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 万 “台美军演”+8.5亿“对台军售”:涉台条款的危险信号
文档明确 2000 万美元用于 “与台湾军事演习”,这是美国通过预算工具强化美台军事联系的直接体现。尽管原文未详细说明演习形式,但此类资金通常服务于 “前沿威慑” 战略,试图通过军事互动向大陆释放对抗信号。
更值得警惕的是,8.5 亿美元明确用于 “通过军事支持保护美国利益、威慑相关侵略”,资金将以军售、技术支持等形式流向台湾,涉及 “岸基反舰导弹”“便携式防空武器” 等装备。这些动作实质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试图将台湾打造成 “亚太战略棋子”,人为制造地区紧张局势。
二、11 亿基建 + 4.5 亿机场:在岛链上砌 “军事堡垒”
美军对印太基础设施的投资,本质是 “地理军事化” 的实操:
11 亿美元用于 “辖区基础设施开发”,重点砸向关岛、塞班岛等第二岛链节点,用于升级机场、港口和后勤设施。例如,关岛作为美军重要军事枢纽,2 亿美元的 “关岛防御系统加速计划” 与其机场扩建联动,旨在打造 “抗毁伤” 的前沿指挥中心,支撑 B-21 轰炸机、核潜艇等尖端装备的长期部署。
4.5 亿美元用于 “机场建设”,表面用于 “提升区域航空能力”,但结合 1900 万美元的 “海军小艇能力开发”,不难看出美军意图 —— 在菲律宾、帕劳等争议区域建设简易机场,配合小型舰艇快速机动,实现对南海、东海的 “低成本高频存在”,强化对关键海域的控制。
三、3500 万增材制造 + 9000 万 “非动能战”:用技术打造 “未来战场”
美军在印太的技术投资,瞄准 “颠覆性作战”:
3500 万美元用于 “军事增材制造能力”,资金指向印太司令部辖区内,计划在核心军事基地建立 3D 打印设施,用于生产无人机部件、弹药壳体等,实现 “战场即时制造”,大幅缩短后勤补给周期,支撑 “分布式作战” 中快速维修与装备补充。
9000 万美元用于 “非动能能力加速开发”,涵盖电子战、网络战等领域,配合 10 亿美元的 “进攻性网络行动”,美军试图在冲突初期通过技术手段瘫痪对手指挥系统、通信网络,实现 “非接触式压制”。此外,3000 万美元用于 “印太情报监视”,结合 1 亿美元的 “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卫星”,正构建全域监视网络,确保对区域内军事目标的实时追踪。
四、5.326 亿 “大规模军演”:把西太变成 “实战训练场”
“太平洋空军两年一次大规模演习” 获 5.326 亿美元专项拨款,表面是常规训练,实则暗藏战略意图:
资金用于陆、海、空、特战等多军种联合演习,重点磨合 “分布式海上作战”“远征前进基地作战” 等新兴作战概念,提升在复杂岛礁环境下的协同打击能力。
演习场景针对性极强,涵盖台海、南海等敏感区域,通过高频次演练固化战术流程,为可能的冲突储备行动方案,同时向大陆展示 “全时域备战” 姿态。
五、预算背后的 “霸权逻辑”:把印太当 “棋盘” 而非 “家园”
梳理所有涉印太条款,美军预算的三大本质清晰可见:
对抗导向:从 2000 万对台军演到 10 亿进攻性网络战,所有资金围绕 “遏制中国” 展开,无任何款项投向区域公共安全合作,暴露美国将印太视为 “战略角斗场” 的真实心态。
单边主义:涉台条款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基建与技术投资无视地区国家共同利益,试图以 “军事霸权” 强行塑造 “美国主导” 的区域秩序,严重破坏国际法与地区稳定。
风险转嫁:通过资金撬动盟友军事基地升级,实质是将盟友拖入对抗前沿,为美国霸权 “买单”,而自身则试图躲在第二岛链 “后方堡垒” 规避风险。
结语:当预算成为 “冲突催化剂”
美国在印太的每一笔拨款,都是对地区和平的 “精准切割”:2000 万撕开军事互动的口子,11 亿在岛链上插满“军事据点”,9000 万为未来战争备好 “技术凶器”。这些数字背后,不是 “安全承诺”,而是 “霸权执念”—— 试图用金钱和武力维持 “美国说了算” 的旧秩序,却注定在 “多极化” 浪潮中撞得头破血流。
对于地区国家而言,看清预算背后的 “军事化陷阱” 尤为重要:当美国把印太当作 “棋盘” 肆意落子,真正的安全,只能靠拒绝选边、坚守自主来守护。毕竟,没有人能在别人的 “战场” 上过上安稳日子。
法案中英文和预算分类汇总Excel表数据已上传至知识星球
长按扫码可获取以下内容
➡️国内外近年开源情报研究综述
➡️经过实践检验的开源情报工具
➡️国外保守智库最新的研究报告
➡️地缘政治热点事件的分析报告
➡️武装冲突或战争中的量化分析
➡️国家安全相关的独特视角报告
➡️各种渠道的开闭源优质数据库
END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