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圈,很少有什么能比一场高调发布会后的“大型翻车现场”更具戏剧性。尤其是当主角是OpenAI,那个曾经被视为AI世界“创世神”的公司时。
上周末,OpenAI隆重推出了其新一代旗舰模型GPT-5,号称将大幅减少幻觉,并通过一个“智能路由”系统,根据提示的意图和复杂性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模型。
OpenAI创始人奥特曼不止一次在媒体面前暗示,GPT-5的诞生将是AI革命的“奥本海默时刻”、“其他模型看起来都像是小孩子”,把用户的期望值直接拉满,认为这是一场“降维打击”式的升级,将用户从繁琐的模型选择中解放出来,直达“博士级专家”的智能体验。
但现实却给了OpenAI一记响亮的耳光。
中看不中用的GPT-5
在GPT-5发布之前,ChatGPT的用户可以像在高级餐厅点菜一样,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不同的AI模型(如GPT-4o、o3、4.5等)之间自由切换。每个模型都有其独特的“脾气”和专长:有的擅长创意写作,有的精于编程调试,有的则以其“温暖”和“人情味”赢得了用户的喜爱,甚至被一些人当成了情绪支持的伙伴。
然而,OpenAI的“革命性”决策,彻底打破了这种默契。他们自信地认为,GPT-5这个“一统江湖”的超级模型,足以替代所有旧版本,因此毫不留情地砍掉了模型选择菜单。
结果可想而知。
在一夜之间,ChatGPT的Reddit和社交媒体社区变成了大型“声讨会”。“GPT-5是史上最烂”、“OpenAI搞了一场AI史上最大的偷梁换柱”、“我的GPT-4o去哪儿了?”类似的抱怨铺天盖地。许多用户发现,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作流被新模型搞得一团糟。新模型虽然在某些基准测试上表现亮眼,但实际使用中却显得“刻板、无趣,像个过度劳累的秘书”。它给出的回答更短、更公式化,还频频犯下一些低级错误,比如简单的数学题、或是代码生成中的低级逻辑漏洞。
更让用户无法接受的是,OpenAI取消了选择权,相当于在用户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强行把他们绑上了一辆他们并不想坐的“升级版”列车。这不仅是对用户习惯的漠视,更是对付费用户的“背叛”。许多人因此怒而取消了订阅,用钱包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恶评如潮,奥特曼周末“救火”
面对恶评如潮,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度过了焦头烂额的一个周末。他不得不亲自上阵“救火”,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用户的愤怒。
在一位用户直接问“4o还会回来吗”之后,奥特曼给出了一个简短而有些无奈的回答:“它回来了!去设置里选择‘显示旧版模型’吧。”这短短几个字,宣告了GPT-5“一统江湖”营销的破产。
奥特曼随后也在推特上承认了这次“失误”,他写道:“如果你一直在关注GPT-5的发布,你会发现一些人对特定的AI模型产生了多么强烈的依恋。这种感觉比人们过去对其他技术产生的依恋更强烈、更特别……所以,突然取消用户依赖的旧模型是一个错误。”
“错误”,这个词用得可谓是相当克制。对于那些依赖GPT-4o进行创作、编码、甚至寻求情感慰藉的用户来说,这已经不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小失误”,而是一次对他们工作和情感世界的粗暴干预。
奥特曼的“悔过”也伴随着一些有趣的细节。有用户担心,如果自己继续使用4o,会不会被OpenAI贴上“怪人”的标签。奥特曼赶紧安抚道:“绝对不会!”。OpenAI还顺应“民意”,重新开放了查询功能,让用户可以看到自己的提示到底是由哪个模型处理的。
AI营销接连翻车:用户选择权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继Manus、Grok等营销炒作翻车后,遥遥领先的AI龙头GPT-5的乌龙事件,再次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技术指标领先并不等于用户满意。OpenAI过于自信地认为,一个在基准测试上跑分遥遥领先的“全能型”模型,在现实场景的实操表现也许还不如一个旧版本,AI的“奥本海默时刻”,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这次“急刹车”式的版本恢复,与其说是OpenAI的“以用户为中心”,不如说是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OpenAI在追求技术突破时,对用户体验的忽视。这种“霸气”的升级,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掌声,反而动摇了用户对公司的信任。
当GPT-5被强行“降维”为可以与旧版模型并存的选择时,OpenAI也该重新思考,真正的“下一代”AI,应该如何与用户共舞。毕竟,AI的未来,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更不应该只有一种选择。
END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