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兰德公司发布研究报告《评估美国到2030年的新增人工智能电力容量》(Assessing the United States' Additional AI Power Capacity by 2030),系统性地评估了在人工智能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的背景下,美国电力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潜在机遇。报告指出,尽管规划中的发电项目众多,但考虑到项目完成率、资源间歇性、电网损耗和计划退役等多重因素,到2030年美国电网实际可增加的有效电力容量远低于预期,可能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爆炸性的电力需求。报告通过对前端电网(FTM)和用户侧(BTM)发电资源的深度剖析,提出了一个更为现实的电力容量评估框架,并为政策制定者、电网规划者和行业参与者提供了一系列关键建议。启元洞见编译整理了报告的核心内容,以供读者参考。
PART1
问题提出:
人工智能引发的“电荒”焦虑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惊人速度和规模,正对美国的电力基础设施构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导致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急剧攀升。现有电网已在努力应对这一局面,而未来的挑战将更为严峻。
关于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增长,各方预测差异巨大,从新增34吉瓦(GW)到253吉瓦不等。这种差异源于对需求增长速度、技术效率提升、数据中心扩张计划等方面的不同判断。例如:
兰德公司预测,到2030年,仅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就可能为全球带来327吉瓦的电力需求,其中美国的需求量预计在158吉瓦至253吉瓦之间;美国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预测,到2030年,包括人工智能和非人工智能用途在内的数据中心将带来47吉瓦的增量需求;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的预测则更为惊人,认为到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可能达到74到132吉瓦,意味着在当前水平上增加34-92吉瓦。
除了总量的挑战,单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也极为可观,一个设施的耗电量到2030年可能高达5吉瓦,这相当于美国爱达荷州(Idaho,5.4吉瓦)或缅因州(Maine,5.3吉瓦)等整个州在2023年的夏季净发电能力。
尽管面临挑战,接入电网仍然是数据中心的首选,因为它能提供更高的可靠性、韧性和成本效益。因此,本报告的核心问题是:考虑到当前的扩容计划,到2030年,美国到底能增加多少可用于支持人工智能等新增负荷的电力容量?
为回答这一问题,报告引入了一个新的评估指标——可用容量(Available Capacity)。该指标不仅考虑了发电设施的铭牌容量(Nameplate Capacity,即理论最大输出),还综合了项目完成的不确定性、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通过有效荷载能力“ELCC”或容量认证因子“CAF”进行折算)、输配电损耗以及计划中的发电机组退役等现实因素,从而提供一个能与数据中心等新增负荷进行直接比较的、更为可靠的容量估算方式。
本报告的分析涵盖了两种主要的电力资源。
1
前端电网(Front-of-the-Meter,FTM)资源:指与广域电网整合的大型发电厂和储能设施。
2
用户侧(Behind-the-Meter,BTM)资源:指位于用户(如家庭、商业楼宇)一侧的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系统,如屋顶光伏和电池储能。
PART2
前端电网(FTM)的前景:
从宏大规划到骨感现实
报告对FTM新增容量的评估遵循一个四步法(见图1),层层剥离理想化的规划数据,最终得出净可用容量的现实估算。
图1 将规划中的前端电网(FTM)项目转化为可满足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可用容量的方法图示
第一步:估算规划中的总容量
通过对美国七个独立系统运营商(ISO)的互联请求队列数据和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发电机清单进行分析,报告识别出到2030年,计划并网的FTM项目总铭牌容量高达1015吉瓦。其中,约49%是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44%是电池储能。(见图2)
图2 美国规划中的能源项目新增铭牌容量(按年份,2025-2030)
第二步:考虑项目完成率
