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7日,若文章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下,企业的网络安全防线时刻面临着漏洞的冲击。安全团队如同置身于一场永不停歇的战斗。然而,当前的漏洞治理现状却令人忧心忡忡,“漏洞疲劳”成为了众多安全从业者难以言说的痛。如何才能避免疲于奔命,让安全团队专注于真正重要的风险?一位企业安全负责人曾在深夜无奈吐槽:“我们每天要处理上百个漏洞,可真正急需紧急修复的漏洞不超过10个。这就好比医院急诊科,竟把所有感冒患者都送进了ICU,大量精力都浪费在了低风险漏上!”而且这绝非个例,72%的企业在区分漏洞紧急程度时如同盲人摸象,毫无头绪。58%的漏洞修复资源消耗在非暴露面资产上,恰似在沙漠中徒劳掘井。漏洞平均修复周期漫长,长达14天,即便高危漏洞也仍需48小时以上才能完成修复,这无疑给攻击者留下了充足的可乘之机。仅35%的漏洞能真正完成验证闭环,大量漏洞的修复成果缺乏有效检验,安全隐患依旧高悬。企业在漏洞治理过程中,核心矛盾凸显:该修的没修:外网暴露的高危漏洞在修复队列中苦苦等待,它们如同企业网络大门上敞开的 “危险通道”,随时可能被攻击者利用。
不该修的狂修:内网低危无法利用漏洞却消耗着大量人力,安全团队陷入繁琐事务,无暇顾及真正的风险点。
流程像马拉松:从发现、验证、文档、通报、修复到复测,各个环节衔接松散甚至断裂,效率极为低下。
面对如此困境,深巡平台带来了全新的漏洞治理原则,为漏洞治理指明了方向。深巡平台通过独有的漏洞治理模型,对资产漏洞进行全面评估,漏洞治理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暴露面:明确漏洞所处位置是外网、内网还是业务重要区域,外网暴露的漏洞犹如直接面向敌人的城门,风险等级更高。
可利用性:判断是否存在公开EXP(漏洞利用代码)或在野攻击情况,若有,意味着漏洞极易被攻击者利用,危险程度剧增。
修复成本:充分考虑修复漏洞所需的停机时间以及对系统兼容性的影响,确保修复方案既有效又经济。
以某企业为例,实施深巡平台后,效果显著:
高危漏洞修复率从原本的55%飙升至98%,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低危漏洞处理量减少80%,安全团队得以从繁琐的低价值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关键风险。各项指标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该企业安全主管反馈:“现在每天只需处理5-7个真正高危的漏洞,团队终于有时间做威胁狩猎了。”深巡平台让安全团队从疲于奔命的“救火队”,转变为精准出击的“狙击手”。
深巡平台的资产动态治理功能,让企业对自身资产有了清晰认知。以往安全团队在资产排查中如同盲人摸象,如今借助深巡平台,能够实现全局透视。通过智能关联算法,能够精准定位资产责任人,快速识别核心业务资产和待回收资产。其效果立竿见影:资产准确率大幅提升,达到98%以上。漏洞定位时间从原来的4小时锐减至2分钟,大大提高了漏洞处理的及时性。深巡平台拥有一套智能过滤逻辑,能够精准判断漏洞修复的优先级:外网暴露+有活跃EXP:此类漏洞危险系数极高,立即纳入修复范畴。核心业务系统漏洞:作为企业业务运转的关键支撑,优先处理,确保业务稳定运行。内网非关键系统+无攻击路径:风险相对较低,可暂缓处理,避免资源浪费。扫描漏洞总量下降85%,大大减轻了安全团队的工作量。有效漏洞发现率提升400%,能够更高效地识别真正威胁企业安全的漏洞。深巡平台构建的极速闭环流水线,彻底颠覆了传统漏洞治理流程。从漏洞的自动发现、自动验证POC,到一键通报责任人并提供直达的修复方案,再到自动复测和生成闭环报告,全流程一气呵成。与传统方式相比,效率提升显著:深巡平台的可视化作战室,为安全团队提供了强大的作战指挥中心。在这里,能够实现:实时跟踪:对每个漏洞的修复进度、卡点了如指掌,随时掌握战场动态。自动预警:一旦漏洞修复超时未处理,自动升级预警,确保风险及时响应。知识沉淀:修复方案自动归档复用,为后续类似漏洞处理提供宝贵经验。如果您也渴望提升企业的漏洞治理效率,不妨按照以下三步快速入门深巡平台:
资产治理(1周):全面掌握资产态势,精准标记核心系统,为漏洞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策略配置(1天):依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策略规则,无缝对接现有系统,实现精准管控。
流程试运行(3天):选择试点业务进行验证,快速检验深巡平台的实际效果,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深巡平台,正以其创新的理念和强大的功能,引领漏洞治理进入全新范式,助力企业在网络安全的战场上赢得主动,守护企业的数字未来。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ZhouSa.com-周飒博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