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 8878 个字,建议阅读 15 分钟
由钛媒体与ITValue共同主办的2022全球数字价值峰会深圳站在深圳星河·领创天下举行。此次峰会以“复苏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数据”议题,在数字化经济大潮下,从数据驱动业务转型、数据交易、数据营销、产融结合、供应链创新等多个维度,探讨“数据掘金”的新突破口。
钛媒体集团联合创始人、ITValue发起理事刘湘明对话华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总经理贾宏松,以及深圳数据交易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冠,一起探讨数据作为资产,如何产生价值?
华润集团2021年11月底成立了华润数科。华润数科作为华润集团重点培育的数字科技业务单元,是华润集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者与数字产业化核心平台。在此之前华润数科是服务于华润集团内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团队。
谈及到内部数据工作,贾宏松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制约要素就是整个数据治理长周期的资金投入。这应该是目前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同时,她还表示,全面提升业务数智化水平是华润集团十四五期间的七大战略举措之一,内部的数据策略遵循两个方针。
一是“以用促治,场景驱动”。希望业务单元等各级主体,首先要把数据用起来,要有落地场景,能赋能业务,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质量、对数据治理的诉求自然发生。
二是“夯基治数,上云入行”。“上云”是指所有的系统数据需要上到内部华润云平台,“入行”是指数据银行,让数据成为资产。华润集团参照了深圳市发布的数据交易政策,制定了内部对数据治理的管理办法。在华润集团内部,“上云入行”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有数据,到数据治理可用,再到发挥数据价值,这是三步走策略。
王冠从数据交易所的角度来看,认为数据确权相关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因为数据交易涉及到多方市场参与主体,如何去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最重要的是明确权益分配机制,所以数据确权在里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希望数据确权相关的立法尽快完善。
以深圳数据交易所为例,目前已引入全国348家交易主体参与市场,其中数据商74家,数据提供方85家,数据需求方189家。数据交易市场供需不太平衡,供给方相对较少,需求方较多,同时第三方服务机构和数据商的数量也不丰富,深圳数据交易前几年的工作重点都不是提高交易额,而是培育市场生态。
此外深数交也在帮助企业治理数据资产。“我们现在接触到大部分的企业,目前的数据流和业务流还没有完全拆分,企业把数据和IT放在一起管理,没有意识到数据其实和IT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逻辑,所以我们在推动一些企业进行内部的数字化转型时,先推动他们对数据价值的理解,让他们把数据流、业务流、技术流跟信息流拆分,最后才能做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和变现的事情。”王冠表示。
以下为现场实录,经钛媒体编辑:
刘湘明:第一个问题,我想请问几位嘉宾,你们觉得在现在需要挖掘数据的价值,还有哪些悬而未决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贾宏松:华润集团2021年11月底成立了华润数科,在此之前华润数科是服务于华润集团内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团队。从我们的切身的体会来讲,做内部数据的工作,非常重要的制约要素就是整个数据治理长周期的资金投入,这应该是目前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华润集团做数据工作在央企里面算走在前面的。我们从2010年左右年开始做主数据,包括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梳理,但即使到今天,我们自己觉得在数据层面还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王冠:数据交易所和企业的关注点不太一样,我们认为数据确权相关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因为数据交易涉及到多方市场参与主体,如何去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最重要的是明确权益分配机制,所以数据确权在里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希望数据确权相关的立法尽快完善。
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目前深圳数据交易市场无论是在交易额,还是在交易活跃度上,已经领跑全国。目前已引入全国348家交易参与主体,其中数据商74家,数据提供方85家,数据需求方189家。大家可以看到供需有一点不太平衡,供给方相对比较少,需求方又很多,同时第三方服务机构和数据商的数量也不丰富。深圳数据交易前几年的工作重点都不是提高交易额,而是培育市场生态,需要更多的市场主体能参与到市场里来,才能真正把整个市场的活跃度提升上去。
我们关注国家法规对数据交易所在数据交易市场里的功能和定位。据我所知,深圳市的数据交易相关管理办法正在编制和完善过程中,未来,将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保证数据合规流转。同时,我们了解到,今年中央也出台了中央企业数据合规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央企国企都要设立首席合规官。因为数据应用与流转涉及到诸多合规的问题,所以希望通过法规尽快地明确数据交易市场参与主体及其职能,包括数据交易平台等行业基础设施需要承载的功能和定位。
刘湘明:王总,请教您一个问题,数交所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是比较神秘的,如果一家企业想参与到数据交易,需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参与交易呢?
