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被骗后“网上报案”,结果再次掉入“诈骗陷阱”
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后怎么办?
当然是保留相关证据立刻报警
还有人想通过网络“自救”
搜索“网警”“律师”寻求帮助
没成想再次掉入“诈骗陷阱”
6月19日16点
浙江省宁波宁海县公安局西店派出所接到预警指令
周女士疑似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
民警第一时间打去劝阻电话
周女士表示从未进行过相关操作
很可能是儿子小帅在使用自己的账户
于是民警和周女士立即与小帅联络
阻止其进行转账并与其见面
据民警了解
6月14日
小帅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一名“黄牛”
自称可以代抢演唱会门票
小帅很快与这位“黄牛”
商定好了价格和付款方式,总计1890元
然而,在小帅完成支付后
“黄牛”就失去了音讯
小帅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
小帅一时不敢告诉父母
于是开始在网上搜索寻求帮助
6月19日下午
小帅在众多搜索内容中
找到所谓可以“一键报案”的网址
小帅与网站上的“客服”取得了联系
将被骗经过、转账记录、个人信息等
提供给了对方
对方要其加入“警官办理案件”的QQ群
入群后,对方以办案为名
先让小帅提供转账信息以及账户余额
然后要求其将支付宝余额全部提现
并将卡内10万元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
正当小帅准备开始操作转账时
接到了母亲和民警打来的电话劝阻
成功保住了10万元
“这就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这个网络平台是假的,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网络办案!”
民警仔细地向小帅和周女士
讲解了诈骗类型以及诈骗套路
经过民警的分析
小帅这才意识到自己受骗
警方提醒
在这类骗局中
诈骗分子就是利用受害人
急于追回损失的心态来实施二次诈骗
公安机关不会利用QQ、微信办案
报警要通过正规渠道
不要轻信网络上随意搜出的“网警”
如遇电信网络诈骗
请直接拨打110或96110报警
北京市首例“AI 换脸”软件侵权案宣判:国风博主短视频被“换脸”后制作成付费模板;
6 月 20 日消息,据北京互联网法院消息,6 月 20 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了两起北京市首例“AI 换脸”软件侵权案件,认定使用他人视频“换脸”后制作模板再提供“换脸”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了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两案原告廖某、吴某均系国风短视频模特,在全网拥有众多粉丝。被告是一款“换脸”App 的运营者。
原告主张,在未经其授权同意的情况下,被告使用原告的出镜视频制作换脸模板,并上传至涉案换脸 App 中,提供给用户付费使用借此牟利。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肖像权。同时,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上传和使用了具有原告肖像信息的视频,这一行为系被告非法获取原告人脸信息并篡改,将原告的人脸通过 AI 技术手段抠除并替换成第三方的脸,再将技术处理后的视频用作付费模板供涉案 App 的用户使用并以此获利,侵害了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原告据此要求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
被告辩称,在被告平台发布的视频均有合法来源,并且面部特征并非原告,并未侵害原告肖像权。此外,App 中的“换脸”技术实际由第三方提供,被告没有处理原告的人脸信息,并未侵害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
经庭审查明,被告没有提交证据证明其模板视频的来源,结合模板视频中的人物妆容、发型、服饰、动作、灯光及镜头切换与原告出镜的视频呈现一致特征,可以认定被告使用了原告出镜的视频,通过深度合成技术替换成他人面部,再上传至涉案 App 作为模板供用户使用。但是,这一行为并未侵害原告的肖像权。
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犯:
法院判决,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及经济损失。目前案件尚在上诉期,一审判决未生效。
法官孙铭溪表示,此次宣判的两案是涉及“AI 换脸”的新类型案件,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被告是将原告视频“换脸”后再上传至应用软件,是否构成对原告权利的侵害、构成对哪种权利的侵害,这些是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问题。本案中,被告本质上利用了原告的短视频,该行为包括了利用原告部分人脸信息用于新上传照片的融合,以及利用该视频中的妆容、发型、服饰等整体造型及灯光、镜头切换等因素形成模板视频。换言之,被告获利的主要因素是原告涉案视频中的劳动投入。被告若未经相关权利人同意使用上述要素,对他人的劳动投入“搭便车”,相关权利人可以基于劳动创造投入、竞争性利益等其他请求权基础维护合法权益。原告未主张其为上述权利的相关权利人,因此法院在本案中仅处理被告侵害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财产损害赔偿部分。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