历史数据表明,进入互联队列的项目最终只有一小部分能够成功并网发电。报告估算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资源类型的平均完成率。例如,化石燃料项目的平均完成率约为27%,而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项目仅为13%。其中,一些地区的储能项目完成率甚至低于1%。
将这些完成率加入计算后,1015吉瓦的规划容量急剧缩水。结果显示,预计到2030年实际能够完成并网的铭牌容量仅为151吉瓦,相比规划值减少了近七倍。(见图3)
图3 美国预计将建成的新增电力铭牌容量(按年份,2025-2030)
第三步:计算有效容量
对于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这类间歇性或能量受限的资源,其铭牌容量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在高峰负荷时段的可靠贡献。报告采用了各ISO使用的容量认证因子(CAF)或有效荷载能力(ELCC)对此进行折算。
例如,核电和煤电的CAF通常在85%以上;太阳能的CAF在许多地区仅为10%-20%,甚至更低;储能的CAF相对较高,通常在70%以上,但其贡献依赖于能否从电网获得充足的电力进行充电。
经过CAF/ELCC折算并扣除约5%的输配电损耗后,151吉瓦的预计建成容量进一步减少。最终,新增项目的总“可用容量”仅为77吉瓦。
第四步:扣除计划退役容量
在增加新电源的同时,老旧的发电机组也在不断退役。报告显示,到2030年,美国计划退役约55.6吉瓦的铭牌容量,其中70%是煤电,29%是油气发电。这些退役机组大多是能够提供稳定出力的“可靠容量”,其折算后的可用容量损失约为44吉瓦。(见图4)
图4 规划中的退役容量(按资源类型和地区,2025-2030)
最终结论:FTM净增容量仅为33吉瓦
将新增的77吉瓦可用容量与损失的44吉瓦退役容量相抵,报告得出惊人结论:到2030年,美国前端电网的净可用容量增量仅为33吉瓦。(见图5和图6)
图5 可用新增容量与计划退役容量对比(按年份,GW)
图6 美国前端电网(FTM)电力容量从规划到预计净增的变化对比(到2030年)
这一数字远低于大多数机构对人工智能电力需求的预测下限。此外,这种净增容量在地区间分布极不均衡。美国德州电网(ERCOT)是唯一一个预计将实现大规模净增长的地区,预计新增59吉瓦。而其他多个地区,如美国PJM电力市场、美国中部大陆独立系统运营商(MISO)和美国加州输电系统运行商(CAISO),由于大量的机组退役,其净可用容量实际上是负增长的。(见表1)
表1 各地区活跃项目、预测新增、退役及最终净估算的可用容量(2025-2030,单位:GW)
PART3
释放FTM潜力的五大杠杆
面对严峻的前景,报告分析了五种可能在短期内(到2030年)释放更多FTM可用容量的潜在“杠杆”,并对它们的影响进行了量化评估(见表2)。
杠杆一
优先支持高容量因子(High-CAF)项目。优先处理天然气和储能等高可靠性项目的并网请求。分析显示,这类项目的完成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来约4吉瓦的新增可用容量。如果所有规划中的高CAF项目(主要是295吉瓦的储能和35吉瓦的天然气)都能100%完成,理论上可带来330吉瓦的总可用容量,但实现难度极大。
杠杆二
延迟计划退役。推迟现有44吉瓦可用容量的退役计划。这是短期内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一半的退役计划被推迟,就可增加22吉瓦的可用容量。然而,这会带来环境、经济和社会成本,因为这些老旧机组效率低下且污染严重。
杠杆三
为独立可再生能源项目加装储能。将规 划中的独立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改造为“光伏+储能”或“风能+储能”的混合项目。这能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容量。报告估算,如果所有规划中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都进行混合化改造,最多可解锁30吉瓦的额外可用容量。
杠杆四
优先处理已进入后期阶段的项目。优先推进那些已经完成了签署施工服务协议(CSA)等关键环节的项目,这些项目成功并网的概率更高。如果能确保所有已进入后期阶段的项目(约63吉瓦)全部完成并网,将是一大助力。
杠杆五
全面改进电网互联流程。这是最根本但也最长期的解决方案,美国电网互联队列的严重积压是限制新增供应的最大瓶颈。分析表明,所有项目的完成率普遍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带来5吉瓦的可用容量。
表2 解锁额外容量的潜在杠杆总结
PART4
用户侧(BTM)的崛起:
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除了FTM,用户侧的分布式能源(BTM)特别是屋顶光伏和电池储能,正在成为电力供应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BTM资源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电网为数据中心供电,但它们可以有效降低高峰时段的电网负荷,从而间接释放出更多容量给其他用户。
