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啊各位观众,帮忙点点关注、点点赞、点点在看,抱拳了!
小帅最近特别开心,因为他在上个月才拿到公司拖欠给他的年终奖,他去年就看中了 HUAWEI 15 Pro Max 冷锋蓝,但是一直舍不得买,现在发了年终奖,他就可以换新手机了!可是,小帅转念一想,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平时用工资舍不得买的东西,用年终奖就舍得买呢
其实吧,小帅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举例子,有人中了彩票后,花钱就变得大手大脚;股票里大赚了一笔?那必须去狠狠地消费啊;在超市买东西贵点无所谓,但一定要有打折或促销活动;网购时也一样,货可以稍贵,但是邮也一定是要包的!接下来本文就试图通俗易懂地解释这些现象吧!
心理账户
对相同金额的金钱,在不同的收入来源或不同的支出项目上,我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这种现象可以通过行为经济学中的“心理账户”概念来解释。
要理解行为经济学,我们先来谈第一个概念,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现代经济学,传统经济学都有一个核心假设: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是什么?
它是指每个消费者都是理性的,能够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消费方式,消费者们可以迅速计算出最优解,并根据这个最优解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庇古、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个假设来利用各种的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
举个例子,我买了一双鞋,花了两百块;但是穿了几天发现这双鞋不太合脚,退肯定是退不掉了,按说在理性人假设下,我们就该把不合脚的鞋扔掉(送人之类也行,或者至少说别再穿了吧),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应对方式是继续硬着头皮穿...
正是由于上述例子的存在,行为经济学才会出现,行为经济学融合了心理学的因素,研究人们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各种心理活动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的。像是我们熟悉的的框架效应啊、前景理论之类的概念都是行为经济学中产生的。
心理账户的划分和影响
什么意思
比如工资收入、额外收入、经营性收入等等,我们花这些不同来源的收入时,心理感受也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说你让我花花工资就有点心疼,花额外收入就会好一点对不...
同理,支出也可以划分为日常消费支出、情感支出、社交支出等等。
这些不同的账户有什么用
首先,心理感受不同,而且这些账户彼此不能替代,一个账户里的钱用完了,这个账户就不会再消费了。
比如,你发了一笔奖金,这笔奖金花完了之后,你就不会再大手大脚花工资了,因为奖金账户和工资账户不能替代。再比如,今天你给女朋友买了一个礼物,花了很多钱,这个买礼物的账户钱没了,你就不会明天又买一个礼物。
回到本文标题,解释一下
所以为什么在网购时,大家可以接受价格稍贵的商品,但一定要求包邮呢?
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属于一个账户,比如买日常消费品如米面油,这些都是从日常消费账户里支出的。
而邮费则属于另一个账户,叫做邮费账户。
买东西的钱是从商品账户里出的,如果还要额外支付邮费,就需要新建一个账户并往里充钱,这种做法会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极度不爽。
虽然我们的商品账户里有钱,但我们的邮费账户里没有钱,因此我们就会更希望包邮,如果不包邮那宁可不买 ... ...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XXX
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听过这句广告词,这个广告大获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们从心理账户的角度可以观察,如果把它当成食品,它的价格相对较高,大家可能不会购买。
但是,这个广告成功地将它定位为礼品(或保健品),人们在购买时就不会从食品账户里花钱,而是从社交账户(或者保健品账户)里花钱。
许多人的社交账户(或者保健品账户)里的资金远远高于食品账户,所以他们愿意花钱购买这个产品。
写在最后:为什么久赌必输?
实际上,心理账户这一概念可以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为什么说久赌必输?是不是染上赌博的人就会一直穷困潦倒?
这是必然的,因为赌徒们输了钱自然会导致穷困潦倒;而一旦他们赢了钱时,赌徒往往认为这些钱是意外之财,因此就开始大手大脚乱消费,吃喝嫖赌样样来一遍,最后的结果嘞还是一样:穷困潦倒!
虽然上面的全部例子在传统经济学家的角度看是不理性的行为,因为无论钱的来源或用途如何,钱就是钱啊!但是行为经济学家看啦,这种行为洒洒水啦,心理账户的存在使人们能够将钱划分为不同的用途,从而在避免在一个方面过度花费的同时,也确保其他方面有足够的资金。
如果我们将传统经济学家的理性人假设视为在信息充分条件下的客观理性,那么心理账户的划分就是人们在信息有限条件下的一种最优选择,是一种主观的理性。
往期推荐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