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技术的飞速发展,情感计算正从单一的“情感识别”迈向复杂的“情感生成”。技术载体从传统文本拓展到多模态内容(如图像、语音),并进一步向具身智能(如类人机器人)演进。
这一转变带来新机遇:情感生成技术有望使人机交互更自然、人性化;但也面临挑战,包括多模态情感融合的长时效应与一致性、具身交互的自然度与可信度,以及内容安全与伦理风险(如虚假信息生成、不良情绪引导)。
本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从情感识别到生成的技术路径、安全机制及伦理边界,推动情感智能健康发展。
论坛安排
论坛名称:从识别到生成:智能交互离真情实感还有多远?
日程安排:10月25日13:30-17:30
举办地点:华旗礼堂2层201
注:如有变动,请以官网(https://ccf.org.cn/cncc2025)最终信息为准
顺序 | 主题 | 主讲嘉宾 | 单位 |
1 | 引导发言1《大模型时代的情感计算》 | 秦兵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 | 引导发言2《情智兼备多模态模型初探》 | 杨巨峰 | 南开大学 |
3 | 引导发言3《解码情感还是制造幻象?——AI情感识别的真实性悖论》 | 王崇骏 | 南京大学 |
4 | 引导发言4《大模型在青少年心理筛查和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 常雪亮 | 科大讯飞 |
思辨环节 | 思辨议题1:具身智能如何有效识别人类情感 | ||
思辨议题2:具身智能如何模仿人类进行情感表达 | |||
思辨议题3:完美拟人情感交互的伦理红线与风险 |
论坛主席
陆恒杨
江南大学副教授
CCF高级会员、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执委、YOCSEF苏州分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委会委员,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博士。现任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助理。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在TKDE、AAAI、ACM MM等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论坛共同主席
李华康
CCF杰出会员、YOCSEF苏州25-26主席,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
西交利物浦大学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多模态大数据应用实验室主任,日本会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计算、知识图谱、智能体和情感计算。曾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知识产权局、江苏省科技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项科技项目,发表SCI/EI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论坛讲者
秦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社会计算与交互机器人中心主任,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情感计算专委会主任/语言与知识计算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情感智能专委会副主任。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情感计算及大模型等相关技术。担任多个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和领域主席。在国内外知名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入选2020年度人工智能全球女性及AI 2000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2020福布斯科技女性榜单,2024年全球顶尖2%科学家,连续四年(2020-2023)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
报告题目:大模型时代的情感计算
摘要:在大模型时代,情感计算正经历从单一文本到多模态融合,再到具身交互的深刻变革。目前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基于文本数据的情感分析,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倾向。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情感计算逐渐融入多模态信息,结合图像、语音等数据,更全面地理解情感表达。近年来具身智能逐渐兴起,具身情感计算不仅关注情感的识别与生成,更需要实现情感在具身交互中的自然表达与反馈技术。未来的技术发展,情感计算将在多模态与具身交互的融合中,确保生成的情感内容符合伦理道德,构建更具同理心的人机交互系统提供关键支撑,推动人工智能向更自然、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杨巨峰
CCF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教授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数据与智能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情感计算汇刊(IEEE TAC)编委,中国情感计算大会(CCAC 2025)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计算机视觉大会(CCCV 2017)组织委员会主席,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CVPR 2024-2026)和国际人工智能大会(AAAI 2026)领域主席。作为主要作者之一参与提出了2024年中国科协十大前沿科学问题第1位“情智兼备数字人与机器人的研究”。
报告题目:情智兼备多模态模型初探
摘要:探讨融合认知智能(“智”)与情感理解(“情”)的多模态模型。聚焦于如何突破传统AI侧重单一认知能力的局限,尝试整合文本、图像、语音等多模态信息,以更接近人类的方式理解复杂情境中的语义与情感。内容包括:设计理念(情智协同)、关键技术创新(如跨模态统一表征与情感意图推理)、以及其在人机交互、内容创作、心理辅助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初步探索构建更自然、更具同理心的人机协作新范式的可能性。
王崇骏
