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机密泄露
近日,“保密观”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指出,境外间谍情报机构针对我国重点行业领域的渗透窃密活动日益猖獗,一些从业人员在境外间谍的利诱和拉拢下,沦为窃取国家秘密的工具,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失。这些案件再次为重点行业工作人员敲响了“保密警钟”。
在一起典型案件中,原某军工集团下属研究院网络管理员卫某,在公园内被一名伪装成普通游客的外国间谍搭讪结识。在利益诱惑下,卫某通过批量拷贝涉密资料、偷拍涉密电脑屏幕、偷录内部会议内容、潜入领导办公室行窃等手段,大肆窃取我国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与实践运用的秘密信息,并向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出卖文件资料1000余份,其中机密级6份、秘密级536份。最终,卫某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全部个人财产,追缴违法所得。
不仅军工领域,稀土行业也存在类似案例。成某,原某稀土公司副总经理,在商业往来中结识境外有色金属公司国内子公司员工叶某某。成某将掌握的稀土收储品类、数量、价格等关键机密提供给对方,多次收取巨额报酬。经鉴定,涉及7项机密级国家秘密。最终,叶某某因为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成某因非法提供国家秘密及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并被处没收财产及罚金。
在农业领域,朱某某,原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为谋取个人利益,与境外间谍机构建立“合作制种”关系,违规出售5种优质亲本稻种,并创办新公司继续大量出卖我国稻种,甚至进行精心伪装以逃避监管。最终,朱某某因为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上述案例显示,境外间谍在我国重点行业的渗透手段隐蔽、利益诱惑明显,涉及军事、稀土及农业等战略领域。专家提醒,从业人员必须筑牢思想“安全堤”,练就保密“基本功”,守牢操作“防护网”,切勿因一时贪欲触碰法律底线。
警方也提示,重点行业工作人员应高度警觉各类索要敏感信息、利诱拉拢行为,强化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将保密要求融入工作全流程,避免通过非涉密设备或渠道处理敏感信息。一旦发现泄密风险,应及时向单位报告,切实守卫国家秘密安全。
来源:保密观
END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