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盟发布《生命科学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宣称每年将投入超100亿欧元,力争到2030年成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领导者。《战略》首次将中美并列为主要竞争对手,以AI与数据为核心抓手,构建高门槛技术生态,强化技术和制度双重主导,对我“AI+生命科学”发展带来多重冲击。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应加快构建自主数据与模型体系,推动“技术-场景”融合创新,并把我中欧领导人会晤后的窗口期,拓展规则协调与市场准入空间。
一、欧盟以AI为支点重构生命科学主导
《战略》提出欧盟发展生命科学“三大支柱”:一是加强投资,聚焦基础设施和临床试验,完善科研与转化体系;二是加快市场准入,制定《生物技术法案》,简化审批流程;三是推动创新采纳,设立3亿欧元公共采购资金,扶持本地初创企业。显示出欧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四方面考量:
(一)全球公共卫生领导真空下,欧盟加快谋求全球生命科学主导权。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在生命科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政策充满不确定性,其削减科研经费、裁撤机构人员、叫停流行病学研究、退出世卫组织等行为,导致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领导力和公信力持续下滑,为欧盟强化生命科学领域规则主导权提供机遇。
(二)对华重视空前提升,首次将中美并列为“主要竞争对手”。《战略》多次提及中国对欧盟全球竞争地位的冲击,并使用“减少依赖”“价值趋同”“制度一致性”等表述,显示出欧盟正从传统的技术合作思维,转向以制度防御与产业博弈为主的竞争战略。《战略》指出,中国在全球生物技术高价值专利中占比已达10%,且增长迅速,未来将超越欧盟当前的18%,并在医疗器械、临床研究和创新转化等领域对欧构成实质性竞争压力。
(三)以AI和数据为技术锚点,重塑生命科学体系。《战略》将AI和数据确立为投资规模最大的优先方向,依托“地平线欧洲”“欧盟健康计划”“数字欧洲”三大计划,围绕算力体系、数据基础、制度监管三方面展开部署建设,着力弥补欧洲在“AI领域难以与中美科技巨头抗衡”的短板。具体来说:建设先进算力体系,投资200亿欧元建设最多5个AI巨型工厂,用于训练药物设计、蛋白建模的万亿级参数模型。同时布局13个AI工厂网络节点,负责模型微调与应用部署。加强数据基础设施,支持多模态AI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5000万欧元),建设欧洲基因组数据基础平台(5000万欧元),并设立“虚拟人类孪生孵化器”(800万欧元)。推进制度监管协同,引入“数字监管沙箱机制”,支持AI模型在真实场景中测试评估,增强技术合规落地能力。
(四)将公共采购作为关键制度工具,排挤他国产品。欧盟委员会设立3亿欧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采购本地初创企业的创新医疗产品(如疫苗、癌症疗法、气候健康解决方案)。《战略》指出,公共部门掌控欧洲约75%-78%的医疗支出,应率先采购这些尚未商业化的产品,通过提前锁定需求,引导技术研发方向,并在制度上限制中国等第三国技术进入欧洲高端医疗市场。
二、对我“AI+生命科学”发展带来多重冲击
欧盟正通过战略重构加快争夺“AI+生命科学”主导权,构建技术闭环与制度壁垒,抬升我技术准入门槛。同时,不断强化以“采购+规则”为核心的产业重塑机制,挤压中欧合作空间,推动生命科学领域进入制度主导力竞争新阶段。
(一)争夺生命科学领域AI与数据主导权,对我形成技术冲击。欧盟明确将“科学AI”定位为技术主权核心,重点布局AI巨型工厂、虚拟人类孪生平台和高标准生物数据基础设施,构建“模型-算力-数据-验证”一体化科研体系。相比之下,我在底层算力、核心算法、生物数据、临床验证等关键环节仍存较强的对外依赖,且数据碎片化与转化链条断裂等问题突出。随着欧盟“AI+生命科学”技术体系日趋成型,其对科研范式和技术规范的主导力将持续上升,将抬高我技术准入门槛,并削弱我在全球前沿生命科学生态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本地化布局与规则壁垒同步升级,压缩我对欧经贸合作空间。欧盟以“战略自主”为目标,推动生命科学本地化布局与制度性贸易壁垒同步升级,将削弱对我供应链依赖。一方面,通过新药品法案和先进疗法中心网络等,减少对我医药外包服务及原料药、疫苗中间体的依赖。另一方面,设立“绿色可持续+原产地”准入门槛,强调支持本地企业。值得警惕的是,2025年6月欧盟限制中企参与500万欧元以上医疗器械公共采购,并规定中标产品中“中国成分”不得超过50%。这种“采购+规则”的组合拳,正在形成有针对性的技术贸易保护体系,显著阻碍我高端医疗与AI健康产品进入欧盟公共医院和医保体系。
(三)强化全球规则输出,与我生命科学博弈复杂化。欧盟以其“擅长”的“绿色、伦理、可解释性、透明性”为价值锚点,输出生命科学治理范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关键制度变量。通过强化数据合规要求、推行AI监管沙箱、推广非动物实验机制,以及构建多国伦理协调平台,欧盟正构建“高合规、重伦理”的技术规则体系,显著抬升我在数据使用、伦理适配和产品准入等方面的制度门槛。“AI+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与规则博弈,正成为中欧美地缘科技竞争的新焦点。
三、应对建议
当前正值欧盟加快战略布局、重塑“AI+生命科学”规则体系的关键窗口,我可着眼制度演进趋势和技术竞争格局,前瞻部署数据、模型与合作机制,提升我应变能力与制度塑造力。
(一)构建自主大模型与生物数据合规体系,突破关键环节技术依赖。加快建设国家主导的多模态生物数据共享与合规体系,覆盖真实世界临床数据、组学数据等重点场景,完善数据采集、标注、脱敏等监管规范。依托本地算力和大模型架构,打造具备本土知识偏好的生物基础模型,突破蛋白预测、药物生成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依赖,提升核心算法与关键数据的自主可控水平,夯实数据安全和伦理治理基础。
(二)设立“AI+生物”企业协同孵化,构建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的创新生态。设立专项孵化机制,推动AI企业与药企、医院协同共研,贯通数据训练与临床验证的全链条。在粤港澳、张江、成都等创新集群探索“真实场景+算力平台+伦理沙盒”一体化创新示范,重点攻克蛋白质设计、个性化疗法等落地瓶颈。鼓励企业通过设立子公司、并购参股等方式布局欧盟市场,有效规避“原产地”政策限制。
(三)用好中欧对话窗口,强化规则衔接与国际合作。依托中欧领导人对话成果,推动“AI+生命科学”领域规则互认,探索数据出境、模型合规、伦理监管等合作试点。重点针对欧盟《生物技术法案》等法规,制定本地适配的合规指南和认证路径,提升中企准入能力。鼓励参与“地平线欧洲”等项目,构建联合标准与共享平台,积极拓展与拉美、中亚在疫苗开发、药品注册、数据互认等方面的多边合作,强化对“全球南方”生物规则主导与塑造。
作者简介
戴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三室
研究方向:生物领域形势跟踪及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研究
推荐阅读
编辑丨郑实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