南京大学教授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IIP研究组负责人、南京大学(中德)HPI研究院联合创始人。研究兴趣是自主智能与群体智能、智能系统及情感智能等,近五年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973、发改委4G专项、工信部产业化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撑计划及重点研发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基金与企事业资助项目50余项。在教育医疗类惠民行业、优政兴业类政府领域、互联网新经济领域有3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产品化和商品化推广。
报告题目:解码情感还是制造幻象?——AI情感识别的真实性悖论
摘要:聚焦人工智能情感识别技术面临的核心悖论:它声称能“解码”人类真实情感,却可能正在“制造”脱离现实的简化幻象。技术通过分析面部表情、语音、生理信号等,试图将复杂、流动且高度情境化的人类情感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标签。然而,这种技术路径潜藏根本性挑战:它依赖预设的、固化的“情感-行为”映射模型,忽略了情感的个体差异、文化背景、主观体验及动态演变。因此,AI情感识别所宣称的“真实性”存疑,其输出更可能是算法构建的、符合特定数据训练模式的“幻象”,而非对内在情感状态的准确反映。该悖论不仅关乎技术精准度,更触及我们对情感本质的理解与人机交互伦理的深层思考。
常雪亮
科大讯飞智慧心育研究院院长,智慧心育产品线总经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生,科大讯飞智慧心育研究院院长,智慧心育产品线总经理。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心理健康教育分会委员,脑科学和数字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电教馆智慧教育培训专家。参与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语言模型在学生日常心理陪伴领域中的应用》、安徽省《基于语音语义表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评估与预警研究》等国家、省级课题研究;具有《基于多模态特征的情绪定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心理健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交互筛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等8项专利。
报告题目:大模型在青少年心理筛查和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我们运用多模定量心理评估智能算法和虚拟人交互技术开展心理筛查,在北京、合肥等地区的精神专科医院心理辅诊场景中,AI与专科医生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达到了95.5%,在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区的高中校园心理筛查场景中,AI心理老师的筛查准确率达到了89.4%,比传统心理量表高25.6%。其次,认知大模型在学习了近10亿条心理专业数据后,具备了多模态情感识别、共情表达、寻因式提问以及个性化心理指导等心理辅导能力。在上海、北京、安徽、深圳等地区的学校进行使用,可以将学生个性化心理辅导覆盖率从不足5%提升到74%,学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下降。
思辨嘉宾
毛启容
江苏大学教授
江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国家重点项目第一完成人,连续3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2022,2023,2024),江苏省“333人才工程”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负责人,江苏省大数据泛在感知与智能农业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镇江市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项目、人才评审专家。TMM、TAC、IJCAI、CVPR等多个ACM/IEEE会刊和国际/内知名会议的审稿人和共同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情感计算、多媒体信息处理以及人机交互,研究成果在计算机学报、CVPR、ACMMM、TIP、TMM等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和行业学会科技进步奖4项。
王中卿
苏州大学副教授
苏州大学副教授,江苏省双创博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抽取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顶级会议与期刊上(CCF-A/B)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目前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并担任IEEE TASLP、IEEE TBD、ACM TALLIP等多个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及重要国际会议IJCAI、AAAI、EMNLP、COLING等的领域主席或高级程序委员。
杨立伟
字节跳动火山引擎汽车总经理、智慧出行和具身研究院院长
曾任职于博世、腾讯,在汽车数智化领域有着十余年从业经验。2020 年加入字节跳动,领导火山引擎开拓汽车和具身智能市场。火山引擎将字节跳动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增长方法、技术能力和工具开放给外部企业,依托行业领先的云计算、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在数字化升级中实现持续增长。在立伟的带领下,火山引擎已经服务了汽车行业诸多头部企业,业务覆盖智能辅助驾驶研发、AI座舱、智慧营销、汽车出海等领域,同时与多家具身智能企业达成合作,推动智能汽车与具身智能产业融合发展与创新。
结识同行翘楚,专业技术传讲布道;
洞察前沿趋势,拓展专业视野;
产业与技术直面交流、共话“数智赋能 无限可能”——
CNCC2025
CNCC2025将于10月22-25日在哈尔滨举办。专题论坛将在往年多样化主题的基础上,首次通过“基础-前沿-未来”的一体化设计,满足不同背景参会者的需求,构建从知识获取到创新激发的完整路径,打造系统化、进阶式的参会体验。重点设置9大主题板块,每个主题板块的专题论坛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面向前沿领域的体系性Tutorial、聚焦前沿突破的专题论坛以及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辨论坛。
打开CCFLink小程序,开启CNCC智能参会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