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CQCC2025)将于7月21-23日在成都举办。其中专题分会“科3:驶向量子未来”让量子研究者与科幻作者同台碰撞:先以电影片段辩论科学与艺术,继而用小说结构帮科研文本讲好故事,再共同脑补可信又动人的量子未来情节,最后把深奥概念压缩成易懂短视频。四段旅程环环相扣,使科学更灵动,想象更扎实,让大众看见量子技术真实且精彩的可能。促进科学家、科幻作家、科幻产业从业者的跨界思考,让科学、科普与科幻一起驶向量子未来。
大会概况
CQCC2025大会为期三天,以“量子计算融合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将汇聚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应用、标准制定等多维度全方位探索量子计算与量子科技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产业,呈现学术、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精彩内容,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
大会特邀薛其坤、苏刚、丁津泰、翟荟、张潘、王磊、苏晓龙、邓东灵等知名院士、专家作大会报告。并举办多场精彩专题分会。
“科学·科普·科幻——科3:驶向量子未来”分会
本分会以“驶向量子未来”为主题,分为“起步·‘流浪地球’与量子计算”“加速·科幻家教你讲故事”“换道·量子科幻集体创作”和“出圈·试手科普短视频”四个阶段。“起步”阶段以《流浪地球2》量子计算剧情为共同语境:科学家剖析量子比特规模、纠错、冷却与现实差距,补充实验瓶颈;作家阐述如何在片长内兼顾科学性与情感节奏。双方围绕真实性、叙事必要性与公众可理解性提出改进,如对白解释噪声纠错、道具暗示低温、旁白提示算法复杂度,共同提高科幻电影中的科普水平。“加速”工作坊中,科幻作者与杂志编辑把自己写长篇小说和短篇剧本的“结构化思维”拆解成几套可套用到科研写作的工具,让科学家能在论文、基金申请书等有限篇幅里呈现宏大前景、技术路径与社会价值。“换道”头脑风暴通过科幻世界编辑出命题,以不远的未来量子计算机问世以后对社会影响的故事为提案,以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为目标进行集体创作。“出圈”环节由科幻世界的专业人员示范如何把深奥的量子概念提炼成大众可消化的短视频文本,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制作吸引眼球的视频,如何运营社交平台的账号,促进未来科普创作与大众普及。
分会日程
由于本分会的特殊性,四个阶段均为参与型活动。每个阶段参与人员均分为两组,一组由科幻作家、科幻行业从业者组成(“科幻家”),另一组由量子科学家、学生组成(“科学家”)。分会邀请的嘉宾均为“科幻家”,而“科学家”组将由参会学者、学生自愿报名。分会由4个阶段组成。
1
起步·“流浪地球”与量子计算
本阶段以《流浪地球2》中三段量子计算机相关片段为共同参照。活动程序如下
主持人简要介绍影片情节与量子技术元素,让所有参与者拥有同一语境;
量子研究人员发言,聚焦量子比特规模、纠错技术、冷却方式、运算极限等关键细节,说明其与现实实验进展之间的距离,并简要补充当前实验室正在攻克的难点;
科幻作家与编辑回应,说明创作如何平衡科学性、戏剧冲突与情感节奏,强调在有限片长内快速建立危机感与人物动机的重要性;
双方围绕“技术真实度”“叙事必要性”与“公众可理解性”三个维度展开圆桌讨论,逐步形成若干改进建议,例如通过对白解释噪声纠错、用道具暗示低温环境、以旁白提示算法复杂度等;
主持人归纳意见,整理出一份“科普友好版量子场景建议表”,方便科学家在后续公众讲座中引用,也为作家未来构思量子题材提供可靠参考。
通过这一往复交流,科学家理解了科幻叙事的结构刚需,作家获得了最新科研脉动,双方确立了“彼此补位、共同提升”的合作基调。
2
加速·科幻家教你讲故事
在这个专为科研文本“提速”的环节里,科幻作者与杂志编辑把自己写长篇小说和短篇剧本的“结构化思维”拆解成几套可套用到科研写作的工具,让科学家能在有限篇幅里呈现宏大前景、技术路径与社会价值。
科幻作者提出“叙事引擎三问”——“问题在哪?”“突破点是什么?”“改变了谁?”——对应科研计划书里的科学问题、创新方案和潜在影响,帮助研究者用故事化顺序而非学术罗列来排布段落,使评审一眼抓住核心诉求;
“视觉化故事”:科学家把项目目标绘成一张简易四格漫画(起点、障碍、技术钥匙、终点),科幻作者示范如何在故事里呈现这四点,即故事开启、冲突、解决冲突的方案和故事结局;
“未来回溯”:科研人员写出理想科技成就或社会应用,作家与科研人员层层倒推,至当前实验进程,确保论证链条呈现递进张力;
“情感温度计”:科幻作家展示如何在科学说明中嵌入人物视角或社会场景,把数据转译为与人切身相关的画面,例如将量子误差率的降低转化为“让百万次模拟中的失败率降到一次”“让深空探测器的导航偏差缩小到一粒尘埃的宽度”;
这一系列方法让科学家获得一套可复用的叙事框架:以故事节奏导入背景,以场景化比喻解释方法,以未来画面强化意义。而科幻作者在测试这些框架时收获精确的技术语料,为后续创作奠定可信基底。通过这样的双向输入输出,科研文本不再只是数据与图表的堆叠,而是在有限篇幅内形成“问题—方法—意义”三段式的自然推进,使评审和读者都能被清晰、连贯、富有温度的叙事流牵引到最后一页。
3
换道·量子科幻集体创作
这个头脑风暴环节让跨界团队继续探索,共同描绘“可信又动人”的量子未来图景。
What If:主持人事先准备十多个开放式问题,例如“假如量子计算机在十五年内实现室温运行”“假如全息量子网络颠覆现有加密体系”“假如量子机器与人类意识接口得到伦理许可”等;
以“科学家”和“科幻作家”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围绕“技术可行—社会影响—个人命运”三栏展开自由书写。科学家负责圈定技术边界,说明最可能突破的瓶颈;作家负责挖掘冲突点,描绘事件对普通人或关键角色的情感冲击。经过多轮补充与提问后,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一段 约200字的故事提案,包含核心科技、主要人物、情节张力和潜在伦理拷问;
杂志编辑逐组给出文字层面的精简与聚焦建议,帮助提案兼顾科学硬度与阅读吸引力;
