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发布一周有余。这段时间,与之相关的“自主可控”“国产化”“信息安全”等话题不绝于耳。
从2014年立项,到2024年发布,“纯血鸿蒙”真的来了!用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的话说——“用10年时间,走完了欧美同行30年的路”。作为中国首个实现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它的“横空出世”颇具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不断走向成熟。
在深圳湾体育中心,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原生鸿蒙发布仪式上发言。(图源:新华社)
一直以来,操作系统被称为“计算机之魂”。作为互联网应用与计算机之间的桥梁,操作系统是数字化进程中无法绕开的核心基础设施,也是各行各业的平台和底座,当它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的软硬件都将随之改变。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必须要将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整个软件生态中,操作系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秘书长曹冬表示,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微软、谷歌、苹果等巨头,将操作系统市场占领殆尽,而国产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比不足5%,这也成了摆在中国信息技术产业面前的一道关卡。
回溯过去的四十多年,华为鸿蒙、银河麒麟、统信UOS等国产操作系统相继推出,并在政府、金融、教育等行业不断落地。在曹冬看来,这些都意味着,国产操作系统生态链初步成型、市场快速增长、人才储备量提升,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事实上,在苹果、谷歌、华为之前,不乏移动端操作系统的“先行者”。比如,微软曾推出windows mobile系统,但人们很快就发现,在移动端操作系统方面,微软的优势似乎并不突出;在第三代手机智能化应用领域“出发较早”的诺基亚,也曾推出“塞班”系统,早期也可以支持查询周边加油站等服务,但“塞班”系统同样快速败下阵来;公众比较熟悉的黑莓、三星等,都曾推出过自己的操作系统,但也无不“折戟沉沙”。
“鸿蒙系统给了我们两次很大的震动,或者说是振奋。”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第三研究所原所长严明表示,第一次是2019年5月安卓系统宣布终止向华为提供服务,这个时候鸿蒙迎来了“转正”,大家发现华为竟有这样一款产品在“时刻准备着”。
其实,在这个时候,谷歌安卓、苹果iOS系统已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且各方纷纷试水的阶段已然过去,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的面世时机并不是很有利。不过,用严明的话说——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国产操作系统方面受制于人时,鸿蒙系统的推出需要下很大决心和勇气。
严明所说的第二次的震动、振奋,就是这次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的发布。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余承东也讲述了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在续航时间、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诸多优势。
“此次发布意味着,华为原生鸿蒙、苹果iOS、谷歌安卓,全球的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曹冬表示,这一刻,具有里程碑意义,意味着华为自研、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的成熟,更掀开了国产操作系统新的篇章。
“国产化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壮大,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也会在整个产业链层面逐步减少。”中国电信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方宇表示,这也必将带来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塑,包括芯片、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以及网络安全,将形成适配国产化操作系统的完整产业链生态,进一步打造我们在数字世界的话语权。
9月10日,华为见非凡品牌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举行,观众现场体验华为手机。(图源:新华社)“能否真正做到自主创新、自主可控、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是我们能否在科技创新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作为互联网领域资深从业者,金山办公高级副总裁毕晓存的这一判断,正是源于对于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深刻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经说过:“自主可控不等于安全,但不自主可控一定不安全。”在保障安全方面,国产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软件应用的核心基础,操作系统须同时具备稳定性、安全性、高性能、兼容性等多重特性。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的突破,让信息化建设更加安全、可控。”毕晓存这样说。