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希望招募俄军事领域等人员,从中套取关键情报
2023年5月是CIA首次在俄罗斯民众常用社媒Telegram开设新频道发布影片,随后还陆续发布在YouTube、Twitter、Instagram和Facebook等平台。
宣传“投身间谍获更好生活”
报道亦指出,CIA让家庭主题贯穿宣传片,试图捆绑“投身间谍”与“更好的生活”两个概念。
影片中先展示一名年轻女孩和似乎是其母亲的女子在医院病床上,随即切换到一名女子在政府部门电脑前工作,又有一名男子走进政府大楼、出示身份证明文件,坐在摆满文件的办公枱前,种种细节显然是要吸引在关键部门工作的俄人。在影片尾声,一名女子在私家车上用手机联络CIA,随即响起俄语旁白:“因为我的行动,我们将有尊严地生活。”
受访美国情报官员也毫不掩饰称,影片目标就是一群“可以分享有价值信息人士”。其策略是扩大撒网范围,在美国对俄国日常的间谍竞争外,再找到从事网络安全、高端科技、金融、军事和外交等领域工作的俄人,从中套取相关行业的关键情报。
美辩称非动员俄国民众
还有情报官员暗示,他们试图借影片展现美国情报部门「无所不知」的形象,尤其要影响在俄罗斯机密领域工作、接触重要信息的对象,“我们希望让他们听到的是:我们懂你,也许较你想像的更加懂你。 我们要用俄人自己的语言告诉他们,我们知道他们在经历什么。”
CIA前反情报部门负责人奥尔森声称,现时是美国招募俄人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保护、让他们匿名,提供与他们所供应信息价值对等的回报。”
不过报道也指出,关于如何提供保护或是回报具体内容,美国情报官员并未提及。
美互联网设备助长“特工”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CIA的渗透颠覆和捣乱破坏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全球各地使用美国互联网设备和软件产品的机构和个人成为CIA的特工,帮助该机构迅速成为网络谍报战中的明星。
俄驻美使馆员工手机屡收“广告”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指出,美国情报机构多年都试图招揽俄罗斯人作间谍,类似今次公开招募更是屡见不鲜。
报道分析称,美方尝试招揽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从俄罗斯驻美使馆员工,到在美国生活的俄人,甚至藉互联网扩大到俄罗斯当地民众,企图藉种种机会削弱并搞乱俄罗斯。
早在去年5月初,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就发布一份说明文件,内容正是关于俄罗斯人如何使用加密渠道,秘密地向CIA网站提供信息。
在社媒帖文上,CIA特地说明使用一种允许用户匿名上网的浏览器,鼓励俄人冒险与美国情报机构取得联络。
去年3月俄乌冲突爆发不久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在俄罗斯大使馆附近蹲守,利用手机定位向大使馆附近手机投放招募间谍广告。
报道还提到早在2019年,FBI就针对在美定居的俄罗斯人投放广告,锁定一些疑似俄罗斯大使馆员工的手机。
FBI特地在广告中引述俄罗斯总统的发言,用俄语声称我们准备好倾听了。 俄罗斯驻美大使馆当时就回应称,美方试图在俄罗斯大使馆制造混乱的行为荒谬且不可接受。
巧立名目暗中利诱网络论坛对象
美国情报机构多年透过种种方式在全球招揽间谍,从公开招募、巧立名目到暗中利诱不一而足。
《纽约时报》早前报道称,美国情报机构将招揽间谍方法总结为「MICE」,即金钱利诱(Money)、意识形态洗脑(Ideology)、说服良心(Conscience)和自我意识(Ego),其最终目的仍是让对象接受美国的利诱或意识形态宣传,提供美国所需情报。
招标编写他国征兵报告
恐吓勒索贿赂
中情局培养的间谍主要为了刺探情报,获取消息源。
中情局采取的是保密训练,当申请者获得准许进入培训阶段的时候,就算开始了自己的特工生涯。
作为一名优秀的特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其头号任务。胜任间谍工作需要哪些素质?
曾为美军搜集情报的《华盛顿邮报》记者斯坦在撰文回忆自己的谍报生涯时提到,中情局需要这样的谍报人员:“他们随时愿意潜入敌对国,他们不仅搜集情报,还恐吓、勒索外国官员、科学家和商人并贿赂; 闯进外国使馆、执行暗杀任务,密谋推翻他国政权,甚至还能做不少更恶劣的坏事,不过,保卫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的崇高理想掩盖了谍报工作的肮脏黑暗。正因为怀抱这一理想,不少人投身谍报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任务。”
那么间谍是否有伦理道德底线呢?
据中情局特勤部资深官员奥尔森在自述中提到:“我在中情局任职期间,没有人就道德和伦理对我做过训练。我们只知道,为了获取美国所需要的情报,我们必须那样去做,别无选择。”
往期推荐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