王冠:我们现在正在打造一个高效、可信、安全的新型数据交易信息化平台,这个交易平台将于不久后正式上线。我们了解到,很多数据交易场所目前都是在内网和专网运行的,没有公开面向市场上所有的机构,所以首先第一步应该是到数据交易所去注册会员,你得有一个市场参与身份,类似于用户名和登录密码才可以参与市场交易。但市场还是有相当的准入门槛,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参与到数据交易市场中来。
从合规维度来说,首先我们比较关注公司本身的资质,包括注册资本金、法人结构治理是否合理等,另外企业本身有没有诚信或者合规问题,包括之前有没有失信被执行、被行政处罚的情况,这些都是会重点观察的。同时还有社会评价,比如说舆情,是否有特别明显的负面新闻,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不稳定,会影响参与数据交易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另外,我们会更关注公司本身的数据治理能力和数据安全能力。这些国家已经在出台相应的标准,例如工信部目前在推的DCMM数据相关治理规范。我们了解到,工商银行、南方电网在DCMM的评级等级非常高,我们在和南方电网共同建立数据交易专区,把电力数据应用到征信和金融风控的场景,这是前期做的一些探索。
后续随着国家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地方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会明确数据交易市场参与者的角色,是数据提供方还是数据需求方,还是数据商、基础设施提供方,当中每个角色的要求都不一样。
在数据商培育方面,我们更关注其数据治理能力,以及给数据产品增值的能力;而第三方服务机构,我们更关注他们在细分领域比如法律、合规、数据合规审计、数据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能力;像基础设施提供方,我们更关注股东背景和服务能力,比如说他的存储能力、机房情况以及地理位置等。我们对每一方的考察维度都不一样,指标也不一样,对于数据提供方和数商来说,目前是要求最高的,因为要求其本身有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相关的数据来源要有明确的授权,而数据确权本身就是行业最大的难题之一。
我刚刚也提到了目前深圳数据交易市场入场交易的主体里,数据提供方相对比较少,也是因为对于他们数据管理和获取数据授权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刘湘明:如果要确定数据提供方的资质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王冠:一个月左右,我们以后会对来源看得比较重,因为涉及到很多法律合规的问题,包括安全性问题,对卖方的审核就没有那么严格,因为数据买方也会有一些安全、数据使用、能力评估,不会严格要求他要证明自己为什么买,但还是有要求的,毕竟市场还在培育初期,一开始如果门槛很低,什么样的机构都可以参与,很容易把市场做乱,我们一开始是希望把头部机构拉进来,后续再慢慢培育市场、孵化市场,然后再降低门槛。
刘湘明:贾总您刚刚提到了非常实际的问题,资金投入的问题,这个问题能不能再展开讲讲,到底有多难?
