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 ⬆⬆⬆ 关注君说安全!❤
“AI技术革命不是简单的工具替代,而是安全思维的彻底进化。”
大家好,我是JUN哥。
在AI与云计算重塑数字世界的今天,网络安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转移。各网络安全大厂,IT信息技术企业,都在纷纷接入Deepseek,都赶脚着新一波的AI红利。
根据Gartner预测,2025年全球网络安全支出将突破2120亿美元,这场投入增长的背后,是对传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全方位重构。
在AI与云计算快速发展的今天,从攻防实战视角,或许有一些网有安全技术需要重构或者进化。
一、身份认证体系:从静态密码到动态信任的革新
在Black Hat 2023大会上,动态认证技术成为最热议题。
传统的认证方式为密码认证,但它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容易复制,或者易猜测。简单的说,就是单一的密码系统容易被身份盗用,或者容易被爆破。
因此,传统密码体系如同使用固定钥匙的门锁——一旦钥匙被复制,整个防御形同虚设。波诺蒙研究所数据显示,50%的数据泄露源于密码漏洞。
当下,先进企业正在构建三重动态的身份验证体系,即生物特征+设备指纹的复合认证;基于用户行为的持续风险评估;零信任架构下的最小权限控制。
举个典型案例,微软Azure AD已实现上下文感知认证,当检测到异常登录地点时,会自动触发多因素验证,将账户接管攻击成功率降低83%。
二、防御模式升级:从被动检测到主动狩猎
过去的安全经验告诉我们,网络安全风险无时无刻不在。但是我们的防护体系通常是被动的,比如三级等保,一年才测评一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一年也就做一到两次。
因此,很多企业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服务,还是非常容易受到攻击,还是感觉买了安全,没有得到该有的安全保障。这是传统安全防护体系的弊端,它如同年度体检,当检查出问题的时候,往往都已经晚了,而现代威胁需要7×24小时免疫系统。
Attila Torok提出的"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TEM)模型正在颠覆传统。主要观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红蓝对抗常态化。漏洞赏金计划推动全球白帽黑客参与攻防演练,这点大家都有目共睹。国内这几年也在搞了很多的网络安全对抗活动和竞赛,也取得了一些可见的成就。
二是智能防火墙进化。当前,很多安全厂商的下一代防火墙(NGFW)都已经集成沙箱检测,识别未知威胁效率提升5倍。有一个厂商的安全厂商的防火墙,甚至还继承了AI威胁识别,威胁识别效率提升的更多。
三是攻击面可视化。AI驱动的BAS(入侵与攻击模拟)系统实现自动漏洞探测,并以安全运营的可视化大屏实时进行呈现。
三、基础设施转型:从硬件依赖到云原生架构
据Flexera 2023报告现实,当前全球企业上云率达到67%,安全防护必须遵循"数据在哪,防护在哪"的原则,而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明显不能触及
备注:"数据在哪,防护在哪"的理念最早提出来的是杭州云屏,创始人是李旭阳先生。
在这个理念下,传统的VPN访问将存在短板。因此SASE架构会逐步替代VPN,将安全能力嵌入云边缘,相比传统VPN降低78%的横向移动风险。
另外,云原生SIEM也将革新,采用Snowflake等弹性数据平台,可以将告警误报率从40%降至8%。
最后是云厂商的微隔离技术,在云容器层面构建动态防护边界,有效遏制勒索软件传播或阻断蠕虫类病毒。
技术替代效益对比表
+300% | ||||
四、AI驱动的安全运营未来
Darktrace的Antigena系统已展示AI自主防御的潜力:在0.8秒内自动隔离受感染设备,比人工响应快2700倍。这就是AI在安全方面的魅力,因此,在Deepseek爆火的今天,各大安全厂商纷纷接入。
未来网络安全运营将呈现三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预测性防护。通过AI技术,对攻击链建模,提前阻断攻击路径。这个是未来网络安全运营的主要防护技术,因为预防成本远低于改进。AI技术的引入,加速了这一过程。
第二个趋势自适应策略。这个也需要AI技术来实现,根据威胁情报动态调整防御规则。自适应策略其实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进,直至AI技术诞生,才有了百花齐放的风采。
结束语
这场AI技术革命不是简单的工具替代,而是安全思维的彻底进化。当攻击者开始用AI编写定制化恶意软件时,固守传统防御体系的企业,就如同用中世纪铠甲对抗电磁武器。唯有拥抱动态化、智能化的安全架构,才能在网络安全这场无声的军备竞赛中掌握主动权。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素材均来自互联网,仅为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End-★关注,在看,转发,设为星标★,与你一起分享网络安全职场故事。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