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仮(ban)面只是一个玩过十几年TCG,对卡牌兴趣比较大的“非专业”玩家而已,只是从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消费者和观察者视角说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相信某些卡片大厂的业内专业人士应该会更懂行,所以如果觉得我说得有点意思,能带来帮助,那是最好;如果觉得不对,就当我胡言乱语。顺便,本文不讨论“卡包”、“盲盒”这类东西对所谓青少年的影响。
01
说实话,作为一名还算有点年份的TCG玩家,当我听说一张小马宝莉的卡牌能卖出23万的时候,我是相当懵的——当然,这不排除是炒作。倒不是说我觉得卡片都是廉价的,毕竟那么多年也算在卡牌圈摸鱼,卡片价格能多离谱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只是这次,对于小马宝莉的这个“天价”感到无法理解。
以个人不算丰富的经验和观察来看,竞技类卡片(比如可以在游戏王、宝可梦等卡片游戏比赛里投入的卡片)和收藏类卡片(比如球星卡,以及竞技类卡片中发行的一些特殊纪念性卡片)的二级市场定价因素并不一样。竞技类卡片主要还是基于单卡的投入价值以及其罕贵度(或者说稀缺性、出率),而收藏类卡片就更为复杂了——而国产卡牌市场(并非国内卡牌市场)就主要是以收藏类卡片为主。
个人的一个核心观点或者总结,也恰恰是导致我无法理解国产卡片二级市场的情况原因:“稀缺性”本身只是是一个“做乘法”的因素,是将卡片其他价值成倍扩大或者缩小的因素——“稀缺性”本身并不能成为一个定价因素。
这个说法有点抽象,那举个例子:史蒂芬·库里的签名球星卡,哪怕他签了一万张,那每一张的价格依然要比某个“饮水机管理员”的球星卡的签名卡更贵——哪怕那个饮水机管理员只签了100张。因为卡片的价格本身是基于人们的“共识”,这个共识可以包括:
签名:这个比较常见,但是签名本身包括了签名的人是谁,甚至签名的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
照片:某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比如历史性的瞬间或者一些比赛和活动的记录。
(这个应该算?)
历史收藏:某些卡片本身可能可以代表曾经的历史,比如香烟卡和口香糖卡。
一些其他物品和卡片的搭配:球星卡里比较常见的是带有球星穿过的球衣的一部分布片的卡片。
为某种特殊目的设计制造的卡片:比如游戏王中的“伟大的战士泰勒”这张卡,就是KONAMI为了鼓励一个患癌症的男孩所专门制造的独一无二的卡片。当然,这种类型的卡片也多见于各种比赛的奖项中——比如各种比赛的冠军卡。
当然,一些卡片可能会承载多个共识因素。
(比如这张卡有撒切尔夫人的签名,外加当年会谈照片图片,当然卡片不是我的……)
只有在这几个因素生效的前提下,“稀缺性”才有其对卡片价格的影响力。单纯的“稀缺性”至少从我角度来看,很难成为高定价的理由;同样的,仅仅卡面好看酷炫也不行……
这恰恰是我理解不了一张小马宝莉能卖出23万价格的原因,同样不能理解一些奥特曼卡同样能卖出数万元——毕竟也不算是圆谷公司官方出品的卡片,仅仅是卡面,以及限定数量,就炒到了这个价格——当然,不排除有价无市的情况。
02
其实,我是赞同对国产卡牌市场的一个观点的:就像我们90后小时候的地摊抽卡。当然,当年不只是地摊上抽的盗版卡片,说起来东西还不少:当时还是“宠物小精灵”的贴纸、小浣熊水浒英雄卡和三国卡、奇多的奇多圈以及后面的三国卡、奥特曼方便面的卡等等……在这点上,可能现在的儿童和我们当年并无二致,仅仅是对自己喜欢的IP有收集的欲望罢了——所以当年我们会去吃各种干脆面和各种膨化零食,而现在的儿童则是更为直截了当地开卡包。
所以,卡游能靠卖奥特曼卡卖到爆火,我不是不能理解——毕竟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但是,这种“校门地摊”的商业逻辑和收藏类卡片的二级市场逻辑是不同的:“校门地摊”的主要消费群体本质上还是孩子,而孩子更多是出于社交,更多关注点可能是在卡片是不是好看、看上去罕贵是不是高、是不是比同学的总体上更帅;而收藏类卡片则更为简单粗暴,除了刚刚提到的一些“收藏因素”,就是是不是值钱。换而言之,个人比较激进的观点,除去炒作因素,会把国产卡牌价格炒高或者去收集的,大概就三种人:
1. 倒爷:没啥好说的。
2. 特别富的IP狂热者:和该IP相关的都会去收集。
3. 信息不对称的IP狂热者:毕竟一些国外IP早就有国外的收集类卡出现了。
(卡游招股说明书中的收入表)
所以,当卡游的IPO招股书发出来的时候,我看到他们2023年的收入同期减半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果不其然”的心理——当然,如果卡游今年第三季度能强势反弹,也算是能直接打我脸。有人认为,卡游在招股书里给出的解释是“集换式卡牌销量的下降亦反映公共卫生状况对整体社交活动及整体商业环境的影响”;但我倒是觉得,“校门地摊”模式必然是这样一个曲线:前期因为好奇、兴趣会逐渐刺激消费,然后随着社交属性的增强消费量增加,但是随着IP热度、消费者热情的下降、社会舆论的影响,最终会走向一定程度的衰落——但是,如果相关IP本身热度和影响力足够,那就会稳定到一个水平。毕竟,“校门地摊”大家都经历过,仔细想想基本上“热门”商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换一波:从宠物小精灵的图鉴贴纸,到技能贴纸,再到数码宝贝,孩子的兴趣点本身就是不断在变的。
(“校门地摊”的变化之一)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者”并非如此,他们会基于对IP的热爱,持续地进行消费,前提是那些东西真的有收藏价值——当然,也不一定?正如我前文说的,理解不了国产卡牌二级市场高价的原因……
不过,或许,也没有必要去理解?直接接受这样的结果会如何呢?
