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三十而立,崽崽诞生之际。有幸全程参与老婆大人怀孕和崽崽的全程,内容来自夜里思绪的碎片畅想。
对我来说,2024年应该是这些年变化最大的一年,比起结婚,立业,崽崽的出现让整个人生变得与众不同,有人常说结婚之后会不一样,会变得更加成熟。但真实来说,孩子的到来会让人瞬间改变,因为角色的转变不会有任何的延迟,在两条杠出现的那一刻,母亲,父亲的身份就注定要承担起来,崽崽的到来,对工作,生活,家庭,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在重构。
当人来到30的人生路口时候,会更加的迷茫,彷徨,甚至害怕未知的未来,会感慨自己的人生突然就过了1/3左右,人的心态会发生一些未知变化。我自认为是一个非常早熟的人,童年的坎坷经历,独立的求学之路告诉我只有独立才能自主,成长是人生的一大幸事,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我的人生成长之路;但当新生命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原以为自己做好了准备,会非常淡定,但实际并没有,甚至有点手忙脚乱。我会因为崽崽今天不怎么活动感到焦虑,也会因为崽崽今天活跃感到不安,我会担心崽崽未来的生活,我没办法想象崽崽在妈妈肚子里的日子,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十分枯燥的。但崽崽总是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她会互动,她会安慰妈妈,会调皮的躲避爸爸测胎心,会好奇的竖着耳朵听大人们的八卦。新生是无比的幸福,无比的充满希望,每思至此,我都会感觉情感喷涌而出,热泪盈眶。
我也害怕崽崽出来之后夜晚磨人,但仔细想想,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一个懵懂的婴儿能够独立,能够自主。我开始好奇婴儿会怎么去思考,想去尝试理解婴儿的思维,去理解孩子的回路,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她成长。
写下初稿是孕晚期的时候,老婆大人感到开始焦虑,开始不安,其实孕期都是伴随着不安的,但只要你想象当他诞生的那一刻,你会发现所有的等待都值得,所有的担心都将释怀,人体内激素迅速下降,那种一切尘埃落定,果熟蒂落的成就感,那种满腔的感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其实很多关于工作的改变,在时间和责任的变化总会发生波动。在不同时期自己能够投入的时间精力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三十以后,在工作上,当我承接工作时,职业素养告诉我有责任去完成我的目标实现我的职业价值。在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告诉我家庭的幸福少不了我的投入和经营。
随着时间和精力会缩减,这会要求自己要有更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精力管理,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快速完成任务,需要思考更加高效的方式去实现KPI,实现OKR,去完成项目,去服务客户。
同时,角色的丰富让自己开始会将一些客户想法去更加深入的理解,相比较孩子的天马行空,成年人的世界似乎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容易去实现,似乎一些不合理的需求也会有合理的场景。
其实对于个人来说,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一些想法和逻辑,这些东西可能以前就在自己的脑海,但在这一刻,瞬间冲上心头,也可能是之前没有停下来想一想,刚好趁着每个难眠的夜晚,趁着休假,好好的回顾和畅想。
就在突然的某一天夜晚,我对自己提了一个问题:“我要成为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榜样,什么样的父亲?”。
我开始思考工作,生活,个人,婚姻的关系,对于马上30的成年人来说,成年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是非常宝贵的。我们投入在不同的领域,就会收获不同的结果。
(1)当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生活和婚姻,我们会有良好的家庭关系,我们会收获甜甜的爱情和幸福。
(2)当我们投入时间精力在工作中,我们会拥有高效能,会在某一个瞬间达到心流,会完成业绩,实现KPI和OKR。
(3)当我们投入时间到个人成长,我们会拥有更与众不同的职业生涯和更加强大的个人能力,期间会成就事业,实现个人价值。
(4)当我们投入时间精力到孩子,她会有更加正能量的童年,自己不会变成消失的父亲。
但成年人的时间和精力决定我们只能做单选题,因为多选题最后的结果会因为一个错误的选项而满盘皆失,在选择的方式上,这并没有谁对谁错,同时生活,婚姻,教育,个人,工作事业都是会相互交融的,我们很难做具体详细的切割和分离。但同时我们已经很难能够做到投入到所有领域,我们没办法做到生活,事业,个人,家庭能够十全十美,最好的结果是能够相互平衡,在需要工作的时候工作,在需要陪伴的时候陪伴,在需要成长的时候拼搏。顺势而为是最好的方式。
