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方搞安全,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年年喊着安全重要,预算拨下来,设备买回来,人招进来,一年到头忙得脚不沾地,结果呢?
领导开会还是那几句:“安全到底花了多少钱?带来了啥?明年预算还加不加?”
业务部门出点事,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是不是安全又限制啥了?”
有时候安全部门就像个“背锅侠”和“擦屁股专业户”的结合体。
不出事的时候没人记得你,一出事,千夫所指。
想证明自己有价值?太难了!
说我们避免了多少损失,谁信?空口无凭。
说我们提升了多少能力,怎么量化?一堆听不懂的技术名词。
今天,我们就聊聊那些让我们辗转反侧、百思不得其解的“为什么”,以及更关键的,面对这些“为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安全工作的价值实实在在地摆在台面上,向上汇报时能更有底气,让每一分投入都掷地有声。
01
花了大钱,买了“寂寞”?还是买了“过时的安心”?
2.“漏洞多如牛毛,到底先补哪个?哪个才是黑客下一步最可能攻击的目标?”
扫描器一扫,高中危漏洞哗啦啦一片。CVSS 评分高的,业务部门说这个系统不能停。而且,那些理论上高危的,黑客真能利用吗?更重要的是,在这么多漏洞里,哪些是已知被利用的(KEV),哪些是根据最新情报预测即将被利用的(EPSS),哪些又是 AI 分析出来在我们这种行业、这种资产上风险最高的?
天天催着 IT 打补丁,是在“精确制导”还是“盲目扫射”?
3.“新上的EDR/XDR,除了让终端变卡,到底抓到过几次真贼?它能智能识别那些‘狡猾’的攻击吗?”
都说行为检测牛,能抓未知威胁。结果呢?不是误报一堆,就是静悄悄啥也没有。面对那些利用 AI 生成的变种攻击、或者精心构造的低慢速攻击,它能通过智能分析识别出来吗?
是产品不行?是我们不会用?还是我们的“智能”防御不够“智能”?
4.“安全意识培训做了 N 轮,钓鱼邮件该点还是点,怎么办?”
培训材料一套又一套,考试也都通过了。结果钓鱼演练邮件一发,中招率还是那么“稳定”。 是员工不上心?是培训内容脱离实际?还是光靠培训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5.“领导问我,跟隔壁老王公司比,我们安全水平咋样?我们的投入能应对未来的威胁吗?”
我哪知道隔壁老王家啥情况?就算知道,行业不同,业务不同,怎么比?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证明我们的安全投入不仅仅是应对已知威胁,还能基于情报和 AI 预测,对潜在的新兴威胁有所准备?
没有横向对比的标尺,更没有前瞻性的风险洞察,怎么证明投入的战略价值?
02
让安全效果自己说话,向上汇报才有“料”
核心思路就是:别等黑客来打我们,我们自己先想办法“打”自己,用模拟真实攻击的方式——最好是能结合最新威胁情报和 AI 智能分析的模拟——把那些“可能”、“也许”、“理论上”的风险,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问题。这样,我们向上汇报时,手里才有实实在在的干货。
1.防火墙/IPS/WAF,拉出来练练!用最新的剧本演习!
怎么干:别信那些花里胡哨的报告。找个工具,这个工具最好能持续接入最新的威胁情报,甚至能通过 AI 分析生成针对性的攻击模拟场景,比如最新的 OWASP Top 10 攻击、针对性的 APT 攻击片段、勒索软件的早期渗透行为,直接对着我们的网络边界、核心应用跑一跑。
看什么:哪些攻击被拦住了?哪个设备拦住的?日志里有记录吗?告警出来了吗?哪些攻击如入无人之境?特别是那些基于最新情报模拟的攻击,我们的防御体系反应如何?
向上汇报:“领导,我们基于最新的威胁情报,并利用 AI 辅助生成了针对我司的模拟攻击场景。结果显示,我们的 Web 应用防火墙对 YY 类型的攻击拦截率为 90%,但对利用了 XX 最新漏洞的 ZZ 类型攻击(情报显示近期活跃)只有 30%。所以我们建议调整 XX 策略/升级 XX 模块,以应对这些迫在眉睫的威胁。”
2.漏洞,不看广告看疗效,更要看它是不是黑客眼里的香饽饽!
怎么干:CVSS 评分、EPSS 预测都是参考。关键是,这个漏洞在我们环境里,黑客能不能用起来?一个好的验证方法,是能结合威胁情报,告诉你这个漏洞相关的攻击工具是不是已经满天飞了;同时,利用 AI 分析,判断这个漏洞在你的特定资产和业务场景下,被成功利用的概率和潜在影响有多大。
看什么:哪些高危漏洞,在我们这儿因为网络隔离等原因,实际上是“死火山”?哪些中低危漏洞,却因为情报显示已有在野利用,或者 AI 分析其与我们关键业务关联度高,反而成了“定时炸弹”?