360数字安全集团漏洞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有着“后发优势”,在安全体系架构的设计和实现上,都采用了目前较为成熟或创新性的技术方案。比如,数据加密、生物特征保护、密钥管理和形式化验证、微内核设计、物理攻击防护等技术,显著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能够为用户数据提供强有力的保护。该负责人还提到,这些技术措施不仅有助于抵御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也体现了中国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由于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由中国企业开发和支持,使其能够更迅速响应本地化的安全威胁,在面对网络攻击或漏洞时,也能及时采取行动进行修复。针对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的微内核架构,严明认为,它有很大的系统弹性,既可以支持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也可以支持物联网中对操作系统要求严格、字节数要求很低的应用。“这是传统操作系统,包括谷歌的安卓和苹果的iOS都做不到”。天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教授许光全还提到,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是一个打通硬件、打通场景,支持多样交互、自由流转的操作系统,不是在现有的技术架构上“移植”和“打补丁”,而是从内核到架构再到机制做垂直整合,将安全机制融入到整个操作系统里。具体来说,原生鸿蒙系统采用星盾安全架构,旨在提供纯净的生态体验、可控的隐私保护和高安全的数据保护。比如,通过应用签名和代码签名技术,可验证应用的真实性、完整性,防止恶意应用的入侵,并对所有上架应用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核,确保应用来源的可靠性;从隐私保护的角度,系统禁止开放9类不合理权限,以减少应用对用户隐私的侵犯。此外,许光全认为,鸿蒙系统为国内网络安全生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开放合作平台,国内安全厂商、开发者及各类技术提供商得以紧密合作,从而增强网络安全产业链的协同,共同提升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升级、防护的智能化和精准度。这种融合与创新,也为整个安全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5月4日,参观者在2024北京车展上体验华为鸿蒙系统汽车。(图源:新华社)操作系统的成熟,离不开丰富的应用生态和强大的开发者生态。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业界人士都提到这样的观点——“做操作系统难在生态,而非技术”。可见,生态体系的建设,对于自主操作系统成功至关重要。我们留意到,2021年5月,华为宣布了鸿蒙操作系统源代码全面开源。截至今年10月,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鸿蒙生态设备已超过10亿台。目前,鸿蒙生态已有超15000个应用及元服务完成上架,覆盖了办公、社交、娱乐等18个垂直领域,通用办公应用覆盖了全国超过3800万家企业。此外,原生鸿蒙降低了接入新系统的难度和成本,很多应用一天一个版本迭代更新;也实现了手机、平板、汽车座舱等多设备、多场景的互联互通。然而,曹冬坦言,就移动操作系统而言,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应用数量已达261万款,而鸿蒙原生App的数量仅1.5万款。“在生态上的差距,仍以数量级计算”。如何奋起直追?许光全认为,必然需要操作系统厂商与众多应用开发者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应用的开发和上架;还需要加强应用的安全审核和监管,确保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相信大批国产应用,已经对原生操作系统‘望眼欲穿’。未来是携手本国企业共同发力,还是继续被征收‘操作系统税’,大家会作出选择……”方宇这样说。在过去的一年里,WPS与鸿蒙研发团队合作,完成了4000万行代码的超大规模移植。在此基础上,WPS鸿蒙原生应用还实现了无缝衔接的跨设备、跨场景特性,可以让用户在使用办公软件时,在不同设备间轻松切换,享受到更为便捷的办公体验。毕晓存也分析认为,自主创新、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能够鼓励更多用户使用国产软件,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为国内软件开发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促进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的繁荣,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作为华为智能终端产品的“老牌用户”,严明也很有信心,毕竟中国现有近11亿的网民规模,如此庞大的用户市场,完全有条件支撑起鸿蒙操作系统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市场上,站住脚应该问题不大,但下一步要思考如何走向世界!”与多年前的技术生态相比,我们时常感触“这世界变化快”。尤其看到AI模型飞速发展、AI应用百花齐放、AI芯片算力爆棚。未来操作系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植入大模型是否是操作系统的发展之路?操作系统如何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AI体验?操作系统如何更好地支撑AI生态稳定发展?在曹冬看来,以上种种,都是我们面临的当代思考与未来考题。光明网网络安全频道、数字化频道《信息安全研究》杂志联合策划(报道团队成员: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李飞 孔繁鑫 曾震宇 赵鹏超 《信息安全研究》记者 潘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