贾宏松:我们是消费方以及数据提供方。对于华润集团来讲,我们在战略定位和在数据上的投入都非常高,华润集团在十四五期间智数化战略的“五化”之一就是数据要素化。
华润集团整体的业态从消费端到生产端都存在。我们内部想做一个数据交易的小市场。华润集团2010年前后开始做数据,至今有近10年的历史了。在实操过程中,我们想获取下属上市主体的数据也本身面临着一些风险和问题。
从企业内部单一主体来看,我们内部的策略是两大点:
一是“以用促治,场景驱动”。希望业务单元等各级主体,首先要把数据用起来,要有落地场景,能赋能业务,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质量、对数据治理的诉求自然发生。
二是“夯基治数,上云入行”。“上云”是指所有的系统数据需要上到内部华润云平台,“入行”是指数据银行,让数据成为资产。华润集团参照了深圳市发布的数据交易政策,制定了内部对数据治理的管理办法。在华润集团内部,“上云入行”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有数据,到数据治理可用,再到发挥数据价值,这是三步走策略。
基于三步走的策略,华润集团在数据层面上未来五年内聚焦主要目标是,希望这个数据平台的基础工作覆盖到华润集团近2000家实体企业。
对于多元化集团而言,数字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以及管理能力的发挥,我个人感受比单一的产业集团难度大很多。由于业务单元的水平不同,我们在集团内部做了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也就是把所有集团在数据层面上的成熟度、水平做了一次评价。整个集团是属于稳健级的数据治理水平,实际上很多业务单元水平跟整个集团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那么,如何把数据的质量治理抓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数据交易?华润数科旗下子公司华润网络,专门做会员体系的打通。华润网络的主要目标就是把华润集团下属所有产业2C端的会员数据打通,会员积分能够自由交易。这是属于数据交易的细分场景。
华润集团的业务涵盖大消费、综合能源、城市建设运营、大健康、产业金融、科技及新兴产业6大领域。在大消费、大健康领域,华润集团拥有丰富的2C端会员。2C端会员是华润体系的重要资产。毫无疑问,会员资产的打通是最能够带来直接收益的数据应用场景。
华润集团在进行集团数字化战略讨论时,认为会员是集团在数据上非常重要的发力点,所以早在2016年专门成立了华润网络,目前是华润数科旗下的子公司,主要做2C端会员的打通。
目前,华润集团内部约1亿多的会员基本都进入了华润通会员体系。通过会员体系的打通,激活了消费品的会员活跃度。例如,太平洋的咖啡是华润的品牌之一,会员在太平洋咖啡消费所产生的积分可以与华润万象城、华润万家的积分进行互换。华润集团对会员数据的确权和定价也进行了场景探索。消费者花了几百元购买了消费品,这个消费行为所产生的积分可不可以去太平洋买咖啡进行积分兑换?是否可以在万象城消费停车的时候用积分抵用。其实,会员积分流通,本质上就是后台财务的结算逻辑问题。这个打通工作也花了非常长的时间周期,目前我们也还在继续探索中,从自己内部的角度,用一个小小的试点来做数据的探索。
刘湘明:昨天下午营销论坛也是我主持的,很有意思,昨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关于私域流量的未来,原来是公域流量,钟摆一直往私域流量摆,私域流量的终级状态,钟摆不可能转圈摆,可能还会摆回来,我在想整个会员积分打通的逻辑,我觉得背后是重新把私域流量再打通一遍,再激活一次,有一点像缩小版的公域流量。现在您觉得效果怎么样?
贾宏松:我们在行业里做私域流量运营是比较好的,华润集团在数字化领域,在央企里排名前列,我们曾经接待过很多地方性国有企业相关的同事,来华润集团学习。
就我了解,在私域流量领域对会员的积分打通,华润网络做得非常不错。会员积分不仅可以消费集团内部的产品,也可以消费集团外部的产品。
换言之,华润网络的积分商城里有独立的商城,会员除了可以在华润内部可以使用,还可以在其他商业领域里进行使用。所以,会员积分的打通已经形成了小的消费品私域流量的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吃的苦流的泪大家很少能看到,能看到的只是运营的成果。
钛媒体万宁总的分享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很深刻:CEO抱怨说IT没干好,因为IT没挖掘出业务价值。IT说我没钱又没人,我又不懂业务,我怎么能把这个事情干好?
我个人是学业务出身的,但对于做IT这一行,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IT对于业务而言,现在是“战略助手和业务伙伴”关系。未来,我觉得IT这个事情本身不仅仅是IT部门的事情,也不仅仅是IT团队的事情,而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能力、新引擎。
华润集团十四五规划,七大战略举措之一是全面提升业务数智化水平,赋能业务转型升级,原因就是这个事情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CIO的事情,而是从上到下整个集团战略的问题。当把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战略层面的时候,大家面对同一个目标的时候,更多讨论就聚焦在如何把数字化转型这个事情做好。只有在文化认知上有提升和转变,才有利于整体工作的推进。
刘湘明: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在数交所达成交易最多的场景是什么?大家会因为什么场景去买数据?
