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5年11月16日,若文章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低空 + 发展研究报告(2025 年)》。报告编制期间,项目团队实地调研了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 10 座城市的 30 多家低空相关企业,涵盖制造、系统开发、飞行运营、服务保障等领域,同时调研了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及大量应用场景。《报告》梳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聚焦三大核心背景:国家空域管理改革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深入、低空飞行服务应用场景丰富。报告提出发展低空经济的六要素框架,明确低空 + 国土测绘、农业、工业、运输、文旅、应急救援、城市治理等重点应用场景。《报告》预计,到 2030 年全社会无人机保有量将达 2000 万架,每天 100 万架次无人机作业将成为常态。到 2035 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 4 万亿元,全社会低空飞行器保有量 5000 万架。这与之前赛迪、中国民航局、中央财经大学、中科院等渠道的预测数据有所不同,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和对外。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融合新能源、无人驾驶等技术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产业是其核心组成部分。我国低空经济始于2009年空域管理改革,历经试点、规范、政策提速阶段,2024年成为“起飞元年”,2025年迈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新阶段。与美国以通用航空为主的成熟模式不同,我国凭借无人机、eVTOL等领域后发优势,消费级无人机全球市场占比超七成,正加速追赶。- 空域资源:低空空域为真高1000米以下空间,G类(300米以下)和W类(120米以下)为核心适飞区域,虽占比仅0.25%,但经济价值极高。
- 技术与产业:核心技术涵盖航空设计、安全防护、新材料等,产业包含飞行器制造、运营等领域,2024年注册无人机超215万架。
- 基础设施:包括起降设施、通导监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等,多地正推进5GA与北斗融合的智能网联建设。
- 应用场景:覆盖农业、工业、物流等多领域,形成立体化应用体系。
- 安全保障:涉及飞行器本体、空域运行等六大安全类型,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
- 管理体制:国家层面由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地方推进区域落地,形成多层级管理体系。
产业生态涵盖飞行器制造、飞行运营、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四大板块,消费级无人机、eVTOL制造是核心增长点。2024年市场结构中,飞行器制造占比59.8%,飞行运营占23.4%。头部企业包括大疆、亿航智能等制造企业,丰翼科技、美团等运营企业。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4万亿元,成为经济重要增长极。- 农业:植保无人机保有量25.1万架,作业效率显著提升,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 工业与测绘:无人机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倍,测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 物流运输:城市末端配送、跨城冷链运输逐步规模化,成本持续降低。
- 文旅与交通:空中游览、飞行体验等新业态兴起,城际低空航线逐步开通。
- 应急与治理:在医疗物资运输、灾害监测、城市巡检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空域资源供给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且标准不统一、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管理体制分散、应用场景不够丰富等问题,制约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层面从2009年起持续出台空域改革、产业规划等政策,2024年成立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地方层面近30个省份出台专项政策,上海、深圳等地形成特色发展模式,通过财政补贴、场景开放等推动产业落地。提出推进空域数字化改革、构建AI驱动的调度管理体系、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完善产业生态、探索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等五大举措,助力人工智能时代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低空新视角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宙飒zhousa.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