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战争的作战领域正在从物理域、信息域逐渐向认知域拓展,认知战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的迅速普及,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神经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认知战的战场空间和作战规模不断扩大,作战形式越来越多样,民用和军事目标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其全球性、全时性、全域性等特征更加突出,复杂性不断加剧,认知战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面临着更大挑战。认知战本体的构建与应用对推动认知战的全面理解、复杂性挑战及应对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
认知战本体构建的必要性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认知领域作战一直以来都是战争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操作者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大的规模定制化开展认知战。然而,认知战涉及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其概念、理论、知识体系等尚不明确。2023年3月北约科学与技术组织发布的《缓解和应对认知战》报告中将认知战解释为一种强调学科交叉、共同作用的总体性战争手段。但是,当前对于认知战的定义尚没有达成共识。同时,由于认知战的作战场景丰富、目标对象广泛、作战样式多样、利益相关方众多、技术手段更新快等特征,进一步加大了对认知战的理解难度。深入开展认知战本体研究对于认知战理论体系构建和作战实践指导都有着重要意义。本体作为一种共享概念和框架,其对于复杂系统概念及其关系的统一的、明确的、规范的表达,有利于促进各相关方对于领域知识的理解并达成共识。
二
美国的认知战本体研究框架
美国已将认知战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将其视为对他国进行认知操纵、意识形态渗透、颜色革命的重要手段,正在加紧从理论研究、技术应用、装备发展、作战力量等方面系统提升其认知战能力,支撑其作战目标的实现。美国对认知战本体的研究初见成效,初步形成认知战本体框架。
(一)认知战本体是美国武器库中的一个关键工具
今年5月,美国哈德森研究所发布的《认知竞争、冲突与战争:本体论研究》报告提出,基于塑造全球安全环境的作战力量信息的认知战本体是美国武器库中的一个关键工具,将为理解和对抗认知威胁提供重要支撑。同时,报告中给出了指导本体构建的流程,以系统地对认知战领域的各方面进行分类和组织。
(二)美国认知战本体可提供适合认知竞争的战略和作战概念
当前,哈德森研究所提出的认知战本体包括行为主体、过程、空间、事件、有形和无形六个类别,并将利用个人认知偏差及其感知的威胁、利用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的威胁、利用社会心理学和群体动力学的威胁、利用技术社会应用的威胁(影响群体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威胁等威胁维度映射到类别中,为理解认知战提供了一个综合框架。该本体框架可用于指导对认知战潜在用例和威胁元素的识别,促进对认知战规律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者提供适合认知竞争的战略和作战概念,并支持有效攻防策略制定和实施。
(三)美国认知战本体发展呈现系统化发展趋势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认知威胁,来自认知战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将密切合作,持续对认知战本体进行细化和拓展。未来该本体框架可能集成到美国现有的安全协议和实践中,以确保它有效应用于认知威胁评估和响应。
三
我国系统化开展认知战本体研究面临的挑战
认知战本体的构建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清晰的流程、跨学科的团队、先进的工具等多方面的支持。
(一)方法层面:认知战理论体系仍不完善
作为一种新兴的作战样式,当前我国认知战实践经验相对较少,理论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当前对于认知战的定义、特点、作用机制等方面尚存在分歧,使得认知战本体构建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尽管一些学者已经在战略传播、电子战、载人航天等领域开展了领域本体相关研究的初步探索,为认知战本体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但是认知战本体研究仍有待深入。
(二)流程方面:认知战本体构建与应用流程尚不清晰
认知战本体构建需要跨军地、跨部门、跨专业的众多专家参与到本体目标与范围确定、知识抽取、概念与关系定义、本体集成、本体评估与验证、本体维护与更新等多个密切关联的流程中。然而,当前的认知战本体构建与应用流程尚不清晰,流程规范不统一,职责分工不明确,影响跨部门协调与管理,不利于资源整合和时间分配,影响认知战本体构建与应用效率。
(三)组织层面:跨学科协作难度大
认知战本体构建需要一支具备认知战领域专业知识、拥有认知战实践经验、熟悉本体构建方法的跨学科团队,协同对军事、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和跨学科分析。但是,当前认知战相关领域的学科壁垒、知识孤岛等问题,增加了跨学科团队整合协作的难度。
(四)工具层面:国产化本体构建工具尚未成熟
本体构建工具对于可视化展示本体结构、规范化本体表达、支持领域专家协作、提升本体构建效率、提高本体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促进本体推理与应用等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美国已经开发出能够有效支撑本体构建与应用的软件工具。斯坦福大学的本体开发工具可支持多用户在不掌握具体的本体表示语言的情况下协作进行本体建模,并开展本体语义检验、推理和一致性检查,有效提高了本体开发效率和质量。大数据独角兽Palantir公司在其产品Palantir Foundry中,通过本体将数据集和模型等数字资产和分析、运行连接,支持现有数据源到本体的对象、属性和链接的映射,实现与现实世界有效联系,支撑客户决策与行动。
然而,我国当前的国产化本体构建与应用工具尚未成熟,难以有效支撑认知战本体的编辑、推理、映射等需求的实现,不利于促进认知战本体的构建与应用。
四
政策建议
为应对现代化战争中认知领域的复杂性挑战,有效支撑认知战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决策制定、方案执行、效果评估等任务开展,亟需加强认知战本体构建与应用研究。
(一)完善认知战理论体系研究
面向我国认知战发展需求与目标,支持认知战领域的军事部门、研究机构、科技企业等深入开展认知战理论研究,形成多元认知战理论研究体系,推动认知战理论、实践、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持续完善认知战理论体系,为认知战本体构建奠定基础。
(二)细化认知战本体构建与应用流程
面向认知战本体构建与应用的实际需求,基于对本体构建流程的深入研究,细化认知战本体构建与应用流程,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与权限,提高资源整合和时间分配能力,促进跨部门协调与管理,并持续开展流程优化,支撑认知战本体构建与应用效率的提升。
(三)形成开放协作的认知战本体构建生态
加强本体构建专家以及认知战相关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多领域专家协作,形成开放协作的认知战本体构建生态,支持跨学科团队的交流,鼓励数据共享和流通,推动认知战本体构建、应用、评价等理论方法创新,系统性指导认知战本体构建,促进领域知识共享与共识达成。
(四)推动认知战本体与新兴技术的结合
密切跟踪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神经技术、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并将新兴技术纳入认知战本体中,推动认知战领域对新技术的采用以及新技术与认知战的深度融合。
(五)加紧国产化本体构建工具研制
为加快认知战本体的构建与工程化应用,需加紧国产化本体构建工具的研发,提升数据集成、知识抽取、概念分类、推理建模、迭代更新等方面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认知战本体构建效率,为认知战领域的知识管理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元战略。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推荐阅读
转自丨元战略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