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发布距今已超过1天,您需要注意文章的内容或图片是否可用!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原全球6G技术大会)将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的6G领域的思想领袖、技术先锋和产业领军人物将再次齐聚金陵,共同探讨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在大会前夕,“6G产业生态”平行论坛的执行主席、中兴通讯副总裁段向阳做客【6G洞见】栏目,围绕6G产业生态构建、跨行业合作、产学研协同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近年来,6G的讨论已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越来越多地关注跨行业融合。在您看来,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段向阳:从2G到5G,移动通信的每一次演进,主要都是信息通信行业自身推动的,核心关注点在于网络指标的提升。然而,5G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探索,即如何支撑行业应用、实现万物互联。尽管过去几年5G在行业应用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规模化应用的效果仍未达到预期。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必须更加关注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而不仅仅是技术指标的提升。6G的愿景不再只是更高速率、更低时延,而是要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围绕真实的业务场景、产业需求和商业闭环来定义技术方向。此外,6G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等跨学科技术的深度融合趋势已十分明显。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6G的发展必须依靠全行业的协同创新,而不仅仅是通信行业单独定义。目前,中兴通讯在推动6G技术落地的过程中,在哪些领域进行了跨行业合作?段向阳: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6G的跨行业探索。早在2018年,中兴就启动了6G相关的技术研究,并与多个行业伙伴展开合作。比如,在今年巴塞罗那MWC展会上,我们与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开展了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的6G技术研究。我们探索如何通过6G网络的高效连接、计算与云端智能协同,为机器人提供更强的感知能力和计算能力,助力其应用场景拓展。此外,我们在6G的通感一体、天地一体化、端-边-云协同等技术方向上,也与多个行业伙伴展开联合研究。我们相信,未来6G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网络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其如何赋能各行各业,实现跨行业融合。在跨学科技术融合的推动下,您认为6G会带来哪些新的商业模式或应用场景?段向阳:纵观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每一次代际升级都催生了新的数字经济增长点。比如,3G/4G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爆发,5G开启了行业数字化探索。那么,在6G时代,我们是否能迎来新的产业模式,甚至类似于当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6G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不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更可能带来突破性的应用模式。例如,6G网络可以为AI智能体、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更强的计算与通信能力,实现真正的“万物智联”。此外,通感一体化技术让通信网络不仅仅提供连接服务,还能具备环境感知能力,使网络成为“智能世界的感知大脑”。未来的6G网络架构,不再只是基础通信网络,而是一个具备感知、计算、AI、安全等能力的智能化平台,能够支撑更多跨行业创新。6G的落地需要兼顾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匹配。在这方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在技术层面,6G的发展路径较为明确,如通感一体化、AI原生、安全原生、端到端云原生等方向。但在产业应用层面,6G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例如,全球运营商的流量经营模式已经面临增长瓶颈,未来6G如何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如何让产业链各方共同受益,这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在6G研发初期,就需要同步思考产业应用场景,推动运营商、设备商、行业应用方的深度协同,确保6G技术最终能够顺利落地。在推动6G技术落地的过程中,我们能否从5G的发展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段向阳:我个人也参与了国内移动通信20多年的这样一个从技术到产业的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我认为5G的先行先试给6G带来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其中最关键的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5G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前瞻性布局与精准施策。从4G到5G,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涵盖技术研究、标准制定、试验验证、组网测试、商用推广等多个阶段,确保了产业链的协同推进。例如,在5G阶段,政府不仅推动技术创新,还积极引导行业应用的落地,特别是在ToB(行业应用)领域提供支持。这种“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模式,为我国5G的全球领先奠定了基础。第二,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推动网络能力跨代提升,技术创新始终是移动通信代际演进的核心驱动力。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都依赖于网络综合能力的量级提升,而这背后必须有坚实的技术创新作为支撑。从2G时代的GSM、CDMA,到3G的WCDMA、TD-SCDMA、CDMA2000,再到4G LTE和5G,我们都能看到,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大幅度能力提升的结果。以5G为例,其标志性创新之一是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这是由中兴通讯率先提出并推动的创新方案,在4G时代就已经开始布局。