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张三还在手忙脚乱地翻找三年前的客户需求文档。
直到遇见PandaWiki——这个用AI大模型驱动的知识库系统,彻底改变了他和团队的工作方式...”
作为创业公司的技术主管,张三每天被各种文档淹没:
产品文档散落在5个平台 新同事总问重复问题 客户反馈沉没在聊天记录里
某天在GitHub闲逛时,这个项目PandaWiki
吸引了他:
看到了官方的描述:PandaWiki 是一款 AI 大模型驱动的开源知识库搭建系统,帮助你快速构建智能化的 产品文档、技术文档、FAQ、博客系统,借助大模型的力量为你提供 AI 创作、AI 问答、AI 搜索等能力,来自大厂长亭科技的开源项目。他惊奇的发现,这个项目才发布不到两个月,就有了5k+star
🛠 怎么搭建?
张三在Linux服务器复制了这行魔法命令(悄悄告诉你一句,他的docker版本是Docker 20.x以上)张三作为产品经理,他特别关注工具的部署和推广难度。PandaWiki在这方面表现出色,不愧是长亭科技出品,和同款产品雷池waf一样,仅需一条命令即可直接安装!!!
bash -c "$(curl -fsSLk https://release.baizhi.cloud/panda-wiki/manager.sh)"
💡 真实体验:
上一步之后,张三神奇的发现终端出现了如下东西
SUCCESS 控制台信息:SUCCESS 访问地址(内网): http://*.*.*.*:2443SUCCESS 访问地址(外网): http://*.*.*.*:2443SUCCESS 用户名: adminSUCCESS 密码: **********************
他登录后系统提示配置AI模型:张三用deepseek(注册送10元额度)接入了AI:
新建知识库时,张三震惊了,发现各大模型的厂商API都是支持的像DeepSeek、腾讯、阿里、OpenAI、KIMI等:
这里张三打开了他那智障deepseek的api开放平台
张三打开官网,deepseek.com,获取apikey,发现了自己忘记了API密匙,聪明的他又重新创建了一个
pandawiki,输入刚刚获取的apikey,选择模型名称
点击“创建知识库”,设置名称和访问域名
这里就出现了你的门户站点啦(前端给用户看的)
发现了没有东西呀,原来是忘了添加自己的知识库
我们需要返回那个2323端口的后台管理界面,有一个黑色的框框创建文档,这么多我什么都没有怎么办?之后他偷偷的找到了github上的很多开源项目,有很多的README.md
,一个一个添加到你这里就好啦
上传自己的知识库
导入成功后,就点击去发布,几秒钟就能生成一个专属的Wiki站点!
PandaWiki
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开源知识库系统,它精准地抓住了当前“知识管理 + AI”的核心趋势。使用AI直接搜索所有文档中的内容,这样就不需要一个一个打开ctrl + F
了
它最大的魅力在于,将强大的AI能力、现代化的编辑器、便捷的安装部署和开放的集成能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对于中小团队和个人开发者而言,PandaWiki无疑是一个能够“低成本、高效率”搭建智能化知识管理平台的绝佳选择。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个能与你共同成长的“知识伙伴”。
站点工具?
这个wiki自带站点统计工具,就不需要使用其他的应用程序来进行统计了,本身内存就不是很大的云服务器们有福了
既然有AI问答,那么会话是不是也能管理呢?张某打开后台。。。。。。震惊!
张某又好奇的打开了设置,发现了深色模式!这对于经常熬夜、眼睛近视888度的他来讲,简直就是天堂
还有一个小功能,版本管理。。对于需要经常修改某一个知识库的笔者来讲,这无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赶紧去点一个star!
这些机器人。。。。。。。太多了太多了
张某又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个wiki与传统的wiki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传统的wiki工具正在”过时“?
在张某管理的多个产品团队中,知识管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传统的Wiki工具虽然解决了信息存储的问题,但在信息检索和知识传承上始终存在痛点:
检索效率低下:关键词搜索往往无法精准匹配用户的真实需求,团队成员花费大量时间在"找资料"上。
知识孤岛严重:不同部门的文档分散存储,缺乏有效的关联和整合机制。
内容维护成本高:文档更新不及时,过期信息泛滥,维护工作量巨大。
新人上手困难:面对海量文档,新成员很难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PandaWiki作为一款AI大模型驱动的开源知识库搭建系统,通过AI创作、AI问答、AI搜索等能力,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知识管理的交互模式。
在传统的产品文档撰写流程中,从需求分析到文档成稿,往往需要大量时间投入。PandaWiki的AI创作助手能够:
自动生成文档结构:输入关键词,AI帮你搭建完整的文档框架 智能内容摘要:基于大模型能力,自动提取和总结核心信息 多格式支持:支持Markdown、Word、PDF等格式,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这对产品团队意味着什么?文档创建效率的显著提升,让团队成员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
传统搜索依赖精确的关键词匹配,但实际工作中,用户的表达方式往往多样化。PandaWiki的AI驱动搜索采用向量化检索技术,能够理解用户问题的语义含义,实现更加精准的信息匹配。
从产品体验角度看,这种搜索方式更接近人类的自然思维模式,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PandaWiki的智能问答功能。用户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提问,系统基于文档内容给出精准回答。这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交互方式的革命——从"人找信息"转变为"信息找人"。
对PandaWiki感兴趣的兄弟们,动动小手到项目主页上点个Star,然后动手尝试一下吧!
https://github.com/chaitin/PandaWiki
如有疑问,可以扫下方二维码,加入 交流群 与更多 PandaWiki 的使用者进行讨论。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