成年人的精力和时间非常有限,在三十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开始思考我要投入到哪一部分。均分,我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在经过无数次的斗争,我决定顺势而为,因为我没办法改变我投入的比例,那我可以改变我投入的方式和时间,我可以通过阶段性投入去实现时间。要实现阶段性成就,需要将工作时间化整为零,需要有足够的全局视角去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同时明确自己在关键工资和关键生活的关键投入。
时间和精力永远都是不够的,但不要苦恼和沮丧,做你当下最想做,专注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最该做的事,立即行动,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成年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执行力再高的人,也会被一个电话,一个闲聊打断自己当日信誓旦旦的计划。在工作和生活总会遇到一些自己没办法决定的事,而一次独立更换波轮洗衣机底座的时候,让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当年“力能扛鼎”的小伙子,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在生活,事业,个人总会遇到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开始会想我能改变什么,我是怎么去管理自己的项目,协调自己被授权的资源和团队,如何去实现目标,我开始只关注能改变的事物,开始只对能改变的事情投入心力,自己所能决定的资源决定了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范围。
在工作和生活中,包括现在我依然会蹦出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想法有关于企业如何发展的,有关于团队如何更有氛围,有关于项目如何更加成功的,有关于如何经营婚姻的,有关于如何让自己孩子更加优秀的。这里面其实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和自己能协调的资源。
企业如何发展董事会会进行分析和决策,个人意愿无法影响;
团队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投入,这是一门管理的学问;
项目成功有各种目标,有相关方,有成本和风险,有项目内和项目范围外的因素;
好的婚姻是互相成就的,改变也是从自己开始;
教育孩子要时刻牢记自己孕期的初衷,其实只想孩子快乐平安,至于成就和未来,那应该是她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仔细想想,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如何去联动更多的资源,而其他自己没法改变的事情,应该在自己已经尽全力之后再考虑,有些事是人力不可及的,人力终有穷时,全身心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剩下就全力去战斗。
这要从公司的一个要求说起,公司发文要求所有人员清理不相关的、过期的微信群,原来觉得这个事呢挺累的,后续开始清理的时候发现,那种瞬间解散的感觉,似乎有种类似于多巴胺的快感,非常很解压,我一时间不知道我是在完成公司的要求,还是我内心想将一些过去的项目和经历推倒重来,以至于我半夜还在那解散,退出,解散,退出。
这里所涉及的心理学我无法解释,但似乎那一瞬间是一个阶段性的平静和宁和,解散的瞬间意味着过去已经过去了,我们将迎来更加崭新的未来,我和客户将通过更加崭新的方式去实现项目目标。
在生活中,我也开始将一些似乎可能会用到的物品开始丢弃,因为这种可能会占用太多的精力和空间,我开始讲一些使用频率极低的物品按照价值情况选择邮寄回老家或者丢弃,每一周都是如此,虽然现在家中还是拥挤,但比起以前,似乎更加和谐。
All is well。—《三傻大闹宝莱坞》
我经历过所有90后经历过的留守,也经历过计划生育,经历过无法求学的无奈,也在骑着大横杠自行车叫卖中感受过清晨的微风,也学会了和时间赛跑独立完成2亩地的秋收。但也不是最坏的,这让我学会了一种心态,那就是一切序章,皆为过往,所有的一起都会过去,事情不会更坏的,这三十年来我一直这样安慰着自己。
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其实是幸运的,我能够在困苦的生活下坚持自己的目标,在家人的帮助下去改变生活的困境,在后面独立求职的路上遇到老张、启明和源哥、以及现在老板和同事,在sz独立拼搏的时候遇到室友和妻子,我觉得这一些似乎都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也是对自己坚韧的奖赏。
后来在工作上,遇到各式各样的场景,也踩过各式各样的坑,好消息是大方向是对的,也让自己更加坚信积极乐观的心态会比消极颓废更加有帮助,虽然现在还是经常口嗨,也会时刻提醒自己:
1、积极筹备要面对的事,不做最坏的打算,只做风险管控;
2、出现最坏的情况时考虑当下能改变的。
这三十年磕磕绊绊,一路前行,我其实也没说有多大的志向和也没有向上的无畏,乐天知命的我感谢着现在的一切,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业,和现在优秀的团队一起成长。稳定的工作也给自己带来了幸福的家庭。
风险会一直存在的,事情不会更坏的,用好手上的牌,打好这一局,享受博弈的过程,至于结果如何,规则是两盘三胜还是一局定胜负都不重要,因为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每次战斗是都最后一次。
