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的社会办医环境和政策面现状,行业资深投资人林掌柜认为,“支持社会办医”政策,除了明确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外,至少还有三个“潜台词”。
来源:林掌柜(ilinzhanggui)
作者:林掌柜
编辑:南翼
封面来源:pixabay
在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三中全会《决定》中,直接提到社会办医,仅有短短一句话十个字,即“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
间接与社会办医相关的还有,“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
字虽少,也别失落。毕竟,在如此高级别的文件中,字多也并非全是好事,不信你看教培行业。与教培不同的是,“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基调依然没变。只是,绝大多数医疗人都“表错了情、会错了意”。
掌柜认为,“支持社会办医”政策,除了明确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外,至少还有三个“潜台词”。
仅从政策上看,医生办医主要有三大障碍:执业地点障碍、事业编制障碍和牌照审批障碍。
执业地点障碍。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早已执行多年,虽然各省市执行力度和效果不一,尤其是公立医院院长态度暧昧,但是医师多点执业之大势不可挡。各省市医师区域注册执业政策也已落地执行,基本扫除了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障碍。
天津市更是开了医师跨省执业无需备案的先河。2019年1月14日,天津市卫健委出台了《关于放宽京冀执业医师护士来津注册工作的通知》,明确“北京市或河北省的执业医师及护士,视同自动获得在天津的任何一所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按照在津执业机构执业范围和本人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进行执业的资格”。
事业编制障碍。早在2017年3月,人社部就印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9年12月,人社部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医生尤其是公立三甲医院专家,多数既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又是事业单位科研人员。
2017年2月28日,原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扫除了“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这一政策障碍。
2018年7月,上海市发布“健康服务业50条”,明确“支持和鼓励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在岗或离岗创新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原有人事关系”。
牌照审批障碍。相比执业地点和事业编制两大障碍而言,进一步放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准入,对社会资本而言算是普惠政策,但对医生办医也有优先或鼓励。在诊所设置上,“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
支持办“小而美”
新医改的主基调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小而美”业态也是“强基层”。基层多为门诊部和诊所这样的小机构,小机构不光要“小”,还要“强”才能“美”。最为明显的政策导向依据是,诊所设置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制。
2019年5月13日,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意见明确: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0个城市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2021年7月1日起,“诊所备案制”正式推向全国实施。
掌柜认为,对于绝大多数社会资本而言,“小而美”才是社会办医未来主流业态。曾一度轰轰烈烈的公立医院尤其是国企医院改制浪潮,绝大多数医院最终还是落到了国资背景的超级医疗集团手中。
支持办消费医疗
▼更多运营干货欢迎关注▼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