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浩
单位 | 沧州市中心医院
临床检验工作中,主要是对于血液标本的检测。而大部分生化免疫项目的检测都是对血清的检测。在收到全血标本后,都会对标本以离心来获取血清。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血清。比如高脂血症导致的脂血和乳糜血清、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的深色血清和溶血导致的血性血清等等。今天笔者遇到了一种特殊的血清——“酱油”色血清。
某日,生化室的工作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笔者在审核结果时,一例异常结果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如图1。
图1 生化结果
该患者的血清溶血指数高达15。一般溶血溶血指数超过3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溶血了。于是笔者马上去查看样本状态,发现该患者的血清居然是酱油色,如图2。
图2 患者的“酱油”色血清
是什么原子导致患者的血呈酱油色呢?笔者首先查看当日仪器状态,发现当日生化质控在控。于是笔者怀着忐忑的心情查看患者其它结果和电子病历。
患者男,44岁,主诉:间断痛风发作1年余。现病史:患者间断痛风发作1年余,近期发作四次痛风性关节炎,当地给予地塞米松静脉及口服治疗七叶皂苷钠、赖氨匹林、丹参注射液停药4天,目前无关节疼痛既往病史:体健,支体:T,36.3℃ P,78次/分R:18次分BP:120/78mmHg。
笔者就是一个单纯痛风患者,只进行了生化检测未做其他检查。笔者第一反应患者难道是血管内溶血?患者有溶血性贫血?于是笔者联系临床大夫,将自己的怀疑告知临床大夫,并咨询患者是否有贫血面容,当得到否定答案后,笔者建议患者重新采血,以防万一,建议患者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测。后联系到患者进行重新采样,重新检测。患者重采血后,血清状态正常,如图3。
图3 患者重新采血后血清状态
重新采血后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和生化结果如图4~6。
图4 患者血常规结果
图5 患者尿常规结果
图6 患者生化结果
从血常规和尿常规可以看到患者没有贫血,也没有血红蛋白尿。基本上排除了溶血性贫血。该患者的生化结果显示患者尿酸增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相比之前都大幅度下降,AST到正常值,LDH和α-HBDH轻度增高。这样就和患者病情相符了。患者“酱油”血的谜题也随之打开。于是笔者将第二次生化结果发送出去。
我们都知道体内溶血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的称血管内溶血,红细胞在网状内皮细胞内破坏的称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是红细胞所受的损伤较轻,红细胞在脾、肝内被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破坏;由于脾功能亢进而对正常红细胞的过度破坏也属血管外溶血。两者的鉴别如图7。
图7 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的鉴别
血管内溶血导致红细胞内大量的酶类释放到细胞外导致AST、LDH和α-HBDH等升高,大量破坏的红细胞产生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TBI)升高,患者前后两次检测结果对比如表1。
表1 前后两次结果部分生化结果比较
我们知道细胞内的钾离子是细胞外的30倍,通常情况下,溶血时红细胞破裂,大量钾离子释放到细胞外,造成溶血标本中血清钾升高。那为何“酱油”血的钾离子不升高呢?是因为该患者体内发生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的破坏使大量K+流入血液中,此时机体内K+调节系统迅速启动,通过肾脏把K+随尿排出体外,以调节K+浓度至正常水平,防止出现高血钾。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我们接到标本离心后常常会发现到溶血、黄疸和脂血标本。对于这些异常的标本,该如何处理,报告给如何发送?由于现在检验科生化检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结果审核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每个异常结果,审核人员能否认真对待?
例如本文的这个病例,标本溶血,血钾检测却正常,若我们不认真分析,只是简单的打个备注发给临床,这样很可能给临床医生带来疑惑,甚至误诊。因此,本人深刻的认识到责任心和细心是每一位检验人的必备素质,同时深刻的体会到加强临床沟通,强化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己,获得存在感。
【参考文献】
[1]许文荣,王建中.临床血液学与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1
[2]高桂芝。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 (66):12995-12996.
[3]文波.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235-236.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