最终版的提案将形成一个科幻故事的蓝本,经过CQCC会后科学家与科幻作家两方的细细打磨,力争将打磨完成的故事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
4
出圈·试手科普短视频
“出圈”阶段关注如何把深奥的量子概念提炼成大众可消化的短视频文本,促进未来科普创作与大众普及。
新媒体导师示范一段 60秒量子科普短片的脚本结构,并展示常见工具清单,讲解声音清晰度、镜头稳定性、节拍对画面节奏的重要性;
科学家介绍拍摄时必须保持的科学准确度底线,作家分享简化术语、设置悬念性标题与场景化比喻的技巧;
参与者按兴趣结成小组,挑选一个具体主题;
活动最后力争群策群力,选择一个成熟的主题,当场拍出一段短视频并上传社交媒体。这样,科学家获得了面向大众输送知识的快捷途径,科幻作者掌握了在碎片媒介中保持叙事张力的实操框架,双方合作产出的脚本既准确又生动,为将来持续更新打下坚实基础。
分会主席
王子竹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王子竹,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量子物理与光量子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电信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奥地利科学院维也纳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即量子智能计算)。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pj Quantum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Physics,Optica, Physical Review A,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何敏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何敏,文学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成都市科幻创新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科幻文学、海外汉学,近几年尤其关注科幻文学中人工智能书写与科幻创意写作。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专著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主讲国家教学质量工程“文学与科学”与省一流本科课程“科学视野中的经典文学作品选读”;在《中国大学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报告嘉宾及内容
拉兹(杨国梁)
《科幻世界》杂志主编
拉兹(杨国梁),科幻作家/编辑,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编,《科幻世界》杂志主编,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副主席。四川省科幻学会秘书长,成都市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期刊协会副会长。荣获第26届银河奖最佳科幻编辑,第五届、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编辑。代表作:《第三个真相》《星际宝探》等。主编有“银河少年科幻丛书”、《想象是灵魂的眼睛》《中国科幻年度坐标》等书。
陈曜
《科幻世界》编辑部主任
陈曜,《科幻世界》编辑部主任,原创图书部主任。银河奖最佳编辑奖得主,成都市科幻协会副秘书长,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副主席。负责《科幻世界》杂志的运营、原创科幻作品海外推广、想象力教育工程课程开发以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海外推广统筹等工作。与全球科幻作家、科幻活动家、科幻出版商、科幻协会等保持密切联系。
阿缺
科幻作家 科幻游戏世界观构架师
阿缺,科幻作家,科幻游戏世界观构架师,发表科幻小说过两百万字,其中多篇作品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在海外发表,共计获得14次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和4次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以软科幻为主,追求不同语境下的故事性,代表作《云鲸记》《再见哆啦A梦》《星海旅人》等。
王诺诺
科幻作家 互联网公司行业分析师
王诺诺,科幻作家,互联网公司行业分析师,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日、韩语在海外出版,多次斩获百花奖、银河奖、星云奖等科幻类重要奖项。代表作《地球无应答》《故乡明》《浮生一日》。
本分会之外,大会还设有12个覆盖理论、硬件、应用等领域的专题分会,特邀报告,以及海报展示等,现场还安排了来自一线厂商和实验室以及国内外顶尖图书期刊出版社的展览展示环节。大会主要议程如下。
目前大会筹备工作接近尾声,欢迎广大对量子计算感兴趣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创投和政府等领域嘉宾莅临,参加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交流学术、探讨合作,共同见证和推动我国量子计算事业的发展。
会议注册
大会早鸟票已截止,五人以上团报可享同等折扣。欢迎访问官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大会信息及动态将陆续在大会官网更新:
https://ccf.org.cn/cqcc2025。
扫码报名,立享早鸟优惠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