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CQCC2025)将于2025年7月21-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大会主题为“量子计算融合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目前大会日程已确定,邀请领域内众多院士专家进行特邀报告,举办十余场次专题分会、高规格产业分会与专业展览。欢迎注册参会!
大会概况
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CQCC2025)将于2025年7月21-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本次大会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量子科学技术年”,以“量子计算融合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汇聚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应用、标准制定等多维度全方位探索量子计算与量子科技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产业。
近年来,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两大领域高速发展,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上并驾齐驱的双重引擎。本次大会将呈现学术、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精彩内容,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量子科技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特邀报告嘉宾
本次大会特邀报告环节基本确定,邀请了薛其坤、苏刚、丁津泰、翟荟、张潘、王磊、苏晓龙、邓东灵等知名院士、专家为大会作大会报告。
薛其坤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巴克利奖、菲列兹·伦敦纪念奖、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和复旦-中植科学奖等奖励与荣誉。
报告题目:待定
苏刚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苏刚,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统计物理及计算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在包括Nature、Nature Materials、PRL等国内外期刊和专著上发表了320余篇论文和章节,在Springer出版专著一部,成果被Science News, Materials Today, NPG Asia Materials, Physics World, PhysOrg.com等作为研究亮点报道。先后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B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项目等。
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等。
报告题目:量子智能计算:机遇与挑战
丁津泰
西交利物浦大学数理学院教授
丁津泰,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唯一抗量子密钥建立标准ML-KEM(FIPS 203,前身为Kyber)的设计者之一。他是首个量子密钥交换的发明者和专利权人,该密钥交换是ML-KEM授权给NIST的两项专利之一。他是西交利物浦大学数理学院院长,辛辛那提大学查尔斯·菲尔普斯·塔夫脱杰出名誉教授。加入西交利物浦大学之前,他是清华大学全职教授。他于1995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他曾在京都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RIMS)担任讲师;2006年至2007年,他作为洪堡学者和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他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后量子密码学。他与同事开发了彩虹签名算法,该算法是NIST后量子标准化进程中第三轮候选算法,并最终入围最终候选方案。他与同事彻底破解了NIST第二轮后量子签名候选算法LUOV和第三轮候选算法GeMSS (HFEv-),并因此荣获Crypto 2021最佳论文荣誉提名奖。他还担任了第二届、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国际后量子密码学大会的联合主席。2025年3月,他的团队破解了达姆施塔特SVP 200维挑战成为世界纪录保持者,这是格密码学安全性分析的里程碑和根本性突破。
报告题目:突破200维格最短向量问题挑战
翟荟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翟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22)、科学探索奖 (2021)、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2020)、Web of Science高被引学者(2019)、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奖(2019)、中组部科技创新人才(2019)、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获得者(2018)、APS Outstanding Referee (2017)、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主要从事冷原子和凝聚态等系统中量子物质的研究,主要包括量子物质的非平衡动力学理论、基于原子阵列的量子计算和冷原子体系的量子多体物理。
报告题目:Highly Entangled AI and Physics
Damian Markham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索邦大学教授
