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按语
4月27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前哨第一时间披露了报告。6月6日,国家网信办官网公布了该报告全文。关注前哨,回复250606,可以下载该报告全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
《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
2025年04月27日 来源: 中国网信网
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召开发布会,公开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该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法治的重要论述,全面展现网络法治发展成果,深入总结网络法治工作经验,更好凝聚网络法治理念共识,着力为全面展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发展的最新实践成果打造权威品牌。当天下午,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杨建文,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明征出席发布会并为《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发布揭幕。
杨建文指出,《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是首部国家部门层面发布的网络法治综合性年度报告,既是《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报告的续篇,也是中国网络法治发展年度报告的开篇,对于充分展现网络法治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奋力谱写网络法治建设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新征程上,加强网络法治建设,要坚守为民初心,凝聚网络法治思想共识;要总结经验规律,夯实网络法治底气信心;要勇于开拓进取,再绘网络法治崭新图景。
李明征表示,加强网络法治建设,要突出重点,健全完善网络法律制度体系,强化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法律法规供给;要强化监管,提高网络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要加大力度,推动网络法治宣传取得新突破,生动展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成就,助力提升广大网民法治素养和全社会法治意识。
发布会上,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负责同志介绍了报告编写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有关专家学者,腾讯公司、抖音集团负责人,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法律顾问代表结合工作职责,围绕践行网络法治为民使命宗旨分别进行发言交流。
中央依法治国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安部、司法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人民日报、中央广电总台、法治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民主与法制》社、中国法治出版社和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法治网等媒体单位代表,抖音、腾讯、阿里巴巴、微博、快手等互联网公司代表参加会议。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相关局级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4年中国网络立法、网络执法、
网络司法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来源:光明网 2025-04-27 17:28
光明网讯 (记者孙满桃)4月27日,国家网信办对外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发展报告(2024年)》。该报告全面展现网络法治发展成果,深入总结网络法治工作经验,更好凝聚网络法治理念共识,着力为全面展示我国网络法治建设发展的最新实践成果打造权威品牌。
报告指出,2024年,各地各部门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系统推进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网络法治研究和涉外网络法治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新突破。
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适应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强化制度创新,网络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统筹数据发展与安全,出台《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深化构建网络数据安全基础制度,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促进网络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公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优化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保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快完善公共数据、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网络市场活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基础性立法,完善网络市场准入、网络不正当竞争规制等制度。着眼信息化发展,探索人工智能、终端设备直连卫星、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立法,促进和规范前沿技术发展应用。
报告指出,为回应人民群众期盼,我国公布首部反网络暴力专门部门规章《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健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制度,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坚守网络安全底线,完善网络信息和数据保密管理制度,持续建强网络安全保护法治屏障。
我国坚持深化网络法律法规实施,综合运用执法约谈、警告、罚款等处置处罚手段,持续推进网络执法。报告指出,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加强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深化个人信息保护执法,提升网络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开展数字市场秩序维护、网络平台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行政执法,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聚焦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加强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促进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报告指出,2024年,全国网信系统依法对11159家网站平台予以约谈,对4046家网站平台实施警告或罚款处罚,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0946家。
报告指出,围绕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网信、工信、公安、版权等部门开展“清朗”“净网”“剑网”等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打击传播虚假和低俗信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网络侵权盗版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化落实网络安全基础制度,持续强化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筑牢网络安全屏障。重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暴力和网络水军等相关违法犯罪,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针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印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积极健全网络司法规则,公平正义在网络空间进一步彰显。持续深化互联网法院建设,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提升网络司法建设水平。聚焦保障网络空间各类主体权益,坚决依法惩治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网络知识产权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2024年中国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体系持续完善
报告指出,我国积极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注重平衡发展与安全,持续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体系。《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数据出境活动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了以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两大类数据出境为主的数据跨境流动制度。《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实施规则》明确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个人信息保护认证三项主要数据出境路径的实施办法。
在此基础上,2024年3月,国家网信办公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对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作出了优化调整,适当放宽数据跨境流动条件,适度收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范围,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便利数据跨境流动,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9月,国务院公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总结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实施经验,进一步在网络数据处理者可以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的条件中新增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确需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形,并优化网络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不断完善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立法稳步推进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人工智能立法,初步构建涵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等多层次和数据、算法、应用等多维度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制度框架。一方面,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人工智能发展治理基础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个性化推荐、自动化决策进行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禁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的行为,并参照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对自然人声音进行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禁止利用算法实施垄断行为。另一方面,围绕算法、深度合成、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门规则。《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深度合成等相关管理制度,《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全球首部生成式人工智能专门立法,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基本规范。
报告指出,为适应大模型快速发展的新形势,2024年9月公布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设置生成式人工智能专条,明确加强对训练数据和训练数据处理活动的安全管理,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制度。在此基础上,我国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等立法,以良法善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2024年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报告指出,我国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方面,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体系。《网络安全法》提出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原则要求,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置“网络保护”专章并明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同时,《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明确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向未成年人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相关要求。
在此基础上,2024年1月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从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方面,进一步系统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规则。6月,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明确涉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专门制度。11月,《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进一步提出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整体方案。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