报告基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标准情景”数据,并结合了各ISO的最新数据,对BTM容量的增长进行了预测。
(一)基准情景预测
1.铭牌容量增长:预计到2030年,美国BTM光伏铭牌容量将从2024年的约51吉瓦增长到106.5吉瓦;BTM储能将从5.9吉瓦增长到41.5吉瓦。(见表3和表4)
2.有效容量增长:将这些铭牌容量同样通过ELCC/CAF进行折算后,报告预测,到2030年,BTM资源将能提供49吉瓦的新增有效容量来帮助削减电网峰值负荷。(见表5)
BTM新增有效容量的区域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特点(见图7),其中德州(ERCOT)、中西部(MISO)和一些非ISO地区增长潜力最大。
表3 各地区用户侧(BTM)太阳能光伏铭牌容量增长预测(至2030年,单位:GW)
表4 各地区用户侧(BTM)储能铭牌容量增长预测(至2030年,单位:GW)
表5 各地区用户侧(BTM)总有效容量增长预测(至2030年,单位:MW)
图7 各地区/电网运营商(ISO/RTO)用户侧(BTM)可用容量新增量(到2030年,单位:GW)
(二)不确定性与敏感性分析
BTM的预测比FTM更具不确定性,因为它依赖于经济模型而非具体的项目队列。为此,报告进行了两种敏感性分析:
1.积极情景:假设未来所有新增的BTM光伏都与储能捆绑(即“光伏+储能”混合系统)。由于混合系统的ELCC远高于单独的光伏系统,在这种情景下,到2030年BTM可贡献的有效容量将飙升至83吉瓦,比基准情景高出70%。这凸显了储能对于提升分布式能源价值的决定性作用。
2.消极情景:假设由于供应链问题或政策变化,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高于预期,导致BTM光伏和储能的部署速度放缓。在这种情景下,到2030年BTM贡献的有效容量将降至38吉瓦,比基准情景低23%。
PART5
综合结论与政策建议
将FTM和BTM的预测结果汇总,报告综合得出最终结论:到2030年,美国电网预计将新增总计82吉瓦的净可用电力容量,其中包括来自前端电网(FTM)的33吉瓦和来自用户侧(BTM)的49吉瓦。(见表6)
尽管82吉瓦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它仅仅处于对人工智能电力需求预测范围(34-253吉瓦)的中下区间。这意味着,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电力需求遵循较为激进的预测路径,那么美国电力系统将面临严重的供应短缺。
表6 各地区前端电网(FTM)和用户侧(BTM)可用容量新增汇总(2025–2030, 单位:GW)
基于以上分析,报告向政策制定者、电网运营商和行业参与者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建议。
(一)
针对前端电网(FTM)的建议
1.关注点应从“铭牌容量”转向“净有效容量”。政策和激励措施应优先支持那些能提供稳定、灵活力量的资源,如天然气、储能和核能,而非仅仅追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数字。
2.果断采取短期干预措施。面对迫在眉睫的短缺风险,必须考虑一些“一事一议”的解决方案,如战略性地延长部分高价值化石燃料机组的服役年限,并为改造机组提供支持。
3.大力简化和加速电网互联流程。改革互联队列的研究和审批流程是重中之重。可以考虑为已满足特定条件(如完成选址、获得主要许可)的“准备就绪”(shovel-ready)项目开辟快速通道。
4.重新审视核能的价值和时间表。尽管报告的基准分析未包含新增核电,但决策者应重点考虑重启已退役核电站和建设新核电站(包括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可能性,并将其纳入长期规划。
(二)
针对用户侧(BTM)的建议
1.大力鼓励BTM资源的部署,尤其是储能。BTM是平衡供需、提高电网韧性的重要工具。政策应特别鼓励BTM储能的安装,因为其对降低峰值负荷的贡献远大于光伏。
2.加强对BTM资源的监测和整合。电网运营商需要更准确地掌握BTM资源的规模和运行状态,将其作为一种可调度的“资源”而非简单的“负荷削减”来管理。
3.确保BTM用户公平分摊电网成本。随着BTM渗透率提高,需要设计合理的电价机制,确保BTM用户为其使用的电网备用和维护服务支付公平的费用,避免“电网死亡螺旋”(即成本不断转移给剩余的非BTM用户)。
总之,兰德公司的这份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复杂而充满挑战的未来图景。人工智能的浪潮既是技术革命的推动力,也是对能源基础设施的一次极限压力测试。若要确保这场技术革命能够平稳、可持续地进行,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大国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对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模式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启元洞见。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