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资深研究员,现任法国索邦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室LIP6量子信息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涵盖量子计算、量子网络和纠缠理论。2004年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东京大学、巴黎第七大学和法国国立高等电信学院,2016年起就职于索邦大学,期间曾赴日本国家信息科学研究所日法联合实验室访学。目前已发表论文百余篇,被引逾五千次,受邀在QIP(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和TQC(Theory of Quantum Compu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ryptography)等会议作报告,并担任多家旗舰期刊审稿人,并于巴黎发起“QuantumParis”研讨会,十余年间积极促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Damian Markham研究员自2009年起开设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课程,并曾于东京大学讲授量子力学课程,指导博士后与研究生二十余名。凭借对量子基础与网络工程的深入结合,他带领团队在量子网络验证和多方机密计算等方向取得重要突破,为未来可验证、可扩展的量子互联网奠定了理论基础。
报告题目:The Power of Connecting Quantum Computers
张潘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从事统计物理、量子物理与机器学习交叉领域的研究。他提出了稀疏态张量网络方法,解决了谷歌悬铃木量子线路的采样问题,也提出了统计力学计算方法的新框架以及张量网络机器学习模型玻恩学习机。他的科研成果获得了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并获得了2023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以及2022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自2023年起,张潘研究员担任物理学国际核心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编委。
报告题目:量子纠错解码:从严格解到量子人工智能
王磊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从事博士后研究,专注于计算量子物理领域。2016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开展交叉学科研究,致力于将机器学习方法引入量子多体物理计算,推动智能算法在前沿物理问题中的应用。长期致力于理论与计算方法的发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多篇国际顶尖期刊。
报告题目:量子智能采样
苏晓龙
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
苏晓龙,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光量子技术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从事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hys. Rev. Lett.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获得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等奖项。入选长江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光量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三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和《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委。
报告题目:连续变量纠缠光源芯片
邓东灵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特别研究员
邓东灵,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特别研究员,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2007年获南开大学物理、数学双学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论文获“Kent M. Terwilliger Memorial Thesis Prize”奖。2015-2018年在马里兰大学联合量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回国入职清华大学。现任njp Quantum Information副编辑,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Quantum Review Letters编委。2021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22年获年度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人工智能,在Nature, Nature/Science子刊,PRL/PRX等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报告题目: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专题分会与议程
在学术层面,大会将从量子计算机全系统视角出发,精心设置涵盖理论算法、软硬件结构、物理实现等方向的十余个专题分会,包括量子智能计算、天然量子比特实现技术(冷原子、离子、光子等)、人造量子比特实现方案(超导、半导体等)、量子计算理论与算法、量子软件及体系结构等核心议题。为扶持新生代科研人才,本届大会特别增设青年学者分会,并专门组织量子计算博士及学生分会。
在产业与标准领域,大会将聚焦量子计算工程化应用及其与传统计算产业的协同互动等主题,举办高规格产业分会与专业展览。结合量子计算安全、量子通信与量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热点,同期举办“量子计算应用生态与产业大会”,促进技术深度融合与产业落地实践;深入探讨量子计算领域最新突破与未来发展趋势,助推量子计算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协同创新和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促进我国量子计算与计算机学科的协同发展。
包括大会特邀报告、专题分会的主要议程已确定,排期如下图所示。
分会简介与日程安排:
1
分会一:量子计算产业大会
2025年7月23日 09:00-17:55五楼水晶厅
分会简介:
量子计算产业大会主要聚焦在量子计算产业应用生态的构建、现状剖析和不同应用场景的探索;量子计算智能制造全链条技术的工程化,从制冷机技术、量子计算测控技术、不同技术路径的量子芯片制造等方面展示;量子计算标准化领域,包括当前量子计算技术从基础、应用到产品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标准推进情况等。
本专题会,充分聚焦于量子科技产业化的全域探索,具体包括三个主题板块:“量子计算产业探索·解码应用生态”、“量子计算产业工程化·初探量子智能制造链”和“量子计算产业标准化·走近量子标准蓝图”,预期通过丰富的产业报告分享,进一步释放量子计算的产业潜力,加速量子计算标准化、实用化、工程化和产业化
分会日程:
2
分会二:原子量子计算分会
2025年7月21日 13:30-15:30五楼金牛厅
分会简介:
原子量子计算被视为当前众多量子计算硬件体系激烈竞争态势下的黑马,其物理量子比特由囚禁在光势阱中的单个冷原子实现,常见的实验研究装置是将单原子量子比特组成阵列。基于原子量子比特阵列构建的量子处理器在量子比特数目、单比特操控精度及并行操作能力方面具备可观优势。原子量子计算亟需本领域专家通力协作,加速理论、实验、工程的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原子量子计算迈向新阶段。
分会日程:
3
分会三:硅基量子芯片
2025年7月22日 13:30-15:30五楼金牛厅
分会简介:
硅基半导体平台因其与传统集成电路工艺的高度兼容性,正成为构建可扩展量子计算系统的重要方向。本论坛将围绕“硅基半导体量子芯片”的核心议题,邀请来自北京超弦存储器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广西大学的专家,分别就高质量硅基材料生长工艺、空穴自旋量子比特的构建与操控、硅基量子逻辑门及算法演示与优化调控等前沿进展展开深入报告与讨论,展示硅基量子体系从基础材料到通用架构的最新突破与未来路径。
分会日程:
4
分会四:量子跃升:离子驱动的计算革命
2025年7月22日 15:45-18:30 五楼金牛厅
分会简介:
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技术,以其超越传统计算机的潜力而备受关注。本论坛将深入探讨离子量子计算物理实现领域的关键技术,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和讨论的平台,期望促进离子量子计算领域的技术进步,推动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向前迈出坚实的步伐。在本次论坛中,将重点讨论可扩展离子量子计算关键技术、离子量子计算的测控技术、高维量子计算实现、离子量子芯片技术等目前焦点技术方向。
分会日程:
5
分会五:超导量子如何走向百万量子比特
2025年7月23日 09:00-12:00 五楼金牛厅
分会简介:
超导量子计算作为当前最具实用化前景的技术路线之一,已实现百比特级处理器集成与99.9%高保真度的量子门操控。随着领域加速向更好的超导芯片、更优的门优化技术、更高效的量子模拟算法与机器学习算法、更鲁棒的纠错容错技术等纵深方向突破,学术界也已开始探讨如何实现百万比特规模的超导量子计算系统。本次论坛汇聚前沿理论与实验突破,将重点探讨:可扩展新型超导Fluxonium量子处理器架构、高能射线关联错误与屏蔽方案、量子门自动校准流程、多体量子系统模拟、量子神经网络增强、量子纠错、混合量子集成芯片等话题,共同探讨超导量子计算实用化扩展路径,为其提供关键技术支点。
分会日程:
6
分会六:光量子计算'芯'机遇
2025年7月23日 13:30-18:00五楼金牛厅
分会简介:
凭借光子传输稳定、室温兼容等优势,光量子技术成为政府与产业界重点布局的量子科学实现硬件平台之一。尽管基于测量的光量子计算框架已初步验证可行性,但其大规模扩展仍然面临着损耗较大、纠缠态制备亮度、保真度较低、概率性纠缠门操控等问题。本论坛将围绕基于光集成芯片的量子计算发展进行讨论,聚焦该方向最新科学、技术突破,探讨不同材料体系对量子性能的提升与工艺成熟度,讨论基于光芯片的光量子计算系统设计,以及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转化的路径探索。
分会日程:
7
分会七:量子人工智能:破解算法瓶颈与跨领域应用的融合挑战
2025年7月21日 13:30-18:00五楼洲际宴会厅
分会简介:
量子人工智能作为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新兴方向,正在突破传统算法性能边界,为复杂任务提供新型计算范式。当前,该领域正处于从理论构建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阶段,蕴含巨大潜力,也面临多重挑战。本论坛将围绕“破解算法瓶颈与跨领域应用的融合挑战”主题,邀请来自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重点探讨量子学习算法、参数化量子线路、张量网络建模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实践,并通过Panel环节共议量子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与技术落地路径
分会日程:
8
分会八:量子芯片设计及其自动化技术
2025年7月22日 13:30-18:00五楼水晶厅
分会简介:
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量子芯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设计和制造面临着更大的复杂性。传统的设计流程依赖于手动操作和经验积累,难以有效满足快速迭代和高精度需求。因此,开发高效的自动化设计工具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论坛聚焦量子芯片设计及其自动化技术,为我国量子芯片自主设计和仿真水平不断提升提供借鉴参考,同时积极推动本领域开源生态建设,为未来量子计算领域国际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分会日程:
9
分会九:量子信息
2025年7月21日 16:00-18:00 五楼金牛厅
分会简介:
量子信息是传统信息科学在量子力学框架下的延伸与革新,它利用量子态叠加、纠缠等独特性质,重新定义了信息的编码、传输与处理方式。随着量子计算硬件的快速发展,量子信息理论已成为支撑量子算法设计、量子通信协议和量子纠错技术的核心基础。
本次论坛将聚焦量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邀请国内一线研究的年轻学者。报告涵盖量子游走、多体量子纠缠、量子纠错和量子密码学,共同探索解决领域内关键问题的路径,为量子计算的实用化奠定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分会日程:
10
分会十:量子优化算法——理论与应用
2025年7月22日13:30-15:30五楼洲际宴会厅
分会简介:
