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10月7日,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名为《出售未来的熔炉》(Selling the Forges of the Future)的报告,聚焦中国从美国、荷兰、日本等国采购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现状。报告指出,尽管美国及其盟国持续实施出口管制,2024年中国从上述国家进口的半导体制造设备金额仍高达380亿美元,引发美方对技术外流与国家安全的高度关注。
一
调查背景与核心结论
近年,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日益加码,并构建贸易、技术、投资等多维压制体系。在贸易层面,美国通过“实体清单”等工具限制中国关键领域的对外交易;在技术层面,出台政策精准打击高带宽内存(HBM)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及先进设备的对华出口。2022年美国政府联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组建“Chip4联盟”,意图在设备、材料、代工各环节对中国半导体制造形成封锁。2025年2月美国财政部正式实施《对华投资禁令》,禁止美国资本对中国半导体、量子计算和AI领域的股权投资,并要求已投资企业提交交易审查报告。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从单边行动到寻求盟友协同,从限制出口到干预投资和市场应用,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逐步由单边向多边、由局部向全链拓展,意图在半导体制造的关键环节封堵中国。
《出售未来的熔炉》报告指出半导体的设计与生产能力是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所在,而半导体制造设备则是当前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的“关键遏制点”,需通过强化出口管制维持这一优势。美国政府与其盟国及合作伙伴合作,在制定未来出口管制政策及相关行动方案的过程中,这一“关键遏制点”必须得到维护。同时,报告还认为中国采购半导体制造设备构成了所谓的“军事、贸易、经济安全和人权威胁”。
特别委员会向五家领先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商,包括荷兰的阿斯麦(ASML)、日本的东京电子(TEL)、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和泛林集团(Lam Research)五家全球半导体厂商市场规模排名前五的公司,寻求并获取了信息。得出了以下7项关键发现: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现有出口管制措施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显著漏洞; 中国在先进设备获取上高度依赖美国、日本和荷兰三国设备商。 调查期间,受美国限制的中国半导体企业仍然是这些设备商的重要客户。 在美国加强对本国设备商管控后,非美设备商对华销售收入明显上升。 2024年各大设备商在华收入大部分源于国有企业(SOEs)。从2022年到2024年,来自中国国有企业收入占各大设备商全球总收入的比重均增长一倍以上。 中国半导体公司积极收购深紫外光(DUV)光刻设备——该类设备仅被禁止向特定中国半导体企业出口,但仍可向中国其他实体收购。 中国龙头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于2020年被列入BIS实体清单,但适用宽松的出口许可政策。此后BIS仍持续向中芯国际核发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许可证。
基于上述发现,报告主张为了有效防止半导体技术向中国转移,出口管制应覆盖整个中国,而非仅针对个别实体,并应延伸至半导体全产业链及相关组件。
二
调查提出的关键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结论,报告进一步提出了旨在封堵现有漏洞、强化技术壁垒,并维持美国及其盟友的技术领先地位的9项建议:
协调美国及其盟友的出口管制政策:行政部门应当运用激励措施和影响力,促使美国盟国和伙伴国,特别是是荷兰和日本,全面与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及执法行动保持一致。 大幅扩大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的禁令和许可证要求:将针对中国的管制措施范围扩展至所有可用于先进与基础芯片制造的半导体设备及相关零部件、耗材。此类全面管控应涵盖所有能处理300mm晶圆的设备及其他关键节点设备——目前除少数特定实体外,此类设备仍可向中国全境出口。若盟国未采取对等管制,应运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将此类对华全面禁令延伸至盟国生产的先进与基础半导体设备。在光刻领域,应在现有对新一代深紫外(DUV)浸没式设备全国禁令基础上,将传统深紫外(DUV)浸没式设备纳入新的全国管控范围。 扩大受限制的实体清单:扩大受限实体的名单。必要时启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禁止所有盟国半导体设备向受限实体销售,使美国现行管制与“推定拒绝”许可政策形成联动。现有《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可依法直接适用于任何外国产半导体设备,因该类设备均采用美国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 严防获准对华出口设备的用途转移:确保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半导体制造企业的所有关联机构自动适用同等限制,强制所有半导体设备出口商仅可向最终用户销售,同时需向美国工业与安全局提交出口报备并安装设备定位追踪系统。 限制全球晶圆厂混用中美设备:运用BIS的出口管制与信通技术服务(ICTS)部门的权限,禁止全球任何使用美盟半导体设备的晶圆厂同时使用中国设备。BIS还应借助232条款调查及潜在关税手段针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同时豁免盟国设备,以在中国市场收紧之际为美国市场创造新机遇。 限制对华出口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严格管控用于半导体设备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对华出口,并建立定期征询半导体设备产业界关于关键零部件清单的机制。 加强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资源和权限,限制中国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和产能:方式包括增加对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拨款,IT系统现代化,以及更大的灵活招聘权限。 制定两党合作的立法措施,设立新型举报激励计划,以增加对出口管制违规行为的举报。 支持美国和其盟国的半导体设备产业建设:通过专业人才培训、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等方式,巩固美国及其盟国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领先优势。
三
未来的潜在影响
美国众议院最新发布的《出售未来的熔炉》报告,系统性地提出了扩大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强化盟国协调、阻断技术扩散等九项政策建议,标志着美国对华“科技脱钩”与遏制中国发展路径上的进一步深化。报告意图推动美国及盟友全面落实相关建议,以切断中国获取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渠道,延缓中国提升先进芯片生产能力的进程,进而维护所谓美国的国家安全与科技主导权。
从竞争态势看,过去美国半导体设备商主导全球市场,但中国市场需求激增及本土企业技术突破,使得全球产业链权力结构逐渐调整,这种变化引发美国对自身技术优势及产业链主导权的担忧,中美在半导体与AI领域的对抗加剧:美国正通过一系列政策封锁技术、遏制中国发展,已引发全球产业链紊乱。
中美之间未来对抗将可能呈现“技术封锁与自主突破并存”的格局:美国或将进一步限制关键技术外流;而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逆势成长,芯片设计技术水平提升——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芯片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光刻机等设备实现国产化突破。人工智能方面,我国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和活跃的初创企业。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发展依赖开放合作与公平竞争,而非技术封锁与阵营对抗。面对美国持续推进的“科技脱钩”战略,中国半导体产业唯有以创新突破封锁、以开放应对封闭、以协作替代对抗,方能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化危为机,实现在更多关键领域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本文所含内容仅供学术研究与市场分析交流使用。文中所述观点和分析均基于公开信息,不代表任何公司、机构或组织的官方立场。如需转载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未经授权,不得对文章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删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络法理论与实务前沿编辑 | 欧阳卓然
排版|林佳萱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原文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