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网络安全认知!
让你看到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另一面!
“AI换脸的风险应当由服务提供方提供严格的算法验证,确保客户刷脸数据安全和真实性。”
大家好,我是Jun哥,一个普通的IT牛马,一直在深深思索身边的人、事和物。
近期,AI换脸的被用来诈骗的报道并不鲜见,比如法制日报报道,有团伙利用AI换脸技术重置客户绑定手机号进而进行盗刷。
AI 技术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与惊喜。
然而,任何技术都如同双刃剑,AI 换脸技术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盯上,成为了网络安全的新威胁。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AI 换脸风险以及如何预防
01 AI 换脸,已不是遥远的威胁
先给大家讲个一个案例。
2023 年,一位企业老板突然接到 “好友” 视频通话,对方称急需一笔资金周转,由于视频中 “好友” 面容、声音都毫无破绽,老板未多想便转账数百万元。
可事后联系好友才发现被骗,那逼真的视频竟是 AI 换脸合成的。
这绝非个例,随着 AI 换脸技术门槛降低,网络上此类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球因 AI 换脸诈骗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
不法分子利用 AI 换脸,不仅用于诈骗钱财,还会制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
比如伪造公众人物不当言论视频,引发舆论风波,误导大众认知,严重破坏网络环境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02 AI 换脸是如何 “瞒天过海” 的?
AI 换脸技术主要基于深度学习算法。
简单来说,它先大量收集目标人物的照片、视频等素材,从中提取面部特征,像眼睛间距、鼻子形状、嘴唇轮廓等关键信息。
接着,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将这些特征与另一张脸进行融合、替换,再经过一系列优化处理,生成以假乱真的换脸视频或图片。
如今技术愈发成熟,一些低质量换脸都能达到较高逼真度,更别提那些经过精心制作的了,这也给我们的防范带来极大挑战。
03 筑牢防线,让 AI 换脸无机可乘
面对来势汹汹的 AI 换脸风险,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只要从多个方面提高警惕,就能有效预防。
(一)日常信息保护是基础
在社交媒体分享照片时,尽量避免上传高清正脸照,尤其是不要在陌生或安全性未知的平台随意发布。
现在很多 APP 都有获取相机、相册权限的要求,对于不必要的 APP,坚决关闭其 “人脸识别” 相关权限。
比如一些娱乐类换脸 APP,看似有趣,实则可能泄露你的面部信息,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素材,参与这类应用需谨慎。
(二)转账核实身份必不可少
当接到亲友、领导通过视频要求转账汇款的情况,务必提高警惕。
哪怕视频画面毫无异样,也不能仅凭此就转账。
要通过其他渠道二次确认,比如直接打电话联系对方,或者向共同好友询问核实。
因为 AI 换脸目前还难以做到实时互动毫无破绽,通过一些简单互动问题,就能让 “假好友” 露出马脚。
例如让对方回答只有彼此知晓的特定问题,像某次旅行细节、共同参与活动的特殊经历等。
(三)练就火眼金睛,识别换脸痕迹
平时多留意一些 AI 换脸的细节破绽。
比如观察视频中人脸面部边缘是否模糊,正常视频人脸边缘清晰自然,而换脸视频可能因技术处理不到位出现模糊、锯齿状;
眨眼频率是否正常,AI 合成的眨眼可能会不自然,要么过于频繁,要么间隔时间过长;
表情是否僵硬,真人表情丰富且过渡自然,AI 换脸可能在表情切换时显得生硬。
此外,注意声音与口型是否同步,背景光线和阴影是否符合常理,若有异常,很可能是换脸视频。
04 写在最后
AI 换脸风险虽可怕,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重视起来,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在享受数字生活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安全。
同时,建议金融机构的各类APP软件应该提供常用登录设备管理功能,新设备登录需要获得旧设备授权等,避免防范AI换脸更换绑定设备等。
同时,AI换脸的风险应当由服务提供方提供严格的算法验证,确保客户刷脸数据安全和真实性,而不是把这个风险转嫁给客户,因为作为自然人,毕竟是无法预防和处置这个风险的。
-End-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素材均来自互联网,仅为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注,在看,转发,设为星标★
与你一起分享网络安全职场故事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