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情报数据挖掘、分析研判,扫码添加“渊亭防务”微信号了解。
摘要:2025年6月30日,北约防务学院(NATO Defense College)发布了一篇题为《双人探戈:俄罗斯和伊朗的无人机合作》的报告。本文基于该报告,探讨了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和伊朗在无人机领域的合作态势,概述了伊朗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分析了俄伊合作潜在的未来走向及意义。
关键词:北约,俄罗斯,伊朗,俄乌冲突,无人机
(图片来源于《德黑兰时报》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无人机便成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关键战力——伊朗制造的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频繁亮相。俄伊两国在无人机研发与生产上的深度合作,不仅显著提升了战场无人机的数量与性能,更形成了军事协同效应:俄罗斯借此强化战场侦察、监视和打击能力,而伊朗则通过技术输出巩固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随着时间推移,俄伊无人机愈发难以追踪与拦截,导致乌军地面部队推进受阻。此外,低成本无人机的饱和攻击可瘫痪敌方防空系统,从情报搜集到精确摧毁军民目标,无人机正在重塑现代战争形态。
俄罗斯和伊朗在无人机领域的空前合作正推动双方走向深度融合,其影响甚至可能延伸至其他领域的技术突破,如核武器研发。俄罗斯大规模列装伊朗无人机,不仅体现了其强大的无人机作战能力,还折射出俄伊两国在军事技术、情报共享和资源互补上的高度绑定。这一态势进而暗示,两国在政治立场上或许正呈现趋同之势,因为如此广泛的军事支持,加之情报与经济资源的双向流动,往往被视为双方深化战略协同的标志。
无人机外交——俄伊“准同盟”
伊朗向俄罗斯大规模输送无人机,是两国军事合作深化的显著标志。据估计,伊朗通过几乎完全由俄伊两国掌控的里海航线,向俄罗斯交付了600至3000余架“见证者”(Shahed)-131/136和“莫哈杰”(Mohajer)-6等型号无人机。这些低成本、高杀伤性武器被俄军用于打击乌克兰的关键基础设施,成为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维持远程打击能力的关键支撑。
图1.“莫哈杰”-6无人机(图片来源于《伊斯兰世界新闻》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俄伊两国间的无人机交易已升级为超越单纯商业贸易的深层联动,标志着两国的军事合作正朝着愈发相互依存的方向发展——伊朗不仅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成品,还通过技术转移和产能建设(如计划2025年投产的鞑靼斯坦军工基地)帮助俄罗斯实现本土化生产。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既体现了两国深化军事合作的长期承诺,又使俄罗斯能够维持无人机供应链的自主性,还缩短了从无人机产出到投放至战场的周期。
图2. 伊朗向俄罗斯输送无人机的里海航线(图片来源于北约防务学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伊朗对俄罗斯进行无人机援助的本质,是其“反西方”战略和“军工突围”目标的结合:一方面,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贯主张抵制西方霸权,这与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诉求高度契合。伊朗将此类军事合作视为削弱北约和美国影响力的关键手段;另一方面,伊朗还意图借此突破西方技术垄断,通过向非西方国家输送无人机技术与产品,树立全球军工新形象,从而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
作为回报,俄罗斯则向伊朗移交了其缴获的西方先进装备,包括“标枪”(Javelin)反坦克导弹和“毒刺”(Stinger)防空系统,供其开展逆向工程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伊朗的军事技术实力,还能强化其作为地区安全事务关键参与者的战略地位。此外,伊朗还获得了俄罗斯这一联合国安理会(UNSC)常任理事国的政治背书,后者在多边机制中的影响力为伊朗在核问题等核心议题上提供了关键支持。俄伊两国在经济、军事与技术层面的契合点,凸显了这两个地区大国间战略协同的日益深化,而俄乌冲突则成为双方军事与战略合作的重要纽带。尤其在无人机领域的合作,更是清晰地表明俄罗斯和伊朗均有意重塑欧洲和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制衡西方国家影响力。
无人机行动及其地区影响
尽管“见证者”-131/136是伊朗制造的无人机,但其内部却充斥着大量西方技术。其中,“见证者”-136共有89个关键部件来自海外——其中55个来自美国,13个来自瑞士,6个来自日本。总体而言,这两款无人机80%至82%的电子元件均由西方企业生产,如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亚德诺半导体(Analog Devices)和安费诺(Amphenol)。西方企业虽无意支持伊朗军事,却因供应链监管漏洞被间接利用。如果西方企业能开发出切断伊朗制造商秘密采购渠道的技术手段,将有效削弱伊朗的无人机产能。