量子优化算法的发展是推动计算科学与智能技术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量子计算理论与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优化算法凭借独特的并行性和潜在的加速优势,成为突破经典算法局限、重塑优化理论与应用体系的重要方向。为满足工程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对高效优化求解的迫切需求,深入研究量子优化算法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潜力至关重要。
本论坛将聚焦量子优化算法的前沿理论与实际应用,重点探讨量子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算法设计与性能分析,量子硬件发展对算法实现的影响,量子与经典优化的融合策略,以及量子优化在人工智能、工程设计、金融科技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促进理论创新与应用落地的深度结合。
分会日程:
11
分会十一: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
2025年7月23日 09:00-17:55五楼水晶厅
分会简介:
随着量子计算硬件工艺提升,量子计算软硬件的设计空间迅速扩张。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探索目前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探索高效量子编译器、量子控制体系成为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核心议题。本论坛将围绕量子体系结构,面向容错量子计算,聚集量子计算编译器、量子计算机控制架构、量子计算应用设计,探讨软硬件协同的量子计算系统设计优化面临的技术瓶颈与潜在机遇。
分会日程:
12
分会十二:量子编译2.0:新一代量子线路自动化设计与验证
2025年7月23日 09:00-12:00五楼洲际宴会厅
分会简介:
量子编译包含了量子线路自动化设计与验证,是量子计算生态系统中的核心技术,负责将抽象的量子算法转换为可在特定量子硬件上执行的量子门序列。当前量子计算领域正逐步从NISQ(噪声中等规模量子)时代迈向更高级阶段,并经历着关键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服务于新一代量子线路自动化设计与验证的量子编译2.0概念应运而生。本论坛将探讨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新一代量子线路自动化设计与验证流程,在线路综合、映射、优化等维度尝试突破传统编译技术的局限,以实现更高效、更鲁棒的量子线路设计与验证。
分会日程:
13
分会十三:量子纠错前沿进展
2025年7月23日 13:30-15:30五楼洲际宴会厅
分会简介:
量子纠错技术是实现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的核心支柱,也是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环
节。近年来,多个量子计算体系(如超导量子比特、离子阱、中性原子等)已完成小规模量子纠错实验,为实现容错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然而,量子纠错的高昂成本仍是当前的重大挑战。现有技术需要大量物理量子比特来编码一个逻辑量子比特,导致硬件资源需求过高。本分会将聚焦量子纠错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探讨编码设计、容错逻辑门实现和解码算法优化等,为推动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持。
分会日程:
141
分会十四:量子模拟:算法创新与应用前景
2025年7月23日 16:00-18:00五楼洲际宴会厅
分会简介:
量子模拟作为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重要应用,旨在利用量子计算机的强大能力模拟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系统。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量子模拟被视为解决传统计算方法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它在材料科学、药物设计、气候变化预测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论坛将围绕量子模拟技术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关注量子算法的创新,探讨如何应对噪声和误差带来的挑战,关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和突破。
分会日程:
15
分会十五:学脉相承·量启未来:CCF量子计算编程大赛分会
2025年7月21日 13:30-18:00五楼锦江厅
分会简介:
随着我国量子计算硬件体系在多比特集成与操控精度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以量子云平台、编程框架为代表的国产量子工具,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研究支撑和在线开发环境,加速了量子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跃迁。
本次分会将聚焦三大核心议题:一是回顾CCF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的组织经验与实践成果,
并结合产业需求,深入剖析赛题设置的必要性及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路径;二是邀请在赛事中表现突出的高校教师代表,围绕“量子计算竞赛与人才培养”主题进行专题分享;三是解析获奖团队的实战方法与创新经验。分会旨在探索“算法设计—实战训练—人才转化”的量子人才培养新范式,助力我国量子计算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
分会日程:
16
分会十六:量子科技产教融合分会
2025年7月21日 13:30-18:00五楼高新厅
分会简介:
量子信息产业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我国已形成“技术突破-基础设施-示范应用”的闭环,但人才缺口大,培养周期长、学科交叉需求高、产教融合不足,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本届论坛聚焦三大议题:一是重构量子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讨跨学科培养模式,推动课程与产业需求对接;二是开发实践平台,分享低成本实验设备研发及虚拟仿真工具应用经验;三是创新产教科教融合机制,探讨企业主导的实习实训模式。论坛通过主题报告、案例研讨与政策对话,为量子科技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分会日程:
