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ore Ultra 系列(最新,取代了过去的i系列,比如i5/i7) Core Ultra 5:中端定位,适合学生、办公、轻度娱乐。 Core Ultra 7:高端定位,适合编程、视频剪辑、建模等专业。 Core Ultra 9:顶级性能,适合专业设计师、3D渲染、重度游戏者。
锐龙 8000 系列,也就是常说的R系列,在工作人员介绍的时候不要不知道(带 AI NPU,能耗比更好) Ryzen 5:中端办公 & 娱乐。 Ryzen 7:中高端,适合游戏和创作。 Ryzen 9:顶级性能,适合专业级的设计师等专业。
M1 → M2 → M3(最新) 适合喜欢macOS系统的人,优势是能耗比和优化。比如MacBook Air M3,轻薄且能够流畅跑视频剪辑。 缺点:只能用苹果系统,很多Windows软件兼容不佳,甚至不兼容。
英特尔和AMD都有清晰的型号命名规则,第一位或前两位数字就代表了代际,而代际直接对应发布年份。
1. 英特尔酷睿处理器
规则: 看
iX-XXXX
第一个或前两个数字。如果型号是 1位数,如
i3-10105
,第一个数字10
代表 第10代。如果型号是 2位数,如
i5-13400
,前两位数字13
代表 第13代。代际与发布年份对照表(近年主流):
第10代: 2020年
第11代: 2020年底 - 2021年
第12代: 2021年底 - 2022年
第13代: 2022年底 - 2023年
第14代: 2023年底 - 2024年 (注:笔记本的酷睿Ultra可视为新代际)
举例:
i7-10750H
-> 开头是10
-> 第10代 -> 2020年发布。i5-12500H
-> 开头是12
-> 第12代 -> 2022年发布。i9-13900K
-> 开头是13
-> 第13代 -> 2022年底发布。
2. AMD 锐龙处理器
规则: 看
R X XXXX
第一个数字。如
R5 5600X
,第一个数字5
代表 第5代。如
R7 7745HX
,第一个数字7
代表 第7000系列。代际与发布年份对照表(近年主流):
锐龙3000系列: 2019年
锐龙4000系列: 2020年
锐龙5000系列: 2020年底 - 2021年
锐龙6000系列: 2022年
锐龙7000系列: 2023年
举例:
R5 4600H
-> 开头是4
-> 4000系列 -> 2020年发布。R7 6800H
-> 开头是6
-> 6000系列 -> 2022年发布。R9 7945HX
-> 开头是7
-> 7000系列 -> 2023年发布。
核心/线程:例如“12核 16 线程”,核数越多并行性能越好。
基础频率/加速频率:决定单核性能与多核爆发力。
缓存:缓存大,对多任务和游戏性能有提升。
功耗:直接影响持续性能与发热。
看英特尔:i5-13400F,这个‘13’就代表它是2022-2023年发布的第13代产品,技术远比i7-10700K(2020年第10代)要新。
看AMD:R5 5600X,这个‘5’代表它是2020-2021年发布的5000系列,而R7 7845H则是2023年的7000系列新品。
二、显卡(GPU)
它决定了图像和游戏性能,显卡分为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
1.集成显卡(iGPU)
集成在CPU里,比如Intel Arc 核显、AMD Radeon核显、苹果M系列GPU。
优点:省电、发热低、便宜。
缺点:游戏性能有限。
2.独立显卡(dGPU)(NVIDIA 为主)
RTX 40系列(2025最新)
RTX 4050:入门级独显,玩LOL、守望先锋完全没问题。
RTX 4060:主流选择,3A游戏中高画质流畅。
RTX 4070:高端显卡,适合设计师和游戏玩家。
RTX 4080 / 4090:顶级性能,价格非常高,多见于游戏本。
集成显卡(iGPU):在 CPU 内置,功耗低,适合办公、轻度娱乐。
独立显卡(dGPU):独立芯片,性能更强,适合游戏、3D 渲染、AI。
容量:常见 8GB、16GB、32GB、64GB 现在 16GB 已经是主流了,8GB容易卡顿,且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电脑的需求了,32GB用于设计/视频/虚拟机。 频率:如DDR5-5600、LPDDR5X-7500,频率越高,带宽越大,性能越好,可能你会看到DDR4,估计现在很少见了,DDR4旧,DDR5新、速度快。 通道:双通道内存性能比单通道强很多,特别是核显用户。
类型:
SATA SSD:过时,不推荐。
NVMe SSD:主流,速度快。
接口标准: PCle Gen3:读写约 3000 MB/s。 PCle Gen4:读写约 5000-7000 MB/s PCle Gen5:旗舰本开始普及,读写可超过 10000 MB/s。
容量: 常见容量:512GB(起步)、1TB(舒适)。
尺寸:常见 13-16英寸,游戏本标准都是16英寸, 分辨率:1080p(主流)、2.5K(更清晰、标准配置)、4K(设计师用)。 刷新率:60Hz(普通、办公)、120Hz/144Hz(游戏、流畅、标准配置)、240Hz(电竞)。 屏幕类型:IPS(主流)、OLED(色彩更好,但是容易烧屏)、Mini-LED(亮度高,HDR效果强)。 色域:sRGB(办公)、DCI-P3(设计/视频)、AdobeRGB(专业摄影)。 办公本:1080P + 60Hz 就够。
