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2 月 10 日,《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中国政府网正式公布,将于 2025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该《条例》旨在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平衡公共安全需求与公民隐私保护,明确个人信息权益的保障措施。
2016 年 11 月,公安部会同相关部门起草《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立法工作正式启动。2024 年 4 月 8 日,公安部再次发布《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立法进程进入 “快车道”。2024 年 12 月 16 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草案)》,并于 2025 年 2 月正式公布全文。
此次《条例》的发布带来了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公共场所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在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突发事件处置及城市管理等领域发挥显著作用。例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警方通过调取监控视频,快速锁定嫌疑人的行踪,大大提高了破案效率。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交通监控摄像头有助于实时掌握道路状况,及时疏导拥堵,保障道路畅通。
同时其也重点突出了几个问题:
1、监管缺失:公共场所图像采集设备安装缺乏有效监管,随意收集、使用视频图像信息现象普遍;
2、管理混乱:部分地区存在统筹规划不足、建设标准不统一、部门职责不清、安装设置不规范等问题。
3、隐私泄露:个别单位及工作人员非法公开、提供视频图像信息,导致个人隐私与个人信息泄露,引发恶劣社会影响。
此外,近年来关于偷拍隐私这种持续发生的情况也令人担忧。在酒店、民宿、出租屋、商场甚至医院更衣室等场所,安装针孔摄像头偷拍并售卖隐私视频的事件频繁出现。
今年9月,有网友入住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一家酒店,检查房间时怀疑有针孔摄像头,后经民警检查情况属实,并控制了嫌疑人;同样,河北石家庄市新华区某公寓内也被群众发现针孔摄像头,当地警方抓获了3名非法使用窃听窃照设备的犯罪嫌疑人。此类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还形成了一条涉及设备生产、销售、安装以及视频售卖的黑色产业链,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尽管有关部门一直在打击,但由于偷拍设备越发先进且隐蔽性强、销售渠道难以溯源追踪、服务器多在国外等原因,偷拍行为屡禁不止。
业内某法学专家指出,当前偷拍隐私现象频发,除了技术和监管层面的难题,法律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以往对于此类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使得违法成本较低,无法有效遏制犯罪行为。
另一方面,民众对于偷拍隐私和隐私泄露问题也极为关注。在相关网络调查中,超90%的受访者表示对个人隐私安全感到担忧,希望政府能够加强监管,出台更有力的法律措施。许多人在出行、住宿时,都会格外留意是否存在偷拍设备,甚至会购买专业检测工具来保障自身隐私安全。
好在众望所归之下,《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及时发布。其所带来的核心要点如下:
1、明确监管职责: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规范建设与使用。
2、强化隐私保护:严格限制视频图像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范围,禁止非法公开或提供个人信息。
3、规范安装与使用:制定公共场所图像采集设备的安装标准与使用规范,杜绝随意安装与滥用现象。
4、完善法律责任:对违规行为设定明确的法律责任,加大对隐私泄露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管理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通过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该法规将为构建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推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面对偷拍隐私等屡禁不止的现象,也期望《条例》及相关执法行动能起到更强的震慑作用,切实保障公民的隐私安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可能会更加智能化。但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需持续关注隐私保护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确保技术服务于社会安全与公民权益。同时,加强公民隐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隐私安全的良好氛围。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