17
分会十七:纠缠叠韵论量子
2025年7月22日 13:30-15:30五楼锦江厅
分会简介:
在量子物理颠覆经典认知的今天,从事量子计算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们正以“叠加态”般的多元角色、“量子纠缠”般的协作智慧、“量子并行”的高效行动力,重塑科技领域的创新图景。本分会旨在搭建科研、产业、教育等多领域跨界对话平台,聆听女性科技工作者在量子算法、量子噪声缓解、量子计算企业发展、量子教育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思考,见证“她智慧”如何以量子思维重构科技边界,为科技界注入更多柔性创新力!心灵碰撞,激发未来!我们期待通过量子思维与女性力量的碰撞让“她智慧”“她力量”成为量子时代的关键算力。
分会日程:
18
分会十八:第二届CCF量子计算优秀博士生报告会
2025年7月23日 09:00-18:00五楼锦江厅
分会简介:
为进一步激发我国在读博士研究生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活力,搭建一个专属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前沿成果展示平台,“量子计算博士生报告会”应运而生。本届报告会将特别邀请2025年CCF量子计算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获得者,并汇聚14位在量子计算各前沿方向深耕的在读博士生作为讲者,共同分享他们最新的研究进展、独到的学术见解和阶段性成果。论坛旨在促进同辈之间的学术启发与合作,共同梳理前沿挑战,展望未来突破机遇,为我国在量子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注入青春活力。
分会日程:
19
分会十九:YOCSEF分会:量子计算和AI双向赋能的应用潜力和实施路径
2025年7月23日 13:30-18:00 五楼高新厅
分会简介:
量子计算与AI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解决复杂科学、工程问题提供了巨大潜能。尽管前景广阔,量子-AI融合仍面临三重瓶颈,噪声干扰制约算法稳定性,量子纠错成本高昂;混合框架缺乏统一接口,算法移植效率低下;经典算力依赖度高,难以发挥指数加速优势。本论坛聚焦量子-智能融合的落地路径与实施策略,重点探讨量子计算的核心优势与挑战,量子计算与AI双向赋能的实施路径,围绕量子计算+AI落地应用的可能性开展深入的思辨讨论。
分会日程:
20
分会二十:科学·科普·科幻—科3:驶向量子未来
2025年7月22日 13:30-18:00五楼高新厅
分会简介:
分会以“驶向量子未来”为主题,分为“起步·‘流浪地球’与量子计算”、“加速·科幻家教你讲故事”、“换道·量子科幻集体创作”和“出圈·试手科普短视频”四个阶段。“起步”阶段,科学家与作家围绕真实性、叙事必要性与公众可理解性提出改进,共同提高科幻电影中的科普水平。“加速”工作坊中,科幻作者与杂志编辑把自己写长篇小说和短篇剧本的“结构化思维”拆解成几套可套用到科研写作的工具,帮助科学家能在论文、基金申请书等有限篇幅里呈现宏大前景、技术路径与社会价值。“换道”头脑风暴通过科幻世界编辑出命题,以不远的未来量子计算机问世以后对社会影响的故事为提案,以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为目标进行集体创作。“出圈”环节由科幻世界的专业人员示范如何把深奥的量子概念提炼成大众可消化的短视频文本,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制度吸引眼球的视频,如何运营社交平台的账号,促进未来科普创作与大众普及。
分会日程:
由于本分会的特殊性,四个阶段均为参与型活动panel。每个Panel分为两组,一组由科幻作家、科幻行业从业者组成(“科幻家”),另一组由量子科学家、学生组成(“科学家”)。分会邀请的嘉宾均为“科幻家”,而“科学家”组将由参会学者、学生自愿报名。
分会更多信息请关注会议手册与专题分会推文。
211
分会二十一:量子新锐青年说:CQCC2025优秀征稿论文
2025年7月22日 16:00-18:00五楼锦江厅
分会简介:
本次大会共收到有效论文/成果投稿116篇,经过33名专家多轮评审,最终挑选出5篇论文的作者推荐至大会上做邀请报告,这5篇论文主要来自于量子计算理论与算法、量子智能计算、量子计算硬件等领域。本分会的报告人都是活跃在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第一线的研究人员,既有青年教师,也有在读学生,他们将同台分享,为大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分会日程:
会场与交通信息
会议时间地点
2025年7月21日-7月23日,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
会议交通路线
住宿信息
会议协议酒店为 成都世纪城天堂洲际大饭店及成都世纪城假日酒店。
更多住宿信息与预定方式详见:
https://ccf.org.cn/cqcc2025/guide_3002
注册信息
参会者身份 | 价格(元) |
CCF专业会员 | 3200 |
CCF学生会员 | 1600 |
非会员专业人员 | 4000 |
非会员学生 | 2000 |
大会线上注册:
欢迎访问官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大会信息及动态将陆续在大会官网更新
大会官网:https://ccf.org.cn/cqcc2025
大会现场注册时间及地点
7月20日09:00-21:00:成都世纪城天堂洲际酒店大堂、成都世纪城假日酒店大堂
7月21日08:00–18:00: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 三层水晶厅门口
7月22日07:30–18:00: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 三层水晶厅门口
7月23日08:00–18:00: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 三层水晶厅门口
联系我们
大会官方网址:
https://ccf.org.cn/cqcc2025
大会官方电子邮箱:
会务电子邮箱:
联系人:
17268126226(陈老师)
18108198701(李老师)
相关链接
CCF量子计算专委会官网:
https://www.ccf.org.cn/Chapters/TC/TC_Listing/QC/
让我们相聚成都——这座历史底蕴与科技活力交融绽放的创新之城,共襄量子科技与人工智能交汇的前沿盛会!
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接近尾声,欢迎广大对量子计算感兴趣的学者老师及各领域嘉宾莅临参会,交流学术、探讨合作,共同见证和推动我国量子计算事业的发展!
如需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大会官网!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