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两年半运维工作经验,对云技术尤为专长,应嘴硬师傅的强烈邀约,给大家分享一些新的内容,也当做一个新的篇章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在这个云计算和大数据飞快发展的时代,很多的公司、政府、企业等等开始将他们的应用业务和数据托付给公有云服务,然而有一些 数据隐私以及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公司、政府、企业开始将应用业务和数据从公有云转到私有云,那么私有云的优势体现在哪方面?私有云的架构又有哪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深度解析一下,如有错误地方可以留言一起探讨交流。
**一、私有云的优势**
1.安全性
私有云有着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或者指定的隔离环境中,资源不会与其他的组织共享,使得对一些敏感信息的处理是理想的选择。
2.定制性
私有云厂商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满足企业某些特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
3.扩展性
可针对企业自身的IT需求来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进行扩容,拥有完全的自主控制权
4.灵活的资源管理
相比公有云,私有云提供给用户更高程度的控制权,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自行调整资源配置,确保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
5.成本
虽然私有云初始投资较高,但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或有特殊要求的公司,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能更具有成本效益,前期投入后后期自需要针对维保进行投资。
**二、私有云介绍**
简单来说,私有云由两部分组成,虚拟化平台和存储
1.虚拟化平台
服务器虚拟化:如VMware vSphere,用于创建和管理虚拟机。
网络虚拟化: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来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和管理。
2.存储
私有云需要高性能且可靠的存储系统来支持虚拟化环境。这其中就包括SAN(存储区域网络)、NAS(网络附加存储)或者分布式存储(Ceph)解决方案
**三、私有云部署架构**
相信各位从事 IT 的小伙伴都听过超融合这三个字,那么超融合这三个字在我们私有云这里如何理解呢?接下来就是我们要一起探讨的目前很多私有云厂商都在推行的云平台部署方式。
1.超融合一体式架构
从上述介绍可以知道,私有云是由虚拟化平台和存储组成的,超融合中融合这二字,大家也可以猜到,就是将虚拟化平台和存储融合在一台机器中,既提供计算资源,又提供存储资源,我们称其为超融合。
这种架构的优点在于:
- 可以将机器的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 减少了前期投入成本
- 部署时间加快,能快速上线使用
缺点在于:
- 存算一体,机器停机维护较为复杂耗时
- 有高IO并发时,机器性能可能会出现瓶颈
2.分离部署式架构
分离部署架构,顾名思义,就是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分开部署。
与超融合相比,分离部署的主要优点在于:
- 扩展资源时按需扩展,避免浪费
- 针对计算节点维护时更为简便
- 避免了高IO场景,资源抢占问题
缺点在于:
- 部署周期长,管理复杂度增加
- 机器资源利用率低
- 前期投入成本高
**四、私有云典型的应用场景**
1、金融/医疗/政府行业
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要求性极高,必须部署在本地数据中心。
2、核心的应用系统
例如ERP、CRM、数据库等这些需要稳定运行和高可用。
3、科研机构
某些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模拟实验等计算密集型任务的科研机构,可针对需求调整配置提供强大计算能力。
4、研发测试环境
某些软件开发公司,快速搭建环境,支持开发测试,便于团队协作、版本控制和快速迭代产品
**五、如何选择合适的私有云架构**
对于以上两种架构,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呢?针对我这堪堪两年在私有云厂商的工作经验以及接触的项目,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 考虑因素 | 推荐架构 |
| ---------------------------------------------------- | -------- |
| 快速部署上线使用、运维管理负责度小、中小规模的虚拟化 | 超融合 |
| 预算充足、核心系统业务多 | 分离部署 |
| 对性能有高要求以及需要定制化功能 | 分离部署 |
| 初步向云转型,想降低运维压力 | 超融合 |
**六、总结**
私有云是目前企业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对于信息的安全性、合规性、可控性要求高的场景,它可以基于超融合一体式架构,也可以基于分离部署式架构进行部署。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推荐构建私有云,构建私有云需要企业结合自身业务需求、IT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来进行抉择。对于IT团队薄弱,成本预算薄弱,无长期IT发展规划方向和业务变化频繁的初创公司不建议构建私有云,即浪费成本又浪费人力。
以上是对于一个刚毕业接触云计算运维的小白,在虚拟化磨了差不多两年整理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有描述不当或信息有误欢迎补充。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