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诊锁界
作者:宗正
封面来源:pexels
目前中医馆的发展较为零散,规模也较小,形成3家以上连锁业态的品牌不超过500个,而且大部分营收情况都不乐观,近一半都处于亏损状态或者徘徊在盈亏线上下。但是从长期来看,连锁化、品牌化仍是中医馆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1、资本驱动型连锁
代表案例:固生堂、榕树家
固生堂目前在全国16座城市有58家机构,更多的是借助多点执业的红利,走的是“资本驱动+挖名老中医”全国复制模式,以合伙模式(股权绑定)聚集知名中医到其线上线下诊所坐诊,依靠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销售会员和卖药赚取利润。
榕树家目前有上千家连锁医馆,他们的模式也是资本驱动,团队有互联网团购背景,对本地生活服务的地推能力和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效率有丰富的经验,客户多为美业/养生行业转型升级。
固生堂连锁门店以自营为主,通过资本整合并购的方式扩张,榕树家以加盟为主,与美业机构业务协同整合升级。固生堂偏“严肃医疗”,抓老中医疗效与会员服务体验交付;榕树家偏“轻医疗”抓Ai系统与健康养生产品体系。
2、社区型连锁:初芯堂、慈脉中医、百草仟药
“小而美”类型,聚焦社区“一老一小”健康需求,多布局在小区居民楼附近,以儿科与妇女健康为突破口,覆盖全家庭医疗需求的多元化服务。
对此类社区型连锁医馆来说,扩张发展离不开团队组织能力,标准化、公司化运营、学习型组织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案例:慈脉中医是一家开在三线城市的家传连锁中医馆,从2015年的3家医馆到2022年拥有直营医馆近20家,分布在江西上饶各县域(每家100平方左右,配备3—4个人力),迄今诊治患者突破700万人次,其每家店的效率都很高,单店净利润5~15万/月,是社区诊所“做轻做小”的成功模型。从2014年起,慈脉中医还开始组建技术研发团队走上中医AI技术创新之路。
3、专科连锁:
大部分专科连锁医馆很难跨省形成全国性连锁,多以区域性连锁为主。很多连锁医馆品牌逆势去其他区域进行规模化的扩张的同时,通常带来亏损并引发自身的资金链出现压力。而且,我国各地区目前的区域性政策、人文环境、医疗实力等各方面差异都很大,若是考虑到战略布局,过早在一些别的城市开建连锁医馆,模式不成熟、能量也分散,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
(1)专病专科类
木棉花医生(生殖专科)----14个城市21家医院,做到这个规模唯一一家没有融资的,单病种专科,高性价比诊疗体系,疗效上与公立医院做互补。
(2)外治类
通透堂、元大中医
通透堂是以“疼痛”为流量入口构建慢病管理体系,元大中医是以“养生保健+中医诊疗”双模式驱动。
外治类医馆在医疗服务标准化打造上比综合类全科医馆更易实现,有利于连锁品牌的扩张与发展。就去通透堂认为中医所有的治疗体系“砭针灸药导引按跷”中,最能够标准化的就是推拿,他们将疼痛专科技术拆解,形成可复制、标准化的流程,把疼痛分为32个核心痛点,255个常见痛点和1000个左右的存在痛点。
(3)中医美容连锁
石兴凯中医、馨园中医、川派女子中医
此类机构大多打造标准化的中医美容养生项目,将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4、药业集团旗下连锁
代表案例:同仁堂中医馆、红日药业上医明家中医馆、位元堂、张仲景国医馆等
中药企做连锁医馆有先天的供应链资源优势,同时,很多药企做的连锁医馆在数字化发展上也布局得比较扎实,同仁堂、红日药业、九芝堂、广誉远等都开设有互联网诊疗。线下实体医馆首诊,线上慢病专病复诊,构建线上线下闭环,用信息技术把诊疗、药品延伸到居家服务。例如红日旗下的上医明家中医馆是上市药企开线下连锁医馆的代表,他们做的是线下医馆+线上互联网医院+中医生集团+供应链的全方位集合。
5、综合类全科连锁医馆
正安中医、圣爱中医馆、和顺堂等
(1)对于此类医馆连锁来说,药房集约化是趋势,例如和顺堂有自己的中央大药房(调剂煎煮中心)。
(2)综合全科类医馆连锁根据创始人的背景属性可以分为医生办医型和非医生办医型。
医生办医型对医疗的理解会更深,更加能保证医疗品质为先,但同时,此类机构也往往对市场过于乐观,对市场往往还有体制内的“幻觉”,“医生思维”阻碍经营发展。非医生办医通常都是个人投资者或是中医受益者,在战略体系设计和整体管理上比医生办医要有优势,但同时和医护的深度磨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管理者认为部分中医师都不肯干专科,不肯以患者需求出发,而是想要满足自己的学术喜好追求,只想专治疑难杂症。而医生也会认为管理者不懂医疗,中医不需要标准化打造。
6、科技驱动型连锁
像素中医、问止中医、磁恩堂
此类连锁医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力,例如问止中医依靠线上Ai系统+青年医生实现医疗服务标准化;再例如磁恩堂中医连锁诊所运用中医机器人推拿理疗,改变了传统的社区康复以及康养项目对治疗师和医生的依赖。
从近年来的数据上看,中医医疗服务机构获得融资或者被并购的数量与其他类型机构相比并不多,这是因为优质标的较少,中医诊疗的个性化也决定其商业模式难以规模化复制。
医疗整体来说是偏“慢”的,其无法脱离重资产和长期持有的属性,平衡现金流周期也相对较长,而资本又是偏“快”属性,短期内的压力自然会大,更加趋于理性与冷静,因此近年来医疗服务领域的融资案例少的状态不会有太大改变,但中医医疗机构并购与整合则会呈现增多的趋势,行业的整合与并购也将推动业内诊疗、经营管理上更加规范,从而促进中医的振兴与发展。
固生堂是中医资本化的代表案例,公开资料显示,注资成为固生堂的股东中,既有以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为代表的国有资本,也有海外资本如NEA、富达、美国史带等,集团管理层和专家亦共同持股,固生堂成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跨入“准国家队”行列。
固生堂融资统计
除此之外,榕树家近年来的融资动向也引发行业关注,去年他们获得1.6亿元的A轮融资,今年3月,他们还获得国企厦门建发B轮战略投资,用于扩大线下诊所规模,以及整合上游供应链,增加AI诊疗方面的投入。
大部分中医机构资本化也是为了能更加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上个月,中医连锁品牌合生鼎济堂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用于在北京核心地段筹建一家3000平米的中医医院。
引进资本是手段而非目的,中医药振兴发展,既要善于发挥资本的作用,又要平衡好资本的商业利益诉求与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之间的关系。融资或者上市对于医疗服务企业来说,还远远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市场增量空间仍然有余!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固生堂、同仁堂、榕树家的案例绝不会是“特例”,随着大环境的推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未来在资本市场上还将出现诸多以中医服务为宗旨的新型企业。
此外,行业未来还将朝着更为细分的方向发展,在中医专科领域很有可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例如中医慢病、中医外治、中医美容、中医生殖等领域。中医专科更具有消费属性,也更容易复制,未来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作者信息
宗 正
更多运营干货欢迎关注▼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