回想2019年,谁能想到19年的疫情,如今已经5年过去了,在这几年,人们失去了很多,也迎来了新的一年又一年,时代的车轮不会停下,生命就在偶尔遗憾后,再次收拾行囊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往事已逝,未来将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All is well。
在项目管理领域,有着2大类型的项目:预测型和敏捷型,或者混合类型,随着企业发展和资源的集中和优质资源的稀缺,项目管理的碎片化会变得更加严重,也就是说同一个项目的资源大概率会出现资源波动和快速流转的情况,尤其是在安全行业,安全专家的资源供不应求,很难保证项目全局持续高能输出。
同时要考虑一个点,也就是二八定律,通常项目80%的成果由20%的关键交付完成,完成了这20%的关键交付,可以带来极大的客户满意度,但要实现这20%的关键交付,依旧需要分阶段,分时间持续输出成果,在期间要保持高能输出的话对于项目交付的压力会激增,此时可以参考敏捷进行迭代的方式开展项目交付,并对阶段性的成果进行庆祝和鼓励,并复盘,为后续的胜利打好基础,并持续激活团队士气。
思考是人类大的能力,表达是最好的思考。区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核心其实就是思考,思考能够让人对事物的理解更深一步,对事物的掌握更加具体,从而去理解当下的情形和状态,从而做出各种判断和决策。
在不断的学习和了解下,发现决定思考的主要是思考逻辑和知识沉淀。思考逻辑决定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模型,其中最有名的是演绎和推理,就像项目经理最常用的模型是ITTO,咨询的金字塔模型,5W2H,W2H;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分析,但这底层中更为核心的是论证,论证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是对观点的深度剖析,一个好的论证有各种论点,论据,假设,以及推理,而论据最关键的是要区分观点和事实,好的论据一定是事实的,论据为论点服务,论点自上而下统领全局。
而表达是讲一切思考的逻辑和论点进行展示,好的表达不是多么的美丽,而是和思考的逻辑相呼应,通过合适的方式表现,比如通过图形,类比等方式展示。
思考的训练之旅要不断地强化,输出是最好的训练。或许现在的我还说不清这些,但我现在原意去构建结构性的思维能力。
做难事必有所得。容易的事往往很多人前往,往往很多人选择,但容易的事所展现的价值和收获也会相对降低。
所以当遇到一件难的事情,克服面对未知的恐惧,用阿Q精神鼓励自己,告诉自己一定可以取得收获和成果。同时,换个角度,这又是一次提升的机遇,并且所谓的难事只是没有做过或者存在大量未知的事物,对于未知的事物,寻求其好的结果,不断强化过程,投入时间和精力,必然可以取到相应的收获,就算目标没有达到预期。而且再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所以不论是自己学习也好,工作也罢,追求目标应该是自己需要跳起来才能触碰的,去挑战自我,不断前行。
或许在不断的努力,事情可能失败了,但是自己静下来回顾和复盘,其实也不是一无所获,过程有的时候也能让人受益匪浅。
学会思考暂停,三十以后,感觉自己更加关注自己的表达和思考了,在以前如果自己跟别人争执,可能就一定要有个输赢,现在也还是会争吵,唯一不一样的是自己会暂停一下,去分析为什么要争执,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表达。
或许是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成为了一个权衡利弊的壮年,开始学会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虽然看的不多,但胜在开始换视角,而更换视角需要自己及时发现,所以会发了的消息撤回,说出去的话补充,争执和讨论的时候暂停。让理性尝试战胜情绪,让沟通面向目标。
虽然现在还是经常有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但三十已到,我感觉比之前好多了,或许某个时刻我会义愤填膺,但我想大多时候我是沉静如水,安静祥和。
24年明显下降的睡眠质量似乎再告诉自己不再是当初倒头就睡的年纪,也时常在夜里问自己,接下来的三十年想留下什么给孩子们?是自己倔强又偏执的性格,是喜欢新兴事物的风格,是稳扎稳打的风险意识?是三思而行?是吾日三省吾身?可能都有,可能还不够,仿佛孩子降临这个世界还没有做好做父亲的准备,或许想讲给孩子的故事有太多太多,却不知从何说起。
三十年眨眼而过,想了很多,也想不明白,或许是天生钝感,或许是思绪过多的杂乱。
不过还好,孩子还小,能够在以后的日子细细陪伴,不断前行,或许现在的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许早已做好准备,尽管依旧紧张不堪,但自己何尝不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三十以前,我总觉得我能改变很多,可以改变环境,改变所接触的一切,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留下好的印象。三十而立,我似乎已经收敛,叹人力终有穷时,或许勇气已经埋藏在心灵的深处,等待下次的迸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文至此,仍有言语,后面的日子在渐渐展现。
三十年前: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三十而立:顺势而为。
写于2024年甲辰龙年冬月廿六。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