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选题内部攻略,21天快速定题!
最近有不少同学私信问我怎样快速确定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的论文选题,正好阿九帮助过几十位本科生找到了他们的论文方向。
今天把阿九在辅导过程中沉淀出的一个3+3+1选题模型分享给大家。
说到这里阿九忍不住回想起上个月一位叫小王的同学,他找到阿九时都快急哭了。
因为迟迟定不下论文选题,导致错过了开题报告的第一次提交,眼看着第二次提交期限又要到了。
阿九用这套方法指导他,最后不到3天就确定好了选题,还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认可。
这个3+3+1选题模型究竟是什么呢?
3代表三个选题基础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热点追踪。
阿九建议大家重点关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RCEP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及数字贸易新业态。
这些主题既紧跟时代脉搏又具有研究价值。
第二个维度是数据可得性。
选择这些主题时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
比如研究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相关统计数据在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都能查到,甚至世界银行数据库也有详细记录。
第三个维度是研究突破点。
阿九发现很多同学在这一点上栽了跟头,总是选择太宽泛的主题。
比如中美贸易这种大题目,既不容易出新意也不好下手。
接下来是另外的3,也就是三个具体选题技巧:首先是挖掘新视角。
这让阿九想起之前一位学生,她研究中越贸易时,创新性地把跨境电商平台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电商对两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这个角度特别新颖,让她的论文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其次是嫁接研究方法。
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过来。
比如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用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分析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
为此阿九也给核心会员准备了一份详细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应用手册,里面收录了20多种新颖的研究方法。
第三个技巧是裂变延展。
就是把一个成熟的研究主题,延伸到新的研究对象上。
举个例子,如果之前有人研究过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你可以把研究扩展到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
说到这里阿九突然想起上周辅导的一位研究生,他就是用裂变延展的方法,把别人研究中美贸易摩擦的框架,创新性地应用到中欧贸易关系研究中,最后不仅顺利开题,还得到了导师的表扬。
最后一个1是什么?
就是一个超级实用的验证法则:看一看你的选题是否同时满足TED三个标准。
T代表Time(时效性):你的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是否能反映当前国际贸易热点?
比如最近热议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就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E代表Easy(可行性):以你现有的能力和资源,能否完成这个研究?
阿九记得有位同学想研究某些小国家的贸易数据,结果发现这些数据根本找不到,最后不得不推倒重来。
D代表Different(创新性):你的研究是否有创新点?
是否能给读者带来新的认识?
就像阿九前两天看到有位同学研究直播带货对中韩跨境电商的影响,这个题目就很有新意。
通过这个3+3+1模型,阿九已经帮助超过50位同学快速确定了他们的论文选题。
看到这里的同学如果对这个方法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阿九也会为大家推荐更多细分领域的具体选题思路。
说到选题,这让阿九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
最近两年阿九发现一个规律,就是那些选题出彩的论文,往往在开题之前就做了充分的文献调研和数据准备。
为此阿九专门给核心会员准备了一份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研究必备的35个高级数据库使用指南,包括如何免费获取这些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以及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研究点。
接着阿九再分享一个实用的小技巧,我称之为热度关联法。
具体做法是,先去知网搜索你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看看最近3年的论文发表数量趋势。
如果某个主题的论文数量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说明这个方向正在升温,很可能蕴含着不少研究机会。
还有一个阿九常用的方法叫政策映射法。
密切关注国家最新发布的经贸政策文件,从中提炼研究主题。
比如前段时间发布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就衍生出了很多优质的选题。
最后来说说审题技巧。
阿九发现很多同学在这个环节都吃了亏。
有一个特别管用的方法,就是把你的选题构想用三段式展开:第一段写研究背景,第二段说研究意义,第三段点明研究目标。
如果你能流畅地写出这三段,证明这个选题就比较成熟了。
人物,现在你就可以在下方评论区,说说你想研究的论文方向。
阿九会从专业角度,给你一些选题建议和思路。
-----------------
PS. 怎么获取「一对一科研咨询指导」或者「最新学术AI模型账号」和观看阿九的「内部论文科研高阶技法」?
「阿九教你用AI」的独家高级AI应用课程和国内直用的ChatGPT账号包括更牛的Claude账号都在这里。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