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合规之道,共筑数据保障之堡。专注为数据安全管理者、技术专家、隐私法务、律师等专业人士打造的知识共享与交流平台。
点击 "合规社" > 点击右上角“···” > 设为星标⭐
过去两年写了很多专业文章,发现专业知识只是企业推进工作中比较基础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企业中锻炼具体工作中的推进能力。因此,如何在工作中快速获取更多的经验,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恰好近几年个人有一些经验,简要总结和大家分享。
01.
拆解工作项,超越工作本身
工作可以是一项任务、一个活动,完成工作只是其中一个结果。重点是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包括工作自身的逻辑、流程、内外部的关系,尤其我们面对抽象或无法理解的工作时,需要从大的层面厘清楚逻辑关系,即掌握工作整体结构。
类似于安全领域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先把主体和客体找出来,再寻找他们的关联关系。比如关于“数据安全网关”的价值,对于“IP、MAC、用户、SQL等”作为主体,通过数据安全网关访问“表、试图、列、数据等”客体。主体和客体关系可以转换,也可以拆分,比如数据安全网关既可以主体也可以客体,只是需要我们明确需要参照的对象,它可以提供脱敏、屏蔽、审计、告警等基本功能。
02.
每一项工作,都是独立的场景
对于工作理解和经验积累,在于把每项工作都当成独立的场景,端正对事情的认识,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在工作中,经常看到不同思维能力的人,去做同一项工作,做事情的方法和从工作本身获取的内容可能天壤之别。
大部分情况,只是当成一项重复工作,“流水线式”的快速处置。有想法的人,即使处理相同工作性质的事情,会从每次工作中会有更多的认识。
我想大致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和观察问题角度一直在更新,同样的事情因为经验的不断累积,会用更多的即时思考。二是他们善于从重复的事情中,思考一些改进方法,并从中抽象出更多底层的内容,这些“共性抽象结构”可以适应更多的场景。三是他们考虑的面更广或者思考的深度更深,不仅是当成一项工作,而是一个个独立的场景。
03.
从工作具体点,扩展更多的知识面
良好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协助我们推动工作落地,但是专业知识能支撑我们为工作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工作中,遇到某些具体的疑问点,我们可以顺藤摸瓜,发现更多新的概念或者待确认的内容,这时候不能吝啬自己的时间,无论是自我学习还是借助平常积累起来人脉(二级连接点,各类不同专业领域的朋友),要有搞明白每件事情的心境。
大部分时候我们“用力”却“用心不够”。
用心的人遇到每个疑问点会想办法弄清楚来龙去脉,这次花“更多的时间”,为的是真正的理解和吃透,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可以很清晰、专业提出解决方案,长远看反而是节约时间。
因此,平常要珍惜工作中的疑问点,“把点连成线,把线拓展成面,把面逐步构建出立体的认识”,这样对事物的认知逐渐深刻,能讲出事情的其中缘由和细节,慢慢成为了“专家”。当然这些知识面的积累,需要持续的更新,动态升级。
04.
开会讨论,“二次确认和图形化”展示
工作中大部分时候,“开会”的效果不好,每次开会讨论都是轰轰烈烈,每个人聊的都嗨,开完会之后却什么都没有留下,问题没得到解决,下次又得重新讨论,反反复复非常浪费时间。
工作中开会交流时,可以养成一个习惯,类似“主持人”角色,针对一个问题讨论完成之后,会牵头问一句:“关于这个问题,听完讨论之后,你看是不是这么理解”,然后把大家的观点进行整理,讨论的事情逻辑和需要确认的疑问点,重新说一遍,看似有点浪费时间,实际上整体厘清事情逻辑,让参与开会的人同步认识,达成一致的认知。
此外,“图形化”展示是每个需要锻炼的核心技能之一,把讨论的内容和其中涉及的关系,通过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好处是大家讨论的点更加具象化,避免“鸡同鸭讲”。通过图形化快速帮助在场人员协助理解,站在同一维度讨论问题。
例如在安全领域,安全运营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一些工作思考后,安全运营可以拆解成“安全合规运营、通用安全运营和专项安全运营”三部分内容。
1) 安全合规运营更多是安全管理方面的合规性内容,包括组织架构、制度规范、合规管理和安全审计等;
2) 通用安全运营是参照安全运营的标准流程,如“识别资产、发现风险、分析风险、整改风险”,再具体一点“发现风险”包括风险监测与预警,它是实时的;日常安全巡检是常态化工作,按次进行;而主动安全监测是指周期性的主机漏洞扫描、代码安全审计、人工渗透测试等,它是频率相对角度,往往每月或者每季度进行。
3) 专项安全运营是围绕场地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展开,在通用安全运营流程中,各有侧重点不同。比如系统安全关注账号、主机、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关注分类分级、数据备份、数据处理活动流转监测等。
05.
多做抽象类的工作
有些事务类工作就是不断的重复执行,工作的路径比较清晰。还有一类工作,本身是开放式的,没有可参考的内容,通常也比较抽象,需要大量的思考和分解,甚至有一些创新试点。
可以先从模糊开始,逐渐形成一定的内容,在没有想清楚的情况下往往很“纠结”,这种“纠结”也是思考。有时候需要停下来,或者找个人一起讨论,讨论并不是为了获取“指点”,大部分时候在向他人尝试表达一个问题时。只要你顺利的讲出来,在讲的过程中等于再次思考一遍,表达的同时会激发更多的思考。当然,如果工作中,也有高人出现,相互讨论激发更多的想法,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
06.
工作需要设计具体“成果”
工作中想要有好的价值呈现,需要有具体的“成果”产出,即要善于沉淀“输出物”,大部分时候我们不太在乎,或者根本不在意工作最终的结果,导致工作做了很多,一年下来似乎没有什么“沉淀”,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内容。
这提醒我们在设定工作目标时,需要刻意增加一些具体的“成果”,通过成果来聚焦我们具体的工作,这也是抽象提炼经验的一种。对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思考的层次更加深入,最后在我们大脑沉淀下来就是这些内容,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而不是那做的一件件具体的事项。
因此,当我们完成一项工作时,养成即时的总结和沉淀,比如“画一张图、做几页PPT、记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形成一些表单”,开会会之后整理下开会的要点,或者给朋友、同事把你所思讲述一遍,慢慢的积累上3-5年,这些“具体的成果”讲变成一些宝库。
以上提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仅为个人观察和观点,供参考。
本文作者
Smart,成长性思维践行者,从事IT技术17年,7年+数据安全经历,拥有大型集团数据安全管理和大型IT项目安全实践经验。对安全领域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有较深研究,擅长“转化”成平台安全落地实践。
本文作者
830+已加入
「 数据安全合规知识星球 」是一个专注于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资源和知识集散地。星球提供图解PPT、行业解决方案、数据安全合规管理制度模板、评估工具及评估报告模板、监管政策及标准汇编整理等,帮助组织或个人理解并遵守数据安全合规的法律法规,促进操作和业务流程的安全合规。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