图3.“见证者”-131和“见证者”-136无人机(图片来源于ДрукарHЯ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起初,俄罗斯主要从伊朗进口“见证者”-131/136无人机,但随着阿拉布加(Alabuga)工厂的建成,俄罗斯已能在本土直接生产这种伊朗设计的无人机。这种本土化生产不仅提高了俄罗斯向战场部署无人机的速度和数量,还显著增强了其压制乌克兰防空系统和打击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俄罗斯军事行动的威慑力和作战效能。
俄罗斯通过向伊朗提供战场反馈,帮助伊朗改进无人机技术,使伊朗能够在不进行大规模实测的情况下,直接利用现成的战场数据优化无人机系统设计,从而节省研发成本。同时,伊朗的无人机设计还为俄罗斯生产商进行系统整合提供了便利。例如,俄罗斯会进行如改用“格洛纳斯”导航系统(GLONASS)等适配自身的改装。这既实现了伊朗无人机与俄罗斯系统的兼容,也可能让伊朗得以开拓定制化无人机市场,根据具体军事需求提供针对性产品。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数据显示,伊朗通过向俄罗斯出售“见证者”系列无人机已获得约17.5亿美元的收入。“见证者”-131/136无人机单架制造成本仅2万至5万美元,远低于防空导弹的价格。这类无人机虽飞行速度较慢,但凭借蜂群战术或大规模集群使用,能够有效消耗敌方防空力量,同时可配合其他高精度无人机打击高难度目标。鉴于“见证者”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亮眼表现,将持续推进无人机技术研发并投产新型产品,力求在“低成本”与“高精度”之间达成最优平衡。
俄罗斯曾是全球举足轻重的武器出口大国,但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后,其武器生产重心已转向优先满足战场需求,加之西方制裁的制约,其武器制造能力受到明显限制。在人力储备有限、军事生产以保障自用为主的背景下,伊朗的无人机生产能力恰好对俄罗斯形成了关键补充,这也推动两国关系迅速升温。鉴于伊朗在中东冲突中的角色日益凸显,同时俄罗斯可能因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而撤出当地,为维系自身在中东的影响力,俄罗斯或将通过向伊朗提供资源支持,以巩固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
在西方企业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其制造的零部件经非法“转运”(Transshipping)流入第三方之手。这些零部件随后几经倒手,最终绕过出口管制,落入伊朗无人机制造商囊中。不仅如此,伊朗还会对从被击落的西方无人机上拆解的零部件展开逆向工程研究,并在仿制件上伪造西方企业标识,以此掩盖真实来源,加大追查难度。对伊朗而言,走私零部件显然比自主生产更为经济、更为便捷——后者不仅需要高品质化工产品,还依赖少数国家才掌握的精密制造能力。这些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及经逆向工程处理的零部件,最终被用于无人机的导航与数据处理系统,使其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阿拉布加开发有限公司(LLC Alabuga Development)是一家俄罗斯企业,其参与了伊朗设计的无人机的本土化生产工作,并为此搭建了相关工业基础设施。伊朗方面,Sarmad Electronic Sepahan公司通过逆向工程复刻西方无人机零部件,再将其售予俄罗斯。此外,伊朗飞机制造工业公司(Iran Aircraf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Company)/“见证者”航空工业研究中心(Shahed Aviation Industries Research Center)也参与了相关生产活动——该公司隶属于伊朗航空工业组织(IAIO),是由伊朗国防和武装部队后勤部掌控的国有航空航天企业。
随着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无人机打击的频率不断增加,俄伊两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调整与改进也愈发频繁。这种高强度的实战应用促使双方能够及时纠正技术缺陷,并加速新型号无人机的研发与生产进程,使其性能朝着更先进的方向迈进。2024年7月,乌克兰防空系统虽然成功拦截了大部分来袭无人机,但拦截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仍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进入8月后,俄罗斯大幅增加了每次向乌克兰领空发射的无人机数量,这使得乌克兰防空系统面临更大的拦截压力,许多无人机得以突破防线并命中目标。据数据显示,7月底和8月初,俄罗斯每波无人机攻势的数量已达到20余架,而在6月,该数量仅为10架左右。尽管俄罗斯的这一战术调整并未直接体现出军事技术的实质性飞跃,但它为伊朗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
鉴于当前俄罗斯持续向乌克兰发射无人机,且俄乌冲突仍无结束迹象,伊朗为俄罗斯生产无人机的活动大概率会延续。随着战事迁延及俄罗斯的武器需求攀升,双方合作很可能拓展至伊朗的其他武器系统及更多无人机型号。这不仅将深化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还将推动双方在无人机作战领域的技术交流与经验积累。
在向俄罗斯大量供应“见证者”无人机后,伊朗或将进一步把这类“性价比高且经过实战验证”的无人机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其目标可能锁定在与俄罗斯立场相近的国家。俄伊之间这种前所未有的无人机交易模式,一旦扩散,可能会让相关国家的军事实力发生程度各异的“质变”。
对北约的影响
