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CCF杰出会员,济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首届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家建材局部级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他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山东省保密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泉城实验室副主任等。
杨波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智能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担任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精品课主持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他因在我国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在计算机类相关专业规范的研制及其在地方高校的推广实践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2022年 “CCF杰出教育奖”。
问
能谈谈您在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吗?
杨波:我所在的济南大学(原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是原国家建材工业部所属高校之一,1998年划归山东省管理,成为一所地方高校。我1984年入校担任教师,早期主要从事水泥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后来牵头组建了计算机网络团队并开展计算机学科和专业建设,1995年建成了大规模的计算机校园网并首批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使济南大学成为山东省最早接入CERNET的高校。多年来我带领团队开发建设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主讲的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精品课、国家资源共享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等。我指导和带领团队开展计算机专业内涵质量建设,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先后入选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均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入选“十一五”山东省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和“十二五”山东省重点特色建设学科,2020年入选山东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2021年获批山东省博士点培育学科,该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等级,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了新突破,两次评估均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并列第一名。
自2008年至今,我作为来自地方高校的教师先后在教育部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任职,主要负责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分类办学实践,参与计算机类专业办学规范、质量评价标准、核心知识、系统能力、实践环节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指导方案并倡导办学单位开展不同特色的办学实践,推广专业规范,开展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同时,我还参与指导了全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在人才培养分类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认证、人才需求与就业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形成了一些有价值、可推广的办学经验。
问
作为来自地方高校的“CCF杰出教育奖”获得者,最令您满意的几项工作是什么?
杨波:“CCF杰出教育奖”用来表彰在计算机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或在CCF推动中国计算机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有重要贡献的人士,我能获得这个奖项是对我在计算机教育领域所做的工作,特别是在全国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我对此深感荣幸,非常感谢各位前辈、专家的指导和同行对我的支持。
大约20年前,我带领团队结合济南大学校园网建设的基础,较早申请设立了网络工程专业并于2003年开始招生。我们在专业建设中不断加强同华为、思科、浪潮等知名企业的深度产教融合,合作开设新专业、构建新课程,建设了面向不同专业的能力训练实践体系。2013~2018年,我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期间,设立了“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并担任负责人,组织了多次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专业建设研讨会,修订出版了《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并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指导地方高校开展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使地方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规模与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济南大学是一所带有建材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服务建材行业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学校的重要任务。20世纪90年代末,我和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水泥材料微观结构模拟仿真与性能预测的研究,开发建设了面向水泥材料设计的“网格计算”环境,为学校开展计算材料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该方向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持续开展水泥材料仿真建模问题的研究,2003年在国内首次提出“数字水泥”概念并引起同行的关注,经过20多年的积累,现已成为国际上继美国、欧洲之后从事水泥材料仿真模拟研究的主要团队之一。2009年,我们搭建了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水泥颗粒三维仿真原型,此后利用智能计算反向建立了水泥三维微观结构的离散演化方法及具有宏观属性的预测模型,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水泥微观结构图像特征动力系统。我们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作为国内水泥材料仿真计算领域的唯一成果,入选美国陶瓷学会出版的水泥百年特辑,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基于机器学习的反向建模,为水泥水化建模预告了全新且富有成效的方向的到来”。目前,该项研究也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计算机、材料学等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与,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问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您认为未来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杨波:计算机领域技术发展很快,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我们必须注重人才的可持续竞争力的培养,使各级各类人才具备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多数开发者或者用户只需要对已经建立的大模型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正,就能完成适应特定真实场景的任务,比如利用图像生成技术进行绘画创作、利用文本生成技术进行文学创作等。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工具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大模型时代,多数地方高校也许并不适合进行具有高算力需求的通用大模型研究,但如何面向不同的行业及领域需求做好大模型研究尤其是国产大模型的特色应用,实现人才培养的分类定位及培养模式创新,是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挑战。
未来地方高校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强化专业基础和系统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力、执行力和判断力的培养与提升,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伦理观与法律意识,能够较好地开展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在实践中养成专业交叉融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问
您担任ACM SIGCSE China(国际计算机学会计算科学教育专业组中国分会)主席、山东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对青年教师有什么寄语?
杨波:CCF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同台竞技、风采展现的广阔平台,青年教师可以积极加入CCF这个大家庭。参加CCF活动不仅可以结识众多的计算机领域知名专家,还可以通过交流与学习,跟踪前沿学术动态、创新技术发展,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及科学素养。
在我国高等教育布局中,地方高校是主力军,数量占据了全国普通高校数的95%以上,同时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地方高校教师代表,我希望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多方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自身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备可持续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荆山
CCF高级会员。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陈贞翔
CCF杰出会员。济南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处理、智能信息处理。
特别声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拥有《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CCF)所刊登内容的所有版权,未经CCF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照片,否则被视为侵权。对于侵权行为,CCF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CCF推荐
【精品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CCCF文章。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