接;四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处罚规定。
9-10月,修改后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据披露,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共收到108人次提出的162条意见。同时,湖南长沙、新疆库车、西南政法大学等11个立法联系点积极反馈意见。社会公众和立法联系点主要就加强党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完善处罚规定、加强法律衔接等提出意见建议,有关意见经研究予以吸收采纳。
10月24日至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提交二次审议并审批通过。
通过增强法律威慑力、细化责任体系、强化法律协同等举措,本次修改提升了网络安全领域相关法律的威慑力和执行力,促进了运营者主体履行网络安全义务的积极性,将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THE END——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