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资深民主党议员埃里克·斯瓦尔韦尔在Axonius网络安全峰会上提出一项颠覆性倡议:授权政府认证的私营网络安全承包商,对中俄等"数字对手"实施进攻性网络打击。这一提议标志着美国网络安全政策从"强化防御"向"主动威慑"的重大转向,更打破了民主党长期以来主张的"规则约束型"网络治理传统。
该倡议的提出有其深刻背景。2024至2025年间,"伏特XXX"和"盐XX"针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渗透达到新高度——前者被指在美电网、港口系统预置逻辑炸弹,后者入侵了全美九大电信运营商。尽管网络司令部全年执行了80次"前出猎捕"防御行动,但面对国家级网络军团的持续性渗透,传统防御体系显得力不从心。与此同时,共和党主导的参议院持续施压,要求特朗普政府对外国采取"网络对等报复",两党在"以攻代守"策略上意外形成共识。
斯瓦尔韦尔的方案试图构建"公私协作威慑"新模式:通过资质审查的私营承包商替代中小型受害企业实施精确打击,既规避《武装冲突法》对民用实体参战的限制,又缓解政府资源短缺。但这一构想实质上将网络战能力"外包化",其法律正当性与战略可行性存疑。
法律授权黑洞:私营承包商的身份困境
美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进攻性网络行动的合法性锚定于两大支柱:一是《宪法》赋予总统的统帅权,二是《第20号总统政策指令》(PPD-20)对国安局、网络司令部等国家行为体的授权。而私营承包商从事网络攻击面临三重法律困局。
(1)权力来源真空
根据《战争权力法》,只有国家武装力量有权实施"战争行为"。即便特朗普政府通过行政令授权承包商,其法律效力将受国会挑战。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虽放宽网络司令部与私营企业合作限制,但仅限情报共享与防御支持。私营承包商若实施网络打击,将陷入"非国家行为体实施战争行为"的法理悖论。
(2)国际法适用模糊
《塔林手册2.0》第7条规定,非国家行为体发动的网络攻击若达到"武力使用"强度,受害国有权启动《联合国宪章》第51条自卫权。2019年伊朗击落美军无人机后,美国司法部曾明确将"私营实体网络反击"视为战争行为(案例号19-cr-00397)。这意味着承包商攻击可能无意间触发常规军事冲突,与"降低事态升级"的初衷背道而驰。
(3)问责机制缺失
网络司令部行动需接受国会情报委员会与国防委员会双重监督,而私营承包商仅受商业合同约束。2024年Mandiant报告揭露,某知名网络安全公司为获取威胁情报,曾伪造授权文件入侵巴西能源企业网络。利润驱动下,"防御性反击"极易异化为不受控的私刑报复。
技术理性湮灭:承包商作战的军事风险
即便暂搁法律争议,私营承包商参与网络战仍面临难以逾越的技术伦理挑战。
(1)目标筛选的认知偏差
国家网络攻击遵循严格的情报评估体系。以网络司令部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光速行动"为例,需经过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的威胁评估、国防部长办公室(OSD)的作战可行性分析、法律顾问办公室(OLA)的国际法审查三重机制。而承包商决策依赖商业威胁情报,缺乏战略视野。2024年Recorded Future数据显示,62%的私营威胁情报存在地缘政治误判,将正常外交IP解析为攻击源。
(2)武器扩散的不可逆风险
网络武器的"可复制性"远超传统军备。斯诺登披露的"方程式组织"工具包在黑市标价达2.3亿美元,而承包商开发的攻击工具一旦被逆向破解,可能成为对手的"武器库"。更危险的是,谷歌等企业为政府定制的AI防御系统(如Gemini机密版)若被植入后门,可能使美国自建"数字特洛伊木马"。
(3)行动后果的战略误判
国家网络作战遵循"效果可逆"原则,如NSA对朝鲜导弹系统的"延迟注入"攻击。而私营承包商倾向于采用破坏性手段追求"服务可视度"。2024年CrowdStrike对俄罗斯GRU的报复性攻击导致圣彼得堡医院系统瘫痪,引发国际人道主义危机,即是前车之鉴。
未来之路:回归防御本质的制度重构
面对"以攻代守"策略的潜在风险,美国网络安全的理性出路何在?
(1)构建智能防御联盟
借鉴以色列"网络穹顶"计划,由网络司令部牵头建立覆盖关键基础设施的AI联防体系。谷歌Gemini等AI系统可实时分析5000亿级网络节点行为,较人类分析师提速120倍,实现威胁的自主识别与隔离。
(2)完善跨国溯源机制
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网络攻击数字指纹"国际标准,强制各国运营商部署ITU-T X.1544协议,实现攻击流水的区块链存证。此举可压缩"跳板攻击"的匿踪空间,提升防御前置能力。
(3)立法约束技术外包
修订《国防生产法》第VII章,设立"网络军工复合体"准入清单。要求承接政府订单的网络安全企业剥离进攻性业务,参照洛克希德·马丁等传统防务商的安全隔离标准,防止技术能力的交叉滥用。
结语
斯瓦尔韦尔的提议折射出美国面对不对称网络威胁的战略焦虑,但其试图通过"私营暴力"破局的思路,恰似饮鸩止渴。历史经验表明,当战争权从国家向市场转移时,带来的从不是安全,而是失控。在网络空间的"规则真空期",美国更需要以制度创新而非技术冒险来重建秩序,否则或将亲手点燃全球网络冷战的导火索。
参考资源
1、https://www.nextgov.com/cybersecurity/2025/04/contractors-could-hack-back-against-adversaries-top-cyber-democrat-says/404233/?oref=ng-homepage-river
2、https://cyberscoop.com/aggressive-cyber-offense-trump-administration-us-strategy-debate/
3、https://www.nextgov.com/artificial-intelligence/2024/10/google-announces-ai-offering-classified-environments/400323/
4、https://www.nextgov.com/cybersecurity/2025/03/republicans-urge-trump-admin-launch-offensive-cyber-operations-against-china/403687/
5、https://events.axonius.com/AdaptDC/TDsynnex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