毕竟,不能理解的东西又何尝是卡牌市场呢?如今的“谷子”市场,我一样无法理解,包括无法理解从“周边”到“谷子”这种说法的改变……但是,这些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比我们曾经更愿意为这些塑料和金属的小玩意儿付钱,而且这些东西现在也确实贵,随着带有抽“盲盒”概念的谷子的出现,有些所谓“绝版”的谷子价格也能炒到几百甚至上千(大概也有上万?)。主要形式可能就无非是亚克力牌、徽章、透卡等为主——不然咋说二次元的钱好赚呢?
03
慢着……亚克力牌、透卡——那不是能搞亚克力卡牌吗?以下依然观点是个人观察,欢迎大佬补偿反驳或者支持的资料来源:从“谷子”的角度来看,女性似乎是主要消费群体(男性感觉似乎依然更偏向于“周边”的说法),而女性似乎又对传统的卡牌不那么喜欢——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把卡牌谷子化呢?单纯的纸质卡牌本身可能因为太“单薄”,并且易损不利于携带(如果完全不在乎品相则是另一回事),可能对年轻少女的吸引力不是那么高。但是,既然亚克力牌和透卡能对她们有吸引力,那为什么不能将卡牌谷子化,以亚克力卡牌的方式存在,用卡牌市场的思路去运营呢?
(实际上,也已经有亚克力材质的卡牌出现了)
从卡牌运营角度切入谷子市场也并非没有优势。对于谷子圈而言,是不是“正品”往往非常重要,而这恰恰是卡牌市场的优势——当前的卡牌评级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不仅仅针对卡片是否是正品,同样还有卡片的品相(是否有损)进行评估,极大程度地可以满足收藏者对IP的热爱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卡牌制作的工艺也能确保通过卡牌这个载体将内容进行最大化地呈现,无论是各种闪卡的形式,还是流沙、栅闪卡,乃至卡雕形式,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甚至可以如前文所说的,加入不同元素,比如声优、画师的签名等。
但是,“卡牌+谷子”的模式就不应该再依赖“校门地摊”的模式:一方面,谷子消费者的年龄会更大一些,并非单纯的靠“量”或者“好看”取胜;另一方面,谷子消费者对IP的粘性也更强,如果说“校门地摊”的社交是基于当前的社交圈找社交手段,那么谷子的社交则能够基于所喜爱的IP和谷子内容发现新的社交圈——换而言之,做好相关的IP或者IP有关的谷子的运营,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和社交手段。
相反,由于谷子消费者对IP的忠诚度更高,对自己喜爱角色更为热情,对谷子的质量要求也就更高,而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了产品用料本身,还体现在了产品是否能够呈现出对IP本身的理解、产品的分级分类(比如罕贵的分布、卡图的数量)等——而这些,则又要求了卡牌的供应商需要沉下心去围绕IP规划和设计产品的内涵,而不再是无脑地堆砌卡图和制造工艺。
结尾
其实叽叽歪歪了那么多,除了拍脑袋想到谷子化卡牌的运营可能之外,更希望还能引发两个思考。
一个是“运营”卡牌的IP,尤其是要从卡牌的策划和设计阶段,就明确IP和卡牌的发展方向。“校门地摊”模式固然可以以量取胜,但是从纯收藏角度,可能就会因为过多廉价卡(不仅仅是卡片数量,还有烂大街的冗余罕贵度)导致总体也变得低廉。
另一个,则是IP的影响。虽然在本文中没做太多说明,但是IP显然是卡牌和谷子市场的核心。然而,问题恰恰在于,尽管国内的厂商拿到了IP的官方授权,但是我们当前许多知名IP恰恰是国外IP;即使在国内有独家代理的机会,那如果到海外呢?面对同IP的海外卡牌竞争力又如何呢?何况即使是授权本身,也并非完全自由地使用该IP,本身在图像、人物的使用上依然会有大量限制,那就对产品的设计上有了制约——还是那个问题,如果到国外市场,遇上获得更大授权的同IP厂商,乃至官方自身产品的卡牌,又会如何呢?
这方面来看,或许我们真的需要更多开发我们本土的IP了。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