伊朗和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尤其是在无人机领域)直接冲击了北约的技术管控能力,表明其难以阻止新兴技术被用于对抗其伙伴国家。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的行为绕过了西方国家对俄伊两国的武器制裁,暴露了传统威慑策略在应对“军民两用技术转让”这类非常规威胁时的不足,迫使北约重新思考对策。俄罗斯使用伊朗无人机打击乌克兰基础设施的实践表明,这类低成本、易获取的武器能有效突破北约的防空系统。通过借鉴伊朗技术,俄罗斯不仅提升了自身无人机产能,还具备了摧毁北约先进装备的能力,如美制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1 Abrams MBT),这直接削弱了北约为保护成员国和伙伴国所构建的军事防御体系。
伊朗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的应用会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引发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如胡塞武装等组织)纷纷效仿其战术。这种趋势将使北约在全球关键战略区域的防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面对越来越多采用无人机战术的对手,北约现有的防御体系需要应对更加分散且多样化的威胁。此外,伊朗通过逆向工程吸收西方技术,可能会显著提升自身的军事能力,并利用这些能力在红海、波斯湾、东欧以及中东等北约关注的战略要地直接对抗北约。与此同时,俄乌冲突为伊朗无人机系统提供了“实战试验场”,使其技术得以验证和展示。这不仅有助于伊朗开拓国际市场、增加收入,还能提升其在国际军事合作中的战略影响力。报告认为,对于北约而言,这种合作不仅是迫在眉睫的威胁,更是一场长期且多维度的挑战,涉及技术扩散、对手能力升级以及战略区域主导权的争夺等多个层面。
莫斯科-德黑兰合作:前景和意义
在全球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俄罗斯与伊朗正不断深化军事、经济及情报领域的合作。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轨迹可能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一方面,双方的合作可能集中于民用和经济项目。这种合作模式主要受到伊朗对稳定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及俄罗斯在区域内经济主导地位的双重推动。然而,俄罗斯可能会因伊朗国内局势的潜在不稳定以及资源有限等因素而有所顾虑。此外,两国在石油市场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双方在经济领域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两国也可能形成类似于俄朝关系的更紧密的军事合作。这种合作可能涉及情报共享、技术交流,甚至包括核领域的协作。尽管当前俄伊两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升温,但双方都各自面临着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在长期内对它们的伙伴关系构成严峻挑战。
报告认为,北约应当充分认识俄罗斯和伊朗在无人机领域的合作对无人机作战发展的影响。其一,两国合作催生的技术进步,将增强其出口低成本武器的能力,而这些武器很可能被投放到其代理人势力活跃的区域,如叙利亚、也门等地,从而加剧当地局势的复杂性。若俄伊两国持续推进无人机的多样化研发,北约国家极有可能被迫在东地中海、北非等本就动荡不安的周边地区,加强对这些无人机的监控,这或将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进一步影响。
其二,俄罗斯和伊朗不仅能够生产经实战检验的无人机,其研发机构还能通过分析这些无人机的战场表现持续优化其性能;反观西方,在该领域的发展已落后于俄伊两国,这种差距正导致作战国家与非作战国家在无人机能力上形成明显的两极分化。不仅如此,凭借深厚的战场经验与扎实的制造基础,俄伊两国还能根据其代理人的实际需求对无人机进行针对性调整——通过精准适配需求让无人机的战术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三,北约和俄伊两国在无人机作战研究领域存在显著差异。尽管西方分析人士一直主张将无人机系统整合到从战术到战略的各个军事层级,但北约国家在对无人机作战的理解上,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乌克兰的实战经验,即便它们在无人机技术研发上投入颇丰。然而,由于乌克兰与北约在军事体系和工业基础方面存在本质差异,这种“依赖”模式存在严重局限性。相比之下,俄罗斯和伊朗通过第一手的协作研究,直接将无人机技术成果融入本国军事条令,这种自主化的研究与应用路径,使其能够更精准地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军事战略和技术发展方向。
因此,报告认为,北约在借鉴乌克兰实战经验的基础上,还必须深入了解俄罗斯和伊朗对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实践及其与军事条令的整合情况。通过这类研究,北约不仅能够提前预判潜在军事威胁、把握无人机作战能力的演变趋势,还能评估这些技术发展对经济与科技领域的长期影响。此外,北约还需密切关注俄罗斯和伊朗的代理人及伙伴在该领域的潜在动向,从而为自身的战略规划与决策提供更可靠、更全面的依据。
渊亭防务是中国军事智能先行者和领导者。(i.utenet.cn)致力于外军前沿情报挖掘,扫码添加“渊亭防务”,了解最新防务情报。
往期推荐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