向上汇报:“领导,这个月我们发现了 100 个高危漏洞。但通过结合最新威胁情报和 AI 风险评估,我们识别出其中有 5 个是黑客当前最热衷利用的,且直接威胁到我们的核心订单系统。我们已经优先推动修复了这 5 个,其余的正在根据 AI 给出的综合风险评分和业务影响进行排序处理。”
3.EDR/XDR,是骡子是马,用变种考题遛遛便知!
怎么干:别等真被黑了才想起它。定期用一些开源的、或者商业的攻击模拟工具,在测试终端上跑一些无害的攻击脚本。如果这些模拟能利用 AI 技术生成一些已知攻击的变种,或者模拟一些更隐蔽的、基于机器学习的逃逸技术,那就更能考验 EDR/XDR 的智商了。
看什么:EDR/XDR 有没有告警?告警信息准不准确?能不能定位到攻击行为?响应处置流程顺不顺畅?特别是面对那些 AI 生成的“非标”攻击,它的检测能力如何?
向上汇报:“领导,我们利用 AI 辅助生成了一批模拟攻击变种,测试了新上的 EDR。结果显示,它成功检测并阻止了 70%的变种攻击,对比传统签名检测率提升了 XX%。这证明了它在应对未知和变异威胁方面的智能分析能力。”
4.安全意识?“钓”而优则改!
怎么干:培训照做,但更重要的是常态化、多样化的钓鱼演练。演练后不是批评教育就完了,要分析:哪些类型的邮件大家容易中招?哪个部门中招率最高?是主题的问题,还是发件人的问题?
看什么:中招率的变化趋势。更重要的是,员工上报可疑邮件的比例有没有提升?
向上汇报:“领导,经过半年的持续钓鱼演练和针对性提醒,我们 XX 部门的员工钓鱼邮件点击率从 30%降到了 10%,主动上报可疑邮件的比例提升了 50%。” 这比说“我们做了 XX 场培训”有价值得多。
5.跟谁比?跟昨天的自己比,跟攻击者的最新手段比,更要看我们有没有预见性!
怎么干:别老想着跟隔壁老王比。建立一个基于自身业务风险和攻击模拟结果的“安全基线”。这个基线的建立和演进,应该持续地融入最新的威胁情报,并通过 AI 对趋势进行预测,帮助我们判断未来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方向。
看什么:这些指标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当出现新的攻击手法或威胁情报时,我们现有的防御体系能不能覆盖?差距有多大?我们的安全策略是不是能够基于情报和 AI 的预警,进行前瞻性的调整?
向上汇报:“领导,跟半年前相比,我们不仅在应对已知攻击的响应时间上缩短了 XX%,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引入威胁情报和 AI 分析,我们识别并加固了 3 个未来可能被重点攻击的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这是我们安全投入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预见转变的体现。”
03
塞讯智能安全验证:AI+情报双引擎,让验证更智能,洞察更深刻
塞讯智能安全验证,就是帮大家把上面说的那些“主动找茬”、“拉出来练练”的事儿,做得更系统、更高效、更安全、也更有数据支撑。最近我们发布了塞讯智能安全验证平台 4.0 新版本,核心就在于内置了强大的 AI 引擎和威胁情报引擎,让安全验证这件事儿变得更“聪明”:
想知道你的安全产品是不是在“空跑”?更想知道它们能不能扛住最新的、甚至下一波的攻击? 我们的威胁情报引擎会持续喂给平台最新的攻击手法和漏洞利用信息,而 AI 引擎则能基于这些情报和您的业务环境,智能生成和优化攻击模拟场景,确保验证始终紧跟威胁前沿。
想知道哪个漏洞才是你心头大患?想让风险评估更精准、更具前瞻性? 我们的平台会告诉您哪些漏洞正在被积极利用,而 AI 引擎则会综合分析、智能评估每个验证任务的漏检点的真实风险和潜在业务影响,帮您从海量漏洞中精准定位“必修课”。
想让安全投入的汇报更有说服力?想证明您的安全策略不仅有效,而且有远见? 我们可以提供详细的验证报告,用数据说话,告诉你每一次安全改进之后,你的防御能力实实在在提升了多少。更重要的是,基于 AI 和情报的验证结果,能帮您阐述安全投入是如何应对已知威胁,并为未来潜在风险做足准备的。 这些报告,就是你向上汇报时最有力的弹药。
核心就一句话:我们帮你把“假想的威胁”变成“可验证的场景”,把“模糊的安全感”变成“可度量的数据”,通过 AI 和情报的双重赋能,让您的安全验证更智能、风险洞察更深刻,让你花的每一分钱,都能尽量听见响儿,让你在领导面前,腰杆能更直一点。
在甲方做安全,确实不容易。但我们不能总陷在“解释不清、证明不了”的怪圈里。主动出击,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拥抱像 AI 和情报这样的新技术来武装自己,或许是一条能让我们自己和安全这个行当都更有价值的路。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