此外,5G网络的核心网架构引入了云化、网络虚拟化等技术,使得网络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智能化能力,为行业应用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而面向6G,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将更为凸显。从目前的趋势来看,6G要实现网络能力的新一轮跨越式提升,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大。如果没有前沿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前瞻性布局,6G的后续发展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第三,产业合作与全球标准统一。移动通信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全球统一标准的推动。标准的统一,能够实现规模化效应,降低产业链成本,提高网络兼容性,促进全球市场的共同发展。从3G、4G到5G,我国始终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与全球产业界保持紧密合作,确保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够进入全球标准体系。这种开放合作的模式,是推动产业繁荣的重要经验,也将成为6G时代必须延续的方向。第四,关注应用场景驱动与商业闭环。5G的成功经验表明,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不仅要考虑网络能力的提升,更要围绕产业应用场景展开,形成商业闭环。未来6G更需要从研发初期就同步考虑产业化路径,确保技术创新能够有效转化为商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落地的过程中,如何加强产学研用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段向阳:移动通信行业一直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典范,6G时代更需要强化这一模式,以应对基础技术突破和跨学科融合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作为创新思想的重要源头,需要在基础研究方面持续深化,同时更加注重产业需求导向,避免“单纯就技术论技术”。6G的技术发展需要加强以企业需求为主导,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作链条,确保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无缝衔接。通过场景驱动和商业模式探索,实现技术的高效转化和产业落地。在6G的产业生态构建方面,中兴通讯的重点布局是什么?目前是否已有一些实践案例?段向阳:6G的产业生态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我们的目标是确保6G技术从概念验证逐步迈向规模化落地。当前,我们主要聚焦三个关键方向。首先,我们在产学研协同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自2018年以来,中兴通讯已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十余个6G联合实验室,共同攻关6G核心技术。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6G基础研究向应用层面转化。其次,我们推动6G的原型验证和实验。例如,在通感一体化、智能网络架构、6G计算感知融合等方向上,我们已经开展了多个实验项目,并与行业伙伴合作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最后,与行业伙伴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我们不仅关注技术本身的突破,还注重构建开放合作的平台。例如,在XR、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我们已经和多个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探索6G如何助力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6G产业生态”论坛的执行主席,您对本次大会的核心期待是什么?段向阳:今年的6G大会恰逢6G技术发展的关键阶段。从最初的技术探索到如今迈入标准化进程,6G已正式进入“标准元年”。移动通信技术通常是“十年一代”,如今3GPP也已经召开了首次涉及6G的会议。从这次会议的热度和参与度来看,甚至超过了2015年5G标准启动时的盛况。然而,尽管行业热情高涨,6G未来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网络愿景以及具体应用场景仍存在较大分歧。因此,我对本次大会的核心期待是推动行业共识的进一步凝聚。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更加清晰地界定6G的关键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引导技术演进路径的探索,使6G标准化进程更具方向性。同时,本次大会不仅关注技术本身,还希望聚焦6G的商业化路径,推动技术如何真正落地,服务产业发展。通过汇聚全球的专家学者、产业领袖,我们希望让各个行业能够在6G的发展框架下,碰撞出更多创新想法,共同探索6G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今年首次设立“6G产业生态”论坛,您认为论坛的讨论重点应该是什么?段向阳:本次大会首次设立了产业生态论坛,这是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举办至今的第五届首次新增的核心论坛。相比以往更多聚焦于技术前沿的研讨,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投资界、跨行业企业及政府相关机构,与传统的学术界和通信产业界专家共同探讨6G在未来如何真正走向产业化。首先,我们在产学研协同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自2018年以来,中兴通讯已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十余个6G联合实验室,共同攻关6G核心技术。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6G基础研究向应用层面转化。在本次论坛上,我们不仅会探讨6G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应用场景,还将重点关注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推动6G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例如,我们希望通过产学研用协同,促进6G技术与产业需求的高效对接,推动更具商业前景的应用场景快速成熟。本次论坛将为投资机构和技术创新者搭建桥梁,帮助资本更早发现6G的潜在商业机会,加速推动6G的市场化进程。我们也希望,借助这次论坛,能促成一些实际的6G合作项目。转载自: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 往期回顾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宙飒zhousa.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