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7日电(记者李京 宋宝刚)“北京市围绕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出台了《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不仅回应北京的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也和‘五子联动’布局相呼应,为其他省市‘打了个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市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这样说。
齐向东向记者介绍,《条例》面向数字时代提出了北京方案,从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资产、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治理水平等方面,全面加深北京数字化程度,符合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需要。
对此,齐向东提出网络安全企业助力数字安全建设的三个聚焦点:
第一,聚焦合规要求,探索数据安全治理新思路。《条例》指出,“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建立数据治理和合规运营制度,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他表示,目前,大量企业机构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在安全建设上“有心无力”。要积极探索数据合规治理新思路,把技术、管理、法律结合起来,助力企业解决数据安全合规难题。
第二,聚焦应用场景,加快网络安全产品迭代升级。《条例》对政企机构的数据处理、风险监测、安全事件处置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各大机构的网络安全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将围绕企业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在战略规划、解决方案、集成设计、安全运行服务上全面发力,为政企机构提供全方位的网络安全能力支持。
第三,聚焦人才培养,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条例》支持企业与院校通过联合办学,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形式,拓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继续加强“产学研用”相融合,通过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网络安全大赛、补天白帽大会等多种方式,培养、挖掘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行业繁荣发展。
当前,新科技革命推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不断拓展网络安全新边界、衍生网络安全新需求。带来日趋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对此,齐向东建议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把数据安全方面的法律要求,转化为可实施可操作可检测的技术要求。
齐向东进一步解释道,“数据经济要发展,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必须流通起来。但数据要素的隐私安全和价值挖掘之间一直存在矛盾。一边是新型数字产业亟需数据去搞发展、搞创新,另一边是企业机构不敢、不愿、不能共享数据。所以,建议充分借助技术手段,对原始数据进行脱敏处理,确保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条例》提出,平台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平台管理制度规则,同时明确,支持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大创新研发投入。
在齐向东看来,落实好《条例》提出的管理制度规则,平台企业应该做好两篇文章。
第一,守住法律红线。齐向东举例说明,“比如,仅工信部2021年通报整改APP 1500多款,对500多个拒不整改APP下架处理。平台企业要守住法律红线,规范经营”。
第二,加大技术保障。除了自觉遵循法律法规,平台企业还要加大技术投入,建立“自证清白”的数据安全系统。一方面,平台企业涉嫌踩红线时,要通过技术手段自证清白,否则就要面临安全审查;另一方面,一旦确认违规,在评估后果时,平台企业要自证未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无法证明后果不严重,可能面临严重处罚。
与此同时,齐向东表示,确保《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下一步,还应加紧制定配套措施方面。谈及具体建议,齐向东表示:
01
第一,出台具体政策鼓励重点企业承担前沿技术研发工程。
02
第二,制定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配套措施。
充分发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功能,完善数据交易的范围和准则,培育专业的数据交易商、数据安全商,加快推进数据所有权、使用权、运营权、收益权确权改革试点,确保数字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03
第三,规定数字化项目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预算分开单列。
“按照信息化发达国家的经验,网络安全投资达到应用系统投资额的10%~30%,就能够起到推动数字化业务的作用。”齐向东说,对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和投资进行强制性规范,切实提高网络安全在数字经济项目中的占比。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