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0日,“中国密码学会2024年密码芯片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担任大会主席,并做了《从通算、智算到密算的演进与展望》的主旨报告。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业界权威与技术从业者,聚焦密码芯片软硬件设计、安全分析和实现、及其工程应用等话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行业洞见。
在致辞中,韦韬指出:密码芯片作为信息安全的核心基石,其作用在于提供安全的数据加密、解密、认证及密钥管理等功能,它的技术升级和应用创新,不仅关乎个人隐私保护、企业数据安全;还逐渐渗透到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自动驾驶等新兴行业的安全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广泛且深远。
韦韬认为,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据安全与流动性的核心矛盾,以及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技术要素。人工智能(AI)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其发展确实高度依赖于大量、高质量的数据输入。这些数据用于训练模型,使得AI能够学习、理解和预测,从而在各个领域实现智能化的应用。然而,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涉及到的隐私保护、数据主权和安全问题,成为制约AI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以下是韦韬的分享要点:
从“通算”到“智算”
——AI的划时代与不完美
密码与芯片技术不仅是保障数据可信流通的前提,更是推动包括AI在内的整个科技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们为解决数据安全与流通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促进了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为科技创新和应用拓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确实,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个侧面、大型语言模型如GPT的出现,无疑为跨领域的创新和效率提升开辟了新的可能。它们能够处理复杂的信息、生成创意内容、辅助决策制定,甚至在某些情境下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些都是“聪明的AI帮小忙”的正面体现,展现了技术进步如何惠及社会。然而,“笨的AI捅大娄子”这一说法,则更多地指向了AI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
因此,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强伦理指导、法律监管、技术透明度以及公众教育,确保技术的正面效用最大化,同时有效控制和缓解潜在风险。这包括推动AI的可解释性、公平性研究,实施严格的数据保护措施,以及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机制来共同应对AI带来的社会挑战。
从“智算”走向“密算”
——技术实践推动数据可信流通
数据身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有本质上的区别。数据的价值越大,风险越高:数据在合法合规的市场有价值的时候,它在黑产市场也一定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个人隐私数据、企业敏感信息等,在暗网市场上都具备比较高昂的流通价格,当数据流通的风险大过收益,自然不敢流通。
另一方面,数据容易被拷贝和分发,多次流通后数据的价值迅速贬值,导致很多有价值的数据不愿意被流通。
为解决这一大难题,衍生出了很多相关的安全名词,比如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可信密态计算、密态胶囊、PPMLAC、数据沙盒、数据空间、数据元件等。但这些安全技术保障了什么?应该如何去衡量?最初在行业里并没有完全地探讨清楚。
通过业界的不断努力,近年来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2023年底,华东政法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蚂蚁集团牵头发布《数据跨域管控白皮书》,首次系统阐释了数据跨域管控的实践指引与策略,提出借助密态计算等技术手段,有效管控数据流通利用的风险;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内多家产学研机构联合发布了《隐私计算产品通用安全分级》和《个人信息匿名化制度:技术与法律》两份白皮书,分别推进了“受控匿名化”和“通用安全分级”的发展。自此,我们从通算、智算走向了密算。
蚂蚁集团的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框架,开源了全栈密态计算能力,支持全路线密态计算技术,覆盖了从芯片到行业上层应用的每一个环节,推进隐私计算能够在更多产业落地。
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合作机制
——对密码芯片技术未来的呼吁和展望
“中国密码学会2024年密码芯片学术会议”的召开正是为了探讨密码芯片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中的主要理论、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会议主席韦韬在会议致辞中提出了对密码芯片发展的三点展望:
1
首先,数据已成为核心资产,保护这些资产免受攻击变得至关重要。密码芯片作为实现数据加密、身份验证和安全通信的关键技术,其市场需求正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通信等技术的应用而急剧增长。预计随着数字化经济规模的扩张,密码芯片及相关安全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达到甚至超过万亿级别;
2
第二,密码芯片的设计和实施不仅需要深入的密码学理论基础,还要结合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安全设计原则和对抗性思维。这意味着研究者和工程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加密算法、优化硬件实现效率、增强芯片抵抗物理攻击和侧信道攻击的能力;
3
第三,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有效加速密码芯片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高校和科研机构往往拥有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创新人才,而企业则更贴近市场需求,了解实际应用中的痛点和挑战。通过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合作机制,如共建研发中心、联合项目、实训基地等,可以促进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流动,加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总之,密码芯片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紧密合作,以及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可以有效推动密码芯片技术的进步,为数字时代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蚂蚁技术AntTech)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