游戏本:2.5K + 144Hz 更爽。
设计师本:4K + OLED 更精准。
六、电池与适配器
电池容量(Wh):数值越大续航越长,比如 50Wh(轻薄)、70-100W(游戏本)。
充电功率:
USB-C PD:65W、100W、140W(轻薄本常见)。
专用适配器:180W、240W(游戏本常见)。
有些笔记本支持30分钟充50%的快充。
七、续航和散热
轻薄本:续航10小时以上(如MacBook Air M3)。
游戏本:续航短(3-6小时),但是性能强。
散热决定了性能能否持续发挥,比如联想拯救者系列散热好,性能释放稳定。
续航时长我说的不准,只是大概,具体还要看怎么使用,要是轻薄本,你开的任务多了,续航也不会那么久,要是游戏本,你后台不开程序,或许可以顶个3-6小时。
八、接口和扩展性
常见接口:USB-A、USB-C,HDMI、耳机口等。
Thunderbolt 4 / USB4:支持高速传输、外接显卡。
HDMI:外接显示器,推荐 HDMI 2.1。
读卡器:摄影师必备。
耳机/麦克风接口:3.5mm。
网络:RJ-45(部分游戏本保留)。
无线:Wi-Fi 6E / Wi-Fi 7、蓝牙 5.3/5.4。
千万别忽视接口,不然买轻薄本还要天天带个扩展坞。
九、其他参数
重量:1–1.5kg(轻薄本)、2–3kg(游戏本)。
厚度:14–18mm(轻薄)、20–30mm(高性能)。
键盘:背光、键盘、是否有数字键盘。
摄像头:720p(够用)、1080p(清晰)、4K(专业)。
音响:杜比全景声、哈曼卡顿等音效加持。
这个其实不用太在意。
总结:
办公 / 学生党:Intel U 系列 / AMD U 系列 / MacBook Air M4,16GB RAM,512GB SSD。
游戏玩家:Intel H/HX / AMD HX + RTX 4060/4070 起步,16–32GB RAM,1TB SSD,高刷新率屏幕。
设计师 / 剪辑:Apple M4 Pro/Max 或 AMD HX + RTX 4080/5090,32GB RAM,2TB SSD,色准高的 OLED/Mini-LED 屏。
商务 / 出差:轻薄本(1.2kg 左右)、长续航、电池 70Wh+、接口丰富(Thunderbolt/HDMI)。
当你选中了自己心意的机器,你要求店员给你拿未开封的机器,拿了之后你别急着拿货付款走人,你要让工作人员当面拆封验机。
一、外观检查
1.包装箱
确认是原封:有厂商封条,没有二次封口的痕迹。
核对外包装上的 序列号/SN/条形码,与发票、订单、保修卡一致。
2.机身外观
检查机身是否有划痕、磕碰。
屏幕是否有坏点、色斑、灰尘等。
键盘、触控板是否正常,无松动或不均匀(等开机的时候再测试一下能否正常使用)。
电源适配器是否是原装(看电源铭牌和包装)。
二、开机前检查
1.确认封条:如果是全新机,应该是你亲手拆开封条,如果是工作人员拆,得在你眼皮底下亲眼看到他拆开,否则就是有问题。
2.检查电源适配器:功率和型号是否与官网一致(如 65W、100W、140W)。
三、开机检测
让工作人员协助,最好自己操作,或者工作人员操作,当着你面检测。
1.系统信息核对
开机进入系统,检查处理器型号、内存大小、硬盘容量、显卡型号 是否与宣传的一致。
Windows:找到设置 → 系统 → 系统信息
MacBook我就不知道了,自行百度吧。
2.屏幕检测
可以下载图吧工具箱,打开检测屏幕纯色图片(红、绿、蓝、黑、白),检测是否有两点/暗点/红点/漏光。
调节亮度,看看是否均匀。
3.硬盘健康
Windows:Win+R 输入 cmd 输入 wmic diskdrive get status (显示 OK 就是正常)。
Mac:磁盘工具里检查S.M.A.R.T状态。
4.电池状态
Windows:命令行输入 powercfg /batteryreport ,查看电池健康度。
新机电池循环次数一般在0-5次。
MacBook:按住Option,点击电池图标,查看循环次数(新机小于 5)。
5.键盘、触控板、接口
键盘逐个按键测试,包括组合键。
触控板是否灵敏,最下方左右两侧可以点击,看看是否可以正常点击,右侧点击相当于鼠标右键。
USB、耳机孔等接口插一次,确认能正常识别。
6.散热和噪音
跑一下此时程序,看看风扇是否有异响。
7.网络功能
连接WiFi测试,确保网卡正常。
蓝牙开关是否可用。
最后注意,新机在第一次开启的时候是开启不了的,需要插上电源,插上电源显示橙色才是对的。开机准备进入系统的时候,有一个步骤需要联网,千万别联网,否则联网激活后,机器出了问题,维权更难。微软的office最好等7天之后再激活使用。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在选购新电脑时少走弯路,做到心中有数。愿你最终能买到一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笔记本,让它陪伴你高效学习、工作与娱乐。
三连加关注,追文不迷路。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