王冠:最多的应用场景还是金融,金融里有几个主要场景,营销、风控和投研,金融场景的交易量占了整体交易额将近50%。本身金融业在各个行业里数字化的程度就比较靠前。刚刚您问什么样的机构可以卖数据,像这样具备一定的数据治理能力,前期已经把数据作为资产来看待,并且基于数据流已经形成流程化的内部管理机制,他才能考虑数据价值变现这件事情。
我们现在接触到大部分的企业的数据流和业务流还没有完全拆分,他们把数据和IT放在一起管理,并没有意识到数据其实和IT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逻辑,所以我们在推动一些企业进行内部的数字化转型时,先推动他们对数据价值的理解,让他们把数据流、业务流、技术流跟信息流拆分,最后才能做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和变现的事情。
前期我们也做了大量的调研,数据交易所通常把自己定位成交易平台,而我们更往前走了一步,深数交正在推动与产业园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建数据合规工作站,工作站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和咨询,帮助他们理解怎么把数据流从信息流里拆出来,所以现在有这么一类渠道,把数据合规工作站作为我们的业务服务触角往前伸,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数据商的分级分类的工作,比如我们会把数据商分为生态级、认证级、战略级等。生态级作为生态基础,与交易所共同培育数据市场生态繁荣,而认证级与交易所合作共赢,一起探索数据产品价值如何提升,还有战略级将突出其标杆引领作用,与交易所共同带动数据市场快速发展。
在数据产品方面,如果单笔交易金额比较少,但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且交易比较频繁,我们就把它作为流量型产品。我们还有价值型和示范型数据产品,如果在某些行业里具备可以复制、可以拓展、可以复用的特质,又能够把产品的经验应用于其他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把它作为一个价值型产品来看待。如果是一些在公益、民生、环保等重点领域具有战略价值的示范型数据产品,我们可以围绕这一类高频的数据交易场景打造行业数据空间。数据空间也是欧盟一直在做的数据流通解决方案,我们现在也非常关注数据空间在中国的落地情况。但因为它是欧盟的标准,所以我们也想把这个标准变成中国自己的标准。因此深数交和华为、数鑫成立了国际数据空间创新实验室,推进数据空间相关技术和场景的本土化。我们也在找一些重点行业进行场景实验,看能不能结合数据空间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工业、医疗,他们都会涉及到数据流通,但对数据的传输安全性要求很高。
这就要提到隐私计算技术,这是一种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技术手段。同时数据空间解决了可控可追溯的问题,多种技术手段共同往前走,看哪种方式真的能够落地解决问题,但目前整体的数据交易市场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虽然已经从2015年发展到现在,数据流通方式已经从1.0到3.0,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数据市场还不成熟的问题。
企业还没有把数据作为一种资产看待,没有真正意识到数据的价值,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们还是要出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就是因为市场仍待进一步培育和引导,要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数据的价值,通过这些方式来寻找数据交易典型场景,同时把可以促进数据流通的技术应用到这些场景中,帮助数据交易更好地达成,包括数据提供方、需求方的价值定位,数据产品和数据商的分级分类,还有开源社区和数据合规工作站的打造,都是从各个维度来帮助数据更好地流通,现在我们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
昨天下午我去了深圳的文交所交流,大家知道目前中宣部在推文化强国的项目,今年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放在了深圳文交所,是全国唯一一个文化大数据的交易平台,他们没有竞争对手,连第二第三都没有。文交所十几年前刚刚成立,最高峰时期全国有四百家文化交易场所。现在,深圳文交所被中宣部选定成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场所,并且是全国唯一一个通过证监会验收的文化产权交易场所,是因为它连续七年盈利,运营情况良好。他们发展了十年,现在才能为我们勾勒出文化交易市场到底该怎么发展的轮廓。
前期他们也做了大量市场培育工作,包括推动国家、地方层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文化大数据的基因库、文化大数据的标本库、文化大数据的专网。目前他们正在推动文化大数据贸易方面的工作,以及在海外部署相应的数据流通节点。相比他们来说,我们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我觉得五年到十年以后,这个市场才可以真正成形,目前只能基于前期的一些实践探索分享一些经验。
刘湘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数据,如果这个数据能变成资产,这意味着实现了很多人的梦想可以躺赢,我想请两位真正参与了数据交易的人,你们觉得这样的场景有多大可能会实现?另外你们觉得如果能实现需要多长时间?
