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发布距今已超过3天,您需要注意文章的内容或图片是否可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带来的安全挑战也日益凸显。作为一名网络安全从业者,我深知AI安全风险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以下简称《框架》)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治理指导,以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A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在医疗、金融、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数据隐私的侵犯、算法偏见、模型窃取等问题的担忧。这些风险不仅威胁到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还可能引发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因此,制定一套全面的安全治理框架,对于引导AI技术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框架》的发布,旨在贯彻我国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确立包容审慎、确保安全,风险导向、敏捷治理,技管结合、协同应对,开放合作、共治共享的治理原则。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促进AI技术的负责任使用,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框架》从多个维度对人工智能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总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生安全风险:包括模型算法安全、数据安全风险、系统安全风险。2. 应用安全风险:涉及网络域、现实域、认知域、伦理域安全风险。- 模型算法安全风险:可解释性差、偏见/歧视、鲁棒性弱、被窃取/篡改、输出不可靠内容、对抗攻击等。- 数据安全风险:违规收集使用数据、训练数据含有不当内容、数据投毒、训练数据标注不规范、数据泄露等。- 系统安全风险:缺陷/后门被攻击利用、算力安全、供应链安全等。- 网络域安全风险:信息内容安全、混淆事实/误导用户/绕过鉴权、不当使用引发信息泄露、滥用域网络攻击、模型复用的缺陷传导等。- 现实域安全风险:诱发传统经济社会安全、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两用物项和技术滥用等。- 认知域安全风险:加强“信息茧房”效应、用于开展认知战等。- 伦理域安全风险:加剧社会歧视偏见、扩大智能鸿沟、挑战传统社会秩序、未来脱离控制等。对于模型算法研发者而言,《框架》提供了一系列的安全开发指引,以确保AI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指引包括但不限于:1. 增强模型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可预测性:通过提供明确的系统内部构造、推理逻辑说明,增强模型的透明度。2. 建立安全开发规范:在AI的设计、研发、部署、维护全过程中实施安全开发规范。3.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对训练数据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4. 防范系统安全风险:加强对聚合多个AI模型的平台的风险识别和监测,防止恶意行为或攻击入侵。(a)研发者应在需求分析、项目立项、模型设计开发、训练数据选用等关键环节,切实践行“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理念宗旨,遵循科技伦理规范,采取开展内部研讨、组织专家评议、科技伦理审查、听取公众意见、与潜在目标用户沟通交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等措施。(b)研发者应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尊重知识产权和版权,确保数据来源清晰、途径合规。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性和质量,以及合规使用,防范数据泄露、流失、扩散等风险,人工智能产品终止下线时妥善处理用户数据。(c)研发者应确保模型算法训练环境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安全配置和数据加密措施等。(d)研发者应评估模型算法潜在偏见,加强训练数据内容和质量的抽查检测,设计有效、可靠的对齐算法,确保价值观风险、伦理风险等可控(e)研发者应结合目标市场适用法律要求和风险管理要求,评估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能力成熟度(f)研发者应做好人工智能产品及所用数据集的版本管理,商用版本应可以回退到以前的商用版本,(g)研发者应定期开展安全评估测试,测试前明确测试目标、范围和安全维度,构建多样化的测试数据集,涵盖各种应用场景。(h)研发者应制定明确的测试规则和方法,包括人工测试、自动测试混合测试等,利用沙箱仿真等技术对模型进行充分测试和验证,(i) 研发者应评估人工智能模型算法对外界干扰的容忍程度,以适用范注意事项或使用禁忌的形式告知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围、(j)研发者应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分析安全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框架》的出台,为AI安全风险的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它不仅强调了技术层面的防范措施,还强调了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例如,在模型算法安全方面,除了技术层面的改进,还需要建立负责任的研发应用体系,以确保AI系统的输出结果可靠、公正。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到AI安全风险的复杂性。例如,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的滥用,不仅威胁到个人隐私,还可能被用于制造虚假新闻,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模型算法研发者而言,遵循《框架》中的安全开发指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此外,AI安全治理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公众都应参与到AI安全的治理中来,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AI发展环境。笔者认为,《框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为AI安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提供了指导,也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对于模型算法研发者而言,遵循《框架》中的安全开发指引,是确保AI系统安全、负责任使用的关键。理事服务 | 会员服务
请联系:13810321968(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 | 开白转载 | 媒体交流 | 文章投稿
请联系:13810321968(微信同号)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宙飒zhousa.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