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报名二维码:
(扫码报名)
近年来以RISC-V指令集为代表的芯片开源项目,随着中国面临的芯片供应安全问题与计算机生态自主可控的需求日益迫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我国科研机构在开源芯片领域的话语权与贡献度也越来越高,其中科研院所与高校主导的RISC-V高性能处理器、GPU、DSP、ISP、DPU等关键数字IP,乃至以OpenHarmony为代表的、与之配套的开源系统软件,也逐步在学术界乃至工业界形成辐射效应,但是大多数项目在产业推广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在我国以及欧洲学界,以RISC-V处理器为代表的重要开源芯片近年来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之下,本论坛针对国内代表性开源芯片项目,对项目关键技术、推广计划、生态构建策略的成功经验进行分享与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拉通从数字到模拟的关键核心IP,以及在此之上的系统软件,并形成完整开源芯片体系,并探索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完备处理器全体系开源生态与平台的可能性。期望通过各个项目之间的联合与协同,形成网络效应,提高开源芯片的竞争力,为工业界提供更多的选择。
论坛安排
顺序 | 主题 | 主讲嘉宾 | 单位 |
1 | 开源GPGPU平台--“青花瓷”项目进展介绍 | 梁晓峣 | 上海交通大学 |
2 | 迎接新一轮处理器芯片技术与产业变革浪潮 | 唐丹 | 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 |
3 | openEuler在RISC-V架构的探索和创新 | 屈晟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4 | 开源视频与图像处理器IP核 | 范益波 | 复旦大学 |
5 | 代码化模拟电路敏捷设计和设计开源 | 叶佐昌 | 清华大学 |
6 | 领域定制高性能网络接口芯片--敏捷开发与验证 | 王展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执行主席
王颖
CCF集成电路设计专委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物端人工智能系统,高能效芯片设计与存储系统设计。共发表100余篇集成电路与系统结构领域CCF-A类论文。曾获CCF青年科学家奖,CCF技术发明一等奖,北京市与电子协会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华为奥林巴斯先锋奖,IEEE/ACM DAC40岁以下创新奖, 2018年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曾获ieee TC,ICCD,GLVLSI,ITC-ASIA最佳论文奖以及ASPDAC最佳论文提名。
共同执行主席
范益波
复旦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视频图像、人工智能、硬件架构与SoC芯片设计研究。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40 多篇,取得发明专利50多项。获得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钱江特聘专家”等。创建OpenASIC开源芯片论坛,发布xk264、xk265开源视频编码处理器IP核、xkISP开源图像处理器IP核、xkDLA开源神经网络处理器IP核。致力于从事图像ISP处理器、视频VPU处理器、人工智能NPU处理器的前沿技术研究与处理器IP核开源。
论坛讲者
梁晓峣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上海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GPU领域顶尖科学家。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任美国英伟达公司资深架构师。发表论文100余篇,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三大顶会ISCA、MICRO、HPCA共发表12篇论文,两次入选计算机体系结构年度最佳论文。
报告题目:开源GPGPU平台--“青花瓷”项目进展介绍
摘要:
“青花瓷”是一个开源的GPGPU架构参考设计,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先进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室发起,通过开源公益的方式打造的通用计算芯片平台。“青花瓷”架构以支持大规模并行通用计算、AI计算、科学计算为目标设计,以对现有生态的良好支持提供灵活的可编程性并保持程序员的编程习惯,最大程度降低软件开发难度。开源硬件模式就是以免费解决“资金”的问题,以开放解决“人才”的问题,以开源解决“时间”的问题。本次报告将汇报“青花瓷”平台自发布以来的技术进展、生态圈打造和产生的行业影响。
唐丹
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院长助理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10年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长期从事高性能处理器核、高速I/O系统及超低功耗SoC芯片研究与开发工作。在HPCA和JCST等高水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报告题目:迎接新一轮处理器芯片技术与产业变革浪潮
摘要:
回顾上一轮处理器芯片技术与产业变革浪潮的背景,分析当前处理器芯片技术和产业需求的变革机遇,从技术、模式以及战略3个方面介绍开源芯片发展现状和模式,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屈晟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操作系统、开源软件供应链研究工作。担任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负责人,中科傲来服务器操作系统负责人,openEuler社区首届用户委员会委员。作为项目骨干先后参与军委科技委、中科院C类先导、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项目,在开源操作系统、开源软件供应链研究、开源生态建设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
报告题目:openEuler在RISC-V架构的探索和创新
摘要:
自2021年起,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牵头成立并主导openEuler RISC-V SIG建设,积极推进openEuler对RISC-V架构的支持,截至目前,已适配超过十款开发平台,支持超过90%的主线软件,并在openEuler 23.09和24.03LTS版本(预计2024年5月30日发布)中分阶段实现了对RISC-V架构的官方支持。过去两年,团队基于软件所在RISC-V基础软件生态的成果,对openEuler RISC-V进行了多项优化,包括率先实现 SpiderMonkey JIT 对 RISC-V 架构 Firefox 的加速,较解释器效率最高提升近四十倍、利用 LLVMpipe 实现软件渲染加速支持,帧率稳定提升二十倍以上等。在应用落地方面,团队与亚博智能和达摩院合作推出了首款基于openEuler RISC-V的ROS智能小车解决方案,支持 SLAM 建图、自动寻路、多机通讯等高级功能。未来,团队还将围绕RISC-V内核热补丁、实时内核Uniproton等关键技术积极拓展 openEuler RISC-V 的应用边界,努力推进RISC-V基础软件生态发展。
范益波
复旦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开源视频与图像处理器IP核
摘要:
视频与图像处理需要极强的算力和带宽支撑,特别是视频编解码、图像ISP计算,往往需要支撑4K、8K等高分辨率海量数据的实时计算,传统的CPU、GPU等通用处理器难以满足高性能、低延迟、强实时、高能效比的需求,需要研发专用的处理器来支撑视频图像计算。本议题主要分享我们开发的开源视频编解码处理器(xk264、xk265)、开源图像信号处理器(xkISP),上述处理器可用于FPGA、ASIC等领域应用,满足从图像传感器输出RAW数据到完成图像处理和压缩的整体需求。
叶佐昌
清华大学副教授
200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同年免试进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Cadence的Berkeley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12月留校担任讲师,2013年晋升副研究员。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方面的研究。在EDA领域顶级的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并担任多项国际会议DAC,ICCAD,DATE,ASP-DAC的程序委员会(TPC)成员。研究方向:集成电路建模仿真算法,统计分析方法。
报告题目:代码化模拟电路敏捷设计和设计开源
摘要:
模拟电路长期以来依赖专家进行结构设计,同时其对工艺可迁移性差的特点阻碍了敏捷设计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展模拟电路敏捷设计技术有望降低设计代价促进模拟电路设计开源。
王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0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2015年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得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智能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性能互连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曙光6000和曙光7000高性能计算机互连网络部分的研制,主持了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中国科学院先导B类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在高性能计算和互连网络方面发表了20余篇论文,申请了10余项发明专利。2017年入选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百星,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联合会,2019年获得计算所卓越之星。
报告题目:领域定制高性能网络接口芯片--敏捷开发与验证
摘要:
通用处理器与网络链路性能增速之间的剪刀差正逐步扩大,利用网络接口芯片卸载端侧网络协议栈已成为平衡计算和通信性能的必然选择。而应用通信特征的快速变化,要求网络协议不断推陈出新,“一体通用”的网络协议已难以适配不同的流量模式与性能需求,因此需要进行领域定制的网络接口芯片设计。但是,定制化协议栈卸载的复杂性远超软件协议栈实现,需要历经冗长的设计、验证与性能调优阶段,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严重阻碍了新协议的创新与应用。本次报告将以RDMA网络接口芯片的研发为例,探讨领域定制高性能网络接口芯片的敏捷开发与验证方法。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