贾宏松:我的想法和感受是一定会实现,因为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底层的交易定价问题从技术层面上已经解决了,现在更多是应用层面上的阻碍,包括思想意识、立法上、场景上的。但是,具体的时间周期不好估量。
从我们的切身感受和经验来说,一个场景在以往用小十年的时间,但我相信未来会加速。国家的导向、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支持有利于缩短周期。目前,很多先进的研究单位提出了数据编织、数据AI应用这些新技术。
因为我们现在是属于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我相信五至十年将有个人的场景覆盖到每个人。
王冠:这个问题特别好,我们也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很高兴和贾总的意见差不多,我们都认为这个事情肯定会实现,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随着所有人的努力和投入,同时国家对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视,数据交易市场肯定会加速发展。
您刚刚提到能不能躺着让数据打工赚钱,这是肯定的。我们交易所的营业时间是7×24小时,而其他的交易所都有开市时间,收盘以后要盘点结算,周末可能还要系统维护,但我们和技术团队讨论完,大家认为可能不需要做收盘的时间点,随时随地数据都会被调用,而且有可能随着以后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的加速,效率会更加提升,白天通过人力去调取数据,晚上人工智能调取数据,这个事情将会彻底实现。
关于数字资产变现的问题,我们现在鼓励企业将数据提取为资产时,尽可能寻找合适的场景,将数据做成高频和标准化的数据产品。包括其实数据交易所希望交易的主要标的也是高频和标准化的产品,这个产品一旦标准化以后,投入数据治理上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因为产品一旦形成可以无限复用。
随着数据供给侧的问题被解决,比如说数据在更新的频率、更新的时间、传输的方式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形态上的变化。但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希望在交易所也能够打造一些高频标准化的数据使用场景,能够时时刻刻提供交易和服务,这是我们目前的规划。
根据国外的实践来说,数据钱包是根据个人信息可携带权进行的科技金融创新,当你把数据所有权的收益放进一个钱包,你把个人的信息提供给其他人使用,每用一次都要给你付费,这个钱可能就通过某些渠道直接到了你的数据钱包里,所以你真的可以躺着参与数据要素流通的价值分配,而且不单是企业,个人也可以。
我们主要从合规发展和探索市场的角度出发,目前的参与主体还是以企业为主。未来个人就可以作为数据的提供者或者使用者、购买者,都是有可能的,包括数据商,他也有可能是个人,只要这个人有想法和能力,数据交易所提供中央厨房,把不同种类的菜都切好,甚至准备好调料和餐具,他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一口锅,把菜放在一起炒好拿去卖,这是我们希望数据交易所最终能达成的社会效益。
刘湘明:我们的数据现在已经被大规模地无偿使用,将来在这种特别典型的个人场景下,我们有没有可能收钱呢?比如向头条、淘宝收钱。
王冠:我已经在国外看到了应用落地的可能性。深圳有一个特别好的基础设施,就是鹏城云脑,它解决了很多数据算力的问题,鹏城云脑的算力是非常强的。从我们和鹏城实验室的领导沟通来看,他们希望让算力像电力一样随时可用,未来完全有可能实现支撑算力进入每一笔交易,但这肯定不是单一的技术应用,而是多技术的融合发展。
包括一直提到的区块链,数据交易和流通诸多环节必须要可追溯,所以要上链,做成智能合约的形式,多种技术都在逐渐走向成熟,我们离那一天已经不远了。从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现在所有技术成熟的时间越来越短,很多技术从诞生到成熟就是五到十年的时间,如果把所有支撑数据交易的技术参照该曲线来做量化评估,可能数据资产变现的事情还会继续加速。我们觉得这个事绝对有可能,另外深圳绝对有潜力、有能力为全国打造先行示范的标杆。
贾宏松:我谈一点感受,刚刚刘总也问得很直接,我们个人有没有可能有钱包收这个钱,数据交易这个领域,刚刚有一张图讲得非常好,有一个政策的爆发期,市场的热度,接下来就有一个冷静期,再往下,我理解还有一个真正要和社会、经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应用期,个人能收到这笔费用还有一定的周期。
但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机构可以实现,比如也有基金公司,银行也会有理财产品,这是B2B交易过程中,中间有一个B端拓展到C端产生数据利润分配的阶段,这种方式在未来更容易真正让数据对个人产生收益
据统计,99%的数据大咖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