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福音!电影学论文选题一点不迷茫,我用这3个小众方法定准主题!
最近阿九接到好多同学的私信,说被电影学论文选题折磨得焦头烂额。
特别是有个大四的学妹说整天泡在图书馆,读了一堆文献还是找不到好的选题。
这让阿九想起了自己当年写论文的经历,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探索出的论文选题三板斧。
关于怎么选择电影学论文的选题,阿九总结了一个3+1模型,包含3个基本方法和1个加分技巧。
这个方法已经帮助超过50位电影系的学弟学妹顺利确定了论文主题。
说到这里阿九忍不住想起上个月指导的一个学妹,她之前被导师退回了三次选题。
用了这个方法后不到一周就搞定了一个导师连连称赞的选题,现在论文都写到一半了。
第一个方法叫反向解构热度。
很多同学选题时喜欢跟风热点,比如今年流浪地球2火了就想写科幻电影。
但这样容易陷入选题重复的困境。
阿九建议你反其道而行之,找到爆款电影背后被忽视的维度。
比如流浪地球2火爆后,大家都在讨论科幻元素和父子情,但你可以研究片中的声音设计。
想想看,在太空中的爆炸声应该是什么样的?
影片是如何用声音塑造真实感的?
这就是一个新颖的切入点。
第二个方法是跨界碰撞法。
找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创造出新的研究视角。
阿九带的一个学生就用美食纪录片与城市文化记忆这个选题拿了优秀论文。
他研究美食纪录片如何通过展现街边小店记录城市变迁,非常有新意。
最近我发现用AI辅助跨界选题特别有效。
为此阿九也给核心会员准备了一份独家的电影学术圈最新研究方向数据库,里面收录了近5年来最具创新性的200个研究视角,帮你在跨界选题时少走弯路。
第三个方法是考古式挖掘法。
不是所有好选题都在热点里。
有时翻翻老电影反而能找到好题材。
阿九记得去年有个学生翻出了80年代一部关于知青题材的纪录片,研究它对今天短视频创作的启发,最后还被核心期刊收录了。
说到这阿九突然想起一个有趣的细节。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部30年代的默片,里面的蒙太奇手法放在今天看依然很超前。
这让我意识到,老电影里还有太多被遗忘的宝藏等待发掘。
这里有个小提示:在豆瓣找冷门老片时,不要只看评分前100的。
那些评分在7分左右、评论人数不多的电影往往是研究的富矿。
为什么?
因为这些片子可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有重要意义,但现在被忽视了。
说完三个方法,再来说说加分技巧:争议点延伸法。
找到电影评论区里的争议观点,延伸出研究方向。
比如坚如磐石上映后,观众对结局的解读产生了很大分歧。
你就可以研究开放式结局在类型片中的叙事功能。
阿九最近研究发现,在各大影评论坛中挖掘争议点,往往能找到最有价值的选题。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效率,阿九整理了一份2023年度十大华语电影争议点分析报告,已经在核心会员群发布了。
讲到这阿九想起一个重要提醒:选题时一定要避开三个雷区。
第一个雷区是大而空的选题。
比如试论中国电影的发展这种题目,光是理清概念就够你喝一壶的。
第二个雷区是新片热点。
不是说不能写新电影,而是要避免选太新的电影。
因为研究需要一定时间沉淀,太新的电影往往缺乏足够的研究资料和分析视角。
第三个雷区是反复多次的选题。
每个导师都不希望看到和往届高度相似的选题。
所以在确定方向前,一定要先查阅本校往届论文。
在运用这些方法时,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疑惑:如何判断一个选题是否有研究价值?
阿九建议你可以先在评论区留言你感兴趣的选题方向,阿九会挑选典型案例在后续和大家详细分享。
选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对电影的热爱。
你知道吗?
阿九曾经为了一个关于默片的论文选题,连续一周每天熬夜看老电影。
那段时间虽然累但特别充实,因为每看一部片子都会有新的发现。
对了说个小插曲,那时候我还专门请教了几位电影研究的资深学者。
他们分享了很多独到见解,让我意识到选题不是靠死磕,而是要学会借力。
这些年阿九也整理了一份电影学术研究者访谈实录,已经在核心会员群分享了。
在探索电影论文选题的路上,每个同学都会经历迷茫。
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你一定能找到既有学术价值又适合自己的选题。
如果你已经有了初步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和阿九分享,让我们一起讨论完善。
-----------------
PS. 怎么获取「一对一科研咨询指导」或者「最新学术AI模型账号」和观看阿九的「内部论文科研高阶技法」?
「阿九教你用AI」的独家高级AI应用课程和国内直用的ChatGPT账